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戰士高達機體設定系列——次時代巨炮 QCX-76A 約爾姆加德

機動戰士高達機體設定系列——次時代巨炮 QCX-76A 約爾姆加德(大蛇)

機動戰士高達機體設定系列——次時代巨炮 QCX-76A 約爾姆加德

QCX-76A 約爾姆加德(Jormungand)是吉翁軍為了應對地球聯邦軍的軍備增強計劃而開發的一款次時代攻擊兵器。

約爾姆加德被定位為代替光束武器的超巨大等離子電漿光線槍(Plasma Beam Gun),該兵器與與MEGA粒子炮為平行開發,但因技術門檻較高而發展速度較慢。約爾姆加德機身長達231m,並安裝的是相當於150000kW輸出功率的米諾夫斯基粒子高熱原子核反應堆。該兵器利用百萬粒子流量的超高溫的脈衝呈光束形式發射,發射時,核熔爐受到向性激發從而產生脈衝模式,利用磁力閉合包裹核熔爐脈衝蓄積區,脈衝以火花狀態下在蓄積區被激發,並以每秒10萬個形成脈衝光束,可以實現遠遠凌駕於目前火炮的射程與威力,理論上存在一擊擊破聯邦戰艦的可能。

機動戰士高達機體設定系列——次時代巨炮 QCX-76A 約爾姆加德

理論上,約爾姆加德具有遠達2000Km的超超遠距離射程,但是由於脈衝兵器受地球圈磁場影響極大,實際有效射程大約在300Km左右。與MEGA粒子炮相比,約爾姆加德命中率相對偏低,需要利用觀測機進行間接照準,以保證運射擊距離和命中率。約爾姆加德採取本體分離式射擊控制檯操作,由機械臂連接炮身本體並控制扣動扳機。

由於出力過高,約爾姆加德炮身三段連續安裝了冷卻裝置以免發射後炮身融化。根據計算,約爾姆加德一次發射所需要的耗材足夠挪用為3臺扎古型MS的建造。

機動戰士高達機體設定系列——次時代巨炮 QCX-76A 約爾姆加德

一年戰爭初期,第603技術試驗部隊所屬試驗支援艦尤頓海姆級一號艦尤頓海姆號協同約爾姆加德,參與魯姆會戰,由亞歷山大·海曼上尉作為炮手負責操控約爾姆加德。滿懷期待的603部隊自認為尤頓海姆級將會是戰爭的主角。但此時吉翁軍早已放棄了傳統的巨劍大炮理念,MS已成為未來戰場的主角,約爾姆加德一直未能得到前線傳來的發射命令及炮擊數據。最終在會戰中,約爾姆加德遭到攻擊,亞歷山大重傷,滿懷炮兵榮譽的亞歷山大在臨終前在敵艦的自殺式攻擊前進行了三次發射,其中最後一發成功將敵艦擊毀。

機動戰士高達機體設定系列——次時代巨炮 QCX-76A 約爾姆加德

機體型號QCX-76A

中文名稱約爾姆加德

英文名稱Jormungand

機體類型試作型長距離炮擊機動兵器

製造商吉翁

所屬吉翁

初次配備U.C.0079

機師名稱亞歷山大·海曼

機動戰士高達機體設定系列——次時代巨炮 QCX-76A 約爾姆加德

內部環境5人指揮室

尺寸全高:28.4m;全長:231.0m;全寬:12.4m

發動機功率150000kW

光束輸出:500兆焦耳(預計)

裝備及設計特徵有效射程:300km;最大射程:1800-2000公里(預計)

炮口速度:2000km/秒

發射的光束:聚變等離子束

照準方式:觀測機間接照準輔助直接目視照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