投資電影是票房越高收益就越高嗎?

zlyea


當今社會,電影越來越普及,幾乎每個縣城裡面也都有電影院,有的人認為電影票房越高,賺錢就越多,作為一名資深影視從業人員,我來告訴大家,其實這種認為是錯誤的。


我們大家都知道,電影是靠票房賺錢的,那麼這些票房也是需要去分配的:電影專項基金佔總票房的5%營業稅佔總票房的3.3%院線佔總票房的50-52%宣發與發行佔總票房的4-6%製片方(投資人)佔總票房的34-37%(注:電影火爆,院線會適當返利給製片方)可以看出,一部電影上映之後大概獲利只有票房的1/3,而我們知道電影都是有製作成本的,成本的高低決定了電影收益的高低。

舉個例子:2018年國慶檔上映的《無雙》票房達到了12.73億,貓眼專業版顯示片方分賬4.53億,而據悉該電影的總成本達到了2.6億,這樣算下來,該電影的投資收益比也僅有1.7倍左右。而作為同檔期上演的爆笑喜劇《李茶的姑媽》票房僅有簡單的6.04億,片方分賬2.12億,然而該電影的投資收益比卻達到了5.3倍之多,僅僅只是因為《李茶的姑媽》電影的總成本只有4000萬。

可見,一部電影能不能盈利不能只單單看票房,還要結合電影的投資成本,相比來講低成本電影盈利的概率還大一些,但是電影投資不單單隻看票房分紅,後期還有網絡版權收益、電視臺版權收益以及海外版權收益三大塊,可見一部成功的電影所帶來的收益是巨大的。


近幾年,隨著國內電影市場的不斷髮展,很多投資人也開始蜂擁而至,很多電影背後都能看到投資人的身影,可見電影投資已經成為了一種新型的投資形勢,全民投影的時代已經來臨。


酸甜柚子影視


我覺得票房的高低決定收益的高低

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計入電子售票系統,數據統一彙總到中國電影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戀情以專資辦的統計數據作為各方分賬的依據。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

電影票房是什麼?電影票房,原指電影院售票處,後引申為影院的放映收益或一部電影的影院放映收益情況。後來逐漸有公司專門統計電影的票房,給出更為明確和直觀的數據。簡單點說電影票房就是一部電影放映後帶來的收益情況。<strong>

電影的好與壞絕對不是可以用票房的多少來衡量。不知道大家是否認同,畢竟中國電影市場一些無任何情懷的商業電影,票房再多也只是資本的運作。但是有一些藝術片,從歷史文化的角度,電影的價值是非常大的,但是對於普通的觀影者那是毫無任何吸引點,畢竟在電影院看一部自己不太感興趣的電影,那是一種很尷尬的感覺。

既然談到了電影票房,相必大家對於電影的票房分成比較感興趣,畢竟一部良心製作的電影是付出了多少汗水打造出來的,有付出才有收穫!票房能否決定收益,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會有不同的意見,並不能用某一方面就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認為票房能夠決定收益的標準。電影好壞還要通過電影傳達的信息和所要表達的意願以及對社會、生活所產生的價值,來進行判斷。也正是因為票房的高低反應才能夠反映出電影的好壞,從而決定收益的高低。


影小K


對於這個問題,我個人的看法是不一定,票房分賬有自己的一套規律,甚至有時候也經常出現各種狀況,看上去票房高了,受益應該會高,但是最後落入投資人的手中的,卻並沒有想想的那麼好。

這其中有很大的原因就在於,投資高,這個高到底是什麼樣的,基於你投資的總成本以及最終票房之間的倍數關係,這是最為正常的票房分紅。比如這部劇你號稱投資3億,最終票房15億,看上去有5倍的收益,但是扣除了宣傳成本、院線分紅、製作成本等等一些列的之後,拿到手上的最終分紅不見得會有5倍的收益,甚至要低很多。

再比如,當年的《瘋狂的石頭》這部成本50萬的電影,最終收穫2000多萬的票房,這樣看上去很少,但是卻有至少十幾二十倍的收益回來。再比如《戰狼2》這樣的電影,投資稱2億多,最終票房56億,就算你怎麼扣除成本、宣傳等一切費用,也不可能將總票房收成從27倍扣到5倍不足,56億扣除院線52—57%左右的收成,還有將近27億,這也同樣會有18倍的利潤,在扣除其他的一些成本,至少12/3倍的回報是有的。

因此只能說,投資電影,票房收入高,在一定程度上回收的利潤就大,是合理的、對的。但是從成本上來分析,就不一定的,這其中的差距就在於這部電影是不是真的有那麼多投資。很多電影拍出來其實就是為了洗錢,號稱投資多少億多少億什麼的,其實就是掛羊頭賣狗肉,爆了高票房,那自然是賺了,要是一敗塗地,其實也並不怎麼影響投資人的分成,因為這樣的電影,一般人是沒有機會參與投資的,人家投資本身就不是為了賺錢。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觀點,很多地方我不怎麼了解,說的也不是很好,希望大家諒解!

我是楚韻,給你不一樣,讓你開心每一天!

FLY楚韻


投資和收益沒有必然的聯繫,就像努力學習和成績優異,努力學習不一定成績優異。

現在國民的生活質量大大的提高了,看電影已經不是富貴人家的事情了。我們這些小老百姓也可以在閒餘的時間裡到電影院去看電影,放鬆一下心情。這就使得電影成為了高收入的行業。誰都想在這個圈子裡分得一杯羹,這也致使電影的質量參差不齊。有質量特高的影片,當然,口碑撲街的影片更是數不勝數。

難道沒有拍出來質量上乘的電影是因為投資不夠嗎?或者是說投資越高,票房就越高,票房與投資成正比?這顯然是不成立的,小投資大收益的電影也是有的,比如韓國的電影《昆池巖》,投資不足一個億,直接翻了好幾番,聽說是蹭了坤坤的熱度,不知真假。平心而論,真的是一部成功的恐怖片,口碑好,質量很高,看慣了國產的恐怖片,看了《昆池巖》真的感覺重回《午夜兇鈴》那個時代。

當然,也有高投資低收益的,這個例子就是最近的《上海堡壘》,聽說是投資3個億,拍出了這種爛片,也是難為導演了,關鍵是收益低的可憐,估計正好夠鹿晗的演出費用吧,《上海堡壘》要質量沒有質量,要大咖沒有大咖,情懷都沒得賣,請了個小鮮肉本來以為會大賣一筆,沒想到是事與願違。這是典型的一手好牌打的稀爛。高投資不一定是高收益,這也在警告那些希望靠小鮮肉發一筆橫財的導演們,要想高收益,必須努力耕耘,讓劇情更加的精彩,讓人物形象更加的飽滿,一味的找小鮮肉,是不會和高收益有任何關係的。

收益的高低和努力的程度是有關係的,這也不能缺少投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是認為投資就要高收益這就錯誤了,雖然是電影行業,不是股票,這也存在著高風險。

大家有什麼其他的看法嗎,歡迎留言評論。


HD影咖


就每一部電影而言,做電影為了什麼? 肯定是高票房。 而作為投資者,為什麼要投資,這個社會沒多少靠情懷支持的人,畢竟都是拿真金白銀,且電影成本都很高。ps :拿光線傳媒而言,作為全國最大的民營傳媒娛樂集團,近幾年名聲大噪,投資的幾部電影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泰囧》《一出好戲》《港囧》《尋龍訣》《瘋狂的外星人》《美人魚》《唐人街探案2》《哪吒之魔童降世》全是十幾億上票房,光線傳媒作為投資者都是背後做大的贏家,這家公司可以說是外行,被同行瞧不上,事實就是人家有能力,宣傳手段夠高。

有點跑題了,當然近幾年比較火爆的是,由於國家政策的頒佈,個人也可以資助、投資人的身份參與到電影的攝製過程中,加上《大聖歸來》之後新聞的曝光,大眾參與投資與高額的回報率使得電影行業越來越多投資人想參與進來分一杯羹,緊接著《戰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及其他很多電影投資案例的新聞報道 ,某某投資電影幾十倍回報率。很多人想了解電影行業這麼賺錢嗎?

回到主題上,作為投資者就一個目的,電影大賣這樣得到的分紅就更多,為什麼這樣說:一部電影假如票房100 營業稅3.36;國家電影事業專項基金5;中(影)數(字)發行代理費1~3;電影院及院線51;電影出品及資金投入方 32.7 。可以說一部電影票房達到3倍成本這部電影就算是回本了,多餘的票房的32.7%就算出品掙的票房收益。當然除了票房分紅(主要收益)還有其他的網絡版權收益,廣告植入收益,海外票房,國家補貼等。綜上所述,票房不是電影的唯一收入,但票房越高肯定是收益越高。


三十二號娛樂


電影從廣電備案到院線上映,投資成本幾千萬,幾個億,票房是十幾億,幾十億。仔細計算一下會發現,電影是如此的高回報。怎奈成為無緣參與,只能靜待影院上映為觀眾,不能參與其中獲分紅。電影一直是“機構”賺錢的工具,2018年3月份,國家提倡全民參與文化事業中來,不少電影公司利用“互聯網+電影”的模式開始進行電影版權轉讓。實現資金快速回流提高電影產量,同時吸引大量會員成為忠實擁護者,每一部電影都會按一定的比例分給參與的投資者。(例如《我不是藥神》的170位大眾出品人)

高票房=高收益?影視投資背後的收益到底是怎麼算的?

這幾年國內電影產業的發展,是所有人都看在眼裡的,電影院的增加讓你家門口就是電影院,全年的票房也由原來的一百多億上到五百多億。讓所有人都眼紅不已,也紛紛想參與其中,那麼你知道電影背後的收益怎麼計算的嗎。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裡,一般票房越高,出品人的回報率越高,也就是電影背後的投資人賺的也就多。事實真的是這樣嘛?

高票房=高收益?影視投資背後的收益到底是怎麼算的?

大家都知道,在國慶檔上映的博納出品的,由周潤發 和郭富城飾演的電影《無雙》,很多人被周潤發演技折服的同時也為票房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最終收穫12.73億的票房成績。國慶檔的另一部由開心麻花出品黃才倫飾演的《李茶的姑媽》,貓眼評分僅有7.9份,票房6.04億,不論是口碑還是票房都跟《無雙》差的不是一點點,但是《李茶的姑媽》收益比遠遠高於《無雙》。

雖然票房上《無雙》是《李茶的姑媽》兩倍還要多,但是事實就是他收益率比不上《李茶的姑媽》,這是因為《李茶的姑媽》製作成本僅4000,然而《無雙》的製作成本卻高達2億。

電影收益從哪來?

首先影視投資的收益從何而來?中國電影的收益來源主要就是以下幾種:

1、電影票房 2、廣告贊助商 3、海外版權出售 4、國內版權出售 5、電視版權出售 6、相關衍生品(每一部分的利潤都是公開透明的)

其次也要了解票房怎麼分賬。下面這張圖可以幫助各位更直觀的理解。

高票房=高收益?影視投資背後的收益到底是怎麼算的?

從上圖可以看出,雖然票房利潤不是直接給出品人的,但票房會直接影響獲利多少,假如一部影片轉讓百分之七十的收益版權,一共一千份份額,一份五萬,如果投入十萬元,影片上映後十億票房的話,扣去以上這些,就足有7倍的利潤,也就是70萬。可見影視投資收益還是有很高的。

高票房=高收益?影視投資背後的收益到底是怎麼算的?

當然也有很多高票房電影的實例,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泰囧》,成本3000萬,票房12.86億。當時浙江90後小夥於宇昂,投資400萬,最終的收益在7000萬。另外電影還有網絡版權收益,就是電影下映後在各大視頻網站上播出的收益。網絡平臺一個點擊量2塊錢,如果點擊量是2億,就是4億,這也是是不小的收益,當然點擊量越高,收益也就越高。

收益究竟怎麼算

首先先繳納3.3%的增值稅,再捐贈給國家電影基金5%,最後再和院線方分賬,分給院線方58%,剩餘的33%-39%才是投資人可分配的資金。通過計算得出,《無雙》可供分紅的資金比例在38.62%,也就是4.53億,除以成本投資回報率為2.26倍。然而《李茶的姑媽》可供分紅收益的資金在37.89%,也就是2.12億,除以製作成本投資的回報率為5.3倍。

高票房=高收益?影視投資背後的收益到底是怎麼算的?

所以,在考慮投資電影的同時,一般都會選擇小成本製作,這樣不僅僅投資的風險降低了(成本低的話隨便賣賣就能保本),更多的是投資回報率會大一些。在當今社會,機遇與挑戰並存,機遇來臨時,關鍵是你能否抓住?


小羊聊電影


是的。票房,最早指的是戲院、車站、碼頭等售賣票券的地方,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售票處。而現在,我們所說的票房,一般就是指電影或者戲劇的商業銷售情況。票房是可以通過觀眾人數或門票收入來計算的,通常就是講票房,就是用門票來計算收入的。

各大影院所放映的影片,都是由製片方和發行方提供的影片拷貝,也就是說影片的版權所有者和各大影院都是有合作關係的。每週各影院會把該影片的銷售收入通過信息系統彙總傳給影片的統計方,計算出本週全國各地的合作影院銷售該影片的票房收入,從而統計出該周票房,影片從上映到下線,一般一個月左右,下線之後最終統計出的銷售收入總計,就是該影片的票房總收入。

有的影片還會發行DVD、HDVD、Bluray-Disc也就是零售光盤,也會在各大視頻網站進行付費觀看,也會把這些銷售收入計算在票房收入內。

票房現在作為衡量一部電影成功的及計算標準,票房是按實際的售票價來統計的票房數據。票房除了是衡量一部電影受歡迎的程度外,最重要的就是作為電影盈利分成的重要依據。


電影故事匯


就特定的某一部電影來說,自然是票房越高收益就越高的。而如果是收益率的話,小成本的電影收益率比大製作的電影還要高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大製作本身意味著成本的上升,同樣的投資,佔比小,分紅比例也小。

比如2016年由話劇改編的喜劇電影《驢得水》,不需要特效,不需要大場面,沒有名導演名演員,成本勉強1000萬,結果因為故事情節出眾等原因,最終票房達到了1.7億!票房收益率達到476%,將當年的《美人魚》《湄公河行動》等一系列票房破10億元的電影都甩在了身後,成為了2016年收益率最高的電影。如果你有10萬元,有機會選擇投《驢得水》和《美人魚》中的一個,很顯然選擇投票房只有1.7億的《驢得水》比投票房33.8億的《美人魚》收益反而更高!

所以啊,投資電影也不能只想著電影最終票房會多高,也要想自己投資時的製作成本如何。


薄荷說影


經濟的發展及社會的變遷。收入越來越高,投資的選擇也相對會越來越多。影視行業的發展也讓電影投資也變得更加便利及普遍。也成為了大眾化投資項目首選之一。那麼其中的投資收益會怎樣呢?


首先,電影投資屬於風險投資的一類,分為資產投資及廣告投資。資產投資又分為好幾個階級的投資,比如出品方,製片方等等。廣告投資又成為廣告投入,即給出相應的費用來購買電影中廣告的輸出。還有一些廣告的贊助,比方說電影拍攝用地,拍攝時所需的酒水等等。

其次,資產投資是有分成收益的,廣告投資一般是沒有分成收益,除非廣告商屬贊助類,並且提前與電影方商議收益分成。再者,廣告投資屬隱形收益,廣告的輸出會給你帶來的收益是隱形的,你不知道這比收益是否來自某電影產商。



最後,資產投資會有細分,有票房分成,只要產生票房及有分成;有超票房分成,產生票房的同時,需有額定票房之上才會有分成;還有超票房無分成。所以,並不是投資越大收益越高,還是得看投資方當時簽約的合約是怎樣的。


千評君


不一定。

電影票房其實是一套利益鏈,有的電影就是拍來洗錢的,票房如何並不重要,比如《葉問3》。那些你看起來不可能高票房但是投資巨大,找的一般都是外國牛逼導演,最後草草上映的都比較有嫌疑,還有幾個長期注水型選手:劉亦菲,吳磊,倪妮都很經常演這種假大空的片子,有他們的電影我會觀望。

一般電影都會誇大自己的投資,在真實投資的情況下,一般三倍與自己的投資就可以回本,還可以賺錢。因為還有網絡版權費,海外版權費等,而且設計背後股票運作和資金鍊等一系列因素。比如《戰狼2》這種直接影響公司股價的神作,一般敢開系列的電影前作至少是不虧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