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五代機研製計劃受挫,發動機30多年難產,合作國紛紛差評退出

印度五代機研製計劃受挫,發動機30多年難產,合作國紛紛差評退出

印度第五代戰機概念圖

近年來,隨著“印度製造”運動的開展,印度人希望在軍事上改變過去買買買的印象,想靠自己來研發。然而由於自身實力不足,只能尋求外國合作,然而與印度合作的國家卻紛紛給出差評,並且退出合作,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據媒體報道,由於一些原因,印度新型五代戰鬥機的研製計劃受到了嚴重的挫折,其中主要因為飛機的發動機關鍵研發項目的暫停,包括美國與印度在發動機項目上的合作出現了嚴重分歧,最終美方決定,暫停與印度的合作。

據美方人士表示,這是由於印度沒有給出合適的報價,雙方無法達成一致,因此美方不得不拒絕技術合作。然而禍不單行,根據印度方面消息,在發動機合作上不僅僅是美國,歐洲那邊同樣出現問題。此前印度從法國訂購了38架“陣風”戰鬥機,其中就有規定法國需要將“陣風”戰鬥機的引擎技術提供給印度,但不知為何法印合作也暫停了。歐美同時停止技術支持,這對於印度計劃的五代戰鬥機項目將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印度五代機研製計劃受挫,發動機30多年難產,合作國紛紛差評退出

印度第五代戰機概念圖

航空發動機是一款戰鬥機的“心臟”,將更根本上決定戰鬥機的高度。如果說其他的設備可以從國外進口的話,那麼最先進的發動機就只能靠自己了,如果不能研發自己的五代機發動機,那麼也將難以製造出合格的五代機,因此印度推行自研航空發動機,目的也是為此。根據推測,這臺正在研發的發動機,很可能還是“卡佛利”發動機的延續,然而這臺發動機已經研發了30多年了,至今還是沒看到影子。

1986年,印度國防部曾授權印度本地企業研發一款國產航空發動機,並將其命名為“卡佛利”發動機。最初,這款發動機是作為印度國產戰機LCA“光輝”的配套引擎,在經過3年前期準備後,“卡佛利”發動機進入全面研發階段,研發資金將近6000萬美元。

印度五代機研製計劃受挫,發動機30多年難產,合作國紛紛差評退出

戰機發動機

然而在此後的數次測試中,安裝了“卡佛利”發動機發動機的飛機試飛都以失敗告終,“卡佛利”發動機始終都達不到要求,只能反覆推倒重演,而漫長的過程也讓印度國防部對卡佛裡”發動機失去耐心。2008年,印度國防部宣佈將“卡佛利”發動機與LCA“光輝”戰機剝離,“光輝”戰鬥機將採用進口發動機,而“卡佛利”發動機將繼續研發,為下一代印度國產戰鬥機做準備。此後,“卡佛利”發動機幾乎銷聲匿跡,直到最近印度宣佈研發自己的五代機AMCA戰鬥機時才被人想起。

“卡佛利”發動機一直難產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印度人很難突破技術上的難題,最終印度人還是選擇了對外合作。而從歐美相繼停止與印度的合作來看,恐怕現在印度找人幫忙都出了一些問題,為何會出現這種事?或許我們能從另一件事情上看出一點端倪。

印度五代機研製計劃受挫,發動機30多年難產,合作國紛紛差評退出

​“卡佛利”發動機

不久前,瑞典薩博考庫姆公司宣佈將退出印度6艘先進的隱形柴電潛艇項目,據獲悉瑞典公司的退出,並表示印度人“過於嚴格的要求和許多不合理的限制”。據獲悉印度不僅過多幹涉合作,並且還要求對方將技術完全轉讓給印度,這讓合作方很不滿。

或許是印度此前與俄羅斯人在五代機等項目上吃了憋,吸取了教訓,所以想自己掌握主導權。但在外國公司看來,與其說與印度人合作,倒不如說他們在“技術扶貧”,而印度人卻想反客為主,想低成本就拿到核心技術,砸自己飯碗,他們只能撂挑子不幹了,而印度人只能為自己的傲慢買單。(子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