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良知做主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自己明明觉得当下该去做某事,但就是不想去做。觉得该做某事,就是良知,所谓“知是行的主意”。该做而不想去做,就是私欲阻隔。

阳明说:“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的准则。尔意念着处,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尔只不要欺他,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他这里何等稳当快乐。此便是格物的真诀,致知的实功。若不靠着这些真机,如何去格物?我亦近年体贴出来如此分明,初犹疑只依他恐有不足,精细看无些小欠阙。”

良知就是每个人的主宰,人只要依着良知,“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就会有一种“稳当快乐”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孟子说的理义之悦。良知即天理。依着良知,行为就合于理义。

阳明说:“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是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久久自然有得力处,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动。”

“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动”,这就是不动心的境界了。

某事该做,但不想做,这就是私欲阻隔,知而不行。此时就需要“忍耐做去”。功夫熟练时,该做之事,自然就会去做。

良知时时做主,时时依此良知去做。这样既能成就一个人的德性,也能成就一个人的事功,可以道德与事功兼得,道德与事功相互促进。

唐君毅在《道德自我之建立》一书中说:“人生之目的,唯在做你所认为该做者,这是指导你人生之最高原理”。什么该做呢?良知自知,所谓知是行的主意,这个“主意”,就是理之所在,就是你该做的。

良知时时做主,时时依此良知去做。这样既能成就一个人的德性,也能成就一个人的事功,可以道德与事功兼得,道德与事功相互促进。

成就一个人的德性,这就是成己;成就一个人的事功,这就是成物。

除了圣贤,每个人都是私欲和习气的奴隶,只是人不自觉而已。

让你的良知做主

王阳明说:“良知犹主人翁,私欲犹豪奴悍婢。主人翁沉疴在床,奴婢便敢擅作威福,家不可以言齐矣。若主人翁服药治病,渐渐痊可,略知检束,奴婢亦自渐听指挥。及沉疴脱体,起来摆布,谁敢有不受约束者哉?良知昏迷,众欲乱行;良知精明,众欲消化,亦犹是也。”

王阳明说:“知是行的主意”,如果把这个主意视为命令,视为上天的命令,就很容易做到当行则行,当止则止。

良知告诉你抽烟不对,你若将此视为命令,当下即可戒掉烟瘾。

尊从上天,当然能获得上天的庇佑。陆九渊说:“此理塞宇宙,谁能逃之,顺之则吉,逆之则凶”

王阳明在《答聂文蔚》中说:

“随时就事上致其良知,便是格物;著实去致良知,便是诚意;著实致其良知而无一毫意必固我,便是正心;”

1. 随时就事上致其良知,便是格物。致知就是格物

2.著实去致良知,便是诚意。 致知就是诚意

3.著实致其良知而无一毫意必固我,便是正心。 致知就是正心

时时有致良知的功夫,良知才能全显,才能无蔽,才能光明。不是等良知光明了才去致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