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為什麼很多地方都沒有多少人的感覺?

日劇分享先生


青島幾城聯動,發展比較均衡,所以人比較分散,不像其他城市只集中一點發力,市內現在是三區,市南沿海一帶為旅遊商貿政治中心,市北多為住宅區,目前很多企業已外遷,臺東商圈人不少,李滄為商業住宅,東李世園板塊崛起,李村商圈受到年輕人青睞,嶗山區為教育金融住宅屬比較高端,有大學城,金家嶺金融街,城陽區加工企業較多,城區規劃不錯,目前流亭機場位於此,即墨區內有即墨古城,沿海為藍色硅谷,為11號地鐵沿線風光秀麗,科研機構不少,高端住宅也不少,山大青島校區位於此,北岸新城紅島為高新區,區內規劃超前,眾多高新企業,其中方特,市民健身中心,紅島高鐵站,籌建的中國康復大學位於此區,中車四方車輛也位於此區,膠州即將化區,即將投入運營的膠東國際機場位於此區,黃島也就是青西新區,是國家級新區,也是青島較大的城區,經濟發達,城建不錯,環境也很好,青島前灣港,董家口港,自貿區都位於此區,另外還有影視基地,山東科技大學,中國石油大學也位於此區,沿海一線有地鐵13號線。


cc


青島為什麼感覺人少?而且感覺越來越少?很恭喜,你的感覺是沒毛病的。


罪魁禍首在哪裡?四個字:三灣三城。


“三灣三城”“擁灣發展”大計劃,對青島市人口的稀釋,以及有意識的將新入青島市的人口、新增加的就業機會導入西海岸、城陽、紅島、即墨等處落地,才是目前青島市人口越來越少的感覺的癥結所在。。


一句話,青島的人少了,城陽和黃島的人多了,僅此而已。








解釋起來也很簡單,由於東部城區(青島)的發展成熟度要遠高於西岸城區(黃島)和北岸城區(紅島),因此為了實現“三灣三城”,青島在近10年以及未來10-20年的發展主力,都會放到西岸城區和北岸城區,主要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政府投資都將放到這兩個地方。而現有的主城區,也就是市南、市北、李滄、嶗山四地,按照規劃來看,獲得資源傾斜將比較有限,後面可見的時間裡。將沒有什麼太大手筆規劃。


加上青島本來就不是一箇中心輻射型城市,不像人民廣場之於上海、故宮之於北京、鐘樓之於西安或天府廣場之於成都那樣,有一個絕對的公認的城市“中心點”——你說五四廣場的話,五四廣場建成迄今剛剛20年,再之前在傳統老青島眼裡都是“郊區”。之前很多售樓處炒作的市政府北遷計劃,雖然被闢謠為假,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如果市政府真的北遷了,那整個市南區就再也配不上“市中心”一說。


所以,青島的人口湧入有明顯的區域化、集團化、地域化特徵。主力建設哪裡,人口就湧入哪裡。之前的老城區,並不像很多城市那樣會出現人口迴流,而是會隨著新城區的發展,一步步涼掉,最後變成文藝青年“打卡休閒”的歷史建築,是它們最終的歸宿。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老西鎮、老四方、老臺東這樣的傳統青島老城區,基本都已經是半個養老院了。如果不服,220路公交車坐個幾趟,你會深有感觸。或者去團島市場跑兩圈就能發現,老人的數量佔了絕大多數。


拋開90年代新修的東部地區不談,浮山後、李村周邊,這一批現在聚集的人口,以70後、80初為主。我記得我畢業回到青島的時候,跟我來青島的同學,大部分都會選擇浮山後、李村周邊作為租房的首選地,後來買房子,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也選擇了在這裡落地,只有我一個人回了西鎮(因為當時父母都住在西鎮),當時還有一種被孤立的感覺……



應該在這裡插一句,我之前在很多問答和文章裡都批判浮山後是青島房價漲得“最透支”的地方,因為我從哪裡推算都無法得出浮山後這種只能起高層、中小戶型,推開窗戶一堵大山的“陰地”會比靈山衛這種“座山面海、別墅遍地、地鐵修三條”的“陽地”貴一倍的結論,然而這是現實。


不過,不同的時代說不同的話,現在批判浮山後漲透支,不代表我當年對浮山後不認可。對於十幾年前也就是2007年左右,沒有跟隨夥伴們的腳步去浮山後買套房的決定,我一直是頗後悔的,眼瞅著浮山後從幾千塊錢漲到現在三四萬,甚至個別樓盤破5萬,西鎮當年一萬多,是當年浮山後的兩倍,而現在哪怕金茂灣也很難能突破3萬……工作十年才賺多少錢?


插完話,我們再看看最近幾年湧入青島的80末、90後都去了哪裡。很明顯,西海岸、紅島、城陽。如果對這一觀點有異議,去逛一遍西海岸新城吾悅廣場或者城陽家佳源……你就應該明白了。


所以,不少地產大V一直堅稱“市區才是未來的主力”、“西海岸、紅島漲透支”,但是我要送他們兩個字,胡扯。


就像我剛才說的,“座山面海、別墅遍地”的靈山衛,現在海邊一線高層海景房兩萬多。“推開窗戶一堵大山啥沒有”的浮山後,現在房價小四萬(註釋,城陽才一萬多,只有浮山後房價的2/5到1/3之間)。真正掏錢的90後們都不傻——駕照很簡單,買了車以後最不怕的就是遠,弄輛心愛的寶馬3系或者ATSL沒事炸個街跑個山,還不夠房貸利息的差價……



至於醫療教育,我現在年輕力壯,跟我談這些,幾個意思??別看你們浮山後現在有齊魯醫院,有婦嬰醫院,但十幾年前你們來浮山後落地的時候,那時候難道浮山後有醫院嗎?沒有吧。


還有一些大V會說“一定程度下必然出現人口迴流“,我只想說一句,你們看看十幾年前在浮山後、李村買房子的80後,現在是把李村商圈抬得火起來了呢,還是都回流到當年的市北、四方、西鎮了呢?




所以,很簡單的一句話:迴流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的。就你們市區那些破筒子樓,90後是看不上的。就你們這些大V的老青島情懷,他們是沒有的。


更要命的是,在城陽和西海岸住,跑到傳統市內四區上班?不好意思,不存在的。事實明明是傳統青島人要跑過來上班好吧……





所以,既然市內四區房價高昂、房齡老舊、配套落後,相反西海岸、城陽這些新區,戶口是青島的,車牌是魯B的,工資是青島市的水平,房價卻不比淄博、臨沂等三線城市更貴,“房價低、工資高”,豈有不來之理?


有時候在網上經常看到很多人說青島“房價高、工資低”,還列了一把把的數據,有時候我就在想,難道你們真的非覺得市南才是青島嗎?非要在香港路寫字樓上班,才算在青島有工作嗎?


在這種情況下,青島市內四區高端人才出國或者去北上廣謀職的同時,卻無法吸引新人落地,甚至逐漸出現成規模的人口流出,就像很多偏遠農村一樣,逐漸留下老人留守,留給大家的感受就是青島人少,而且越來越少,是必然的。


但是,我還是低估了很多青島人對老青島執著的程度,有時候涉及情懷兩個字,非理性起來真的很難形容。


就是今年,悟空頭條還有大V發表了這樣的言論:



我想很多實際去過紅樹林的人看到這篇論述以後,應該是真的被這種言論震驚到了……


現在夏天旅遊旺季,紅樹林的畫風是這個樣子的:


看看今年夏天城市陽臺這種“坐隧道車都到不了的犄角旮旯地兒”的遊客盛況(圖片網友提供),實際上已經超過了市區所有海水浴場遊客總和。


這時候再糾結淡季是不是人跡罕至,實際上已經是偽命題了……


難怪附近很多居民這麼說:我選擇在這裡定居,本以為可以清淨一些,沒想到沒幾年,這裡卻成了青島最熱鬧、人流最高的地方。


再看看海上嘉年華這個開業才4年的商場今年國慶排隊結賬的場面。實際上憑藉奧特萊斯的低價位,海上嘉年華很多店鋪的銷量在青島市同品牌店鋪都是第一位的。以耐克店為例,也是青島市內四區其餘所有耐克店銷量的總和還要多。



好了,這時候你會覺得青島人少嗎?這像是沒有多少人的感覺嗎?


當然,在很多“黃島紅島不是青島”的青島保守人士眼裡,以上圖片描述的事情,跟青島是沒有關係的。不是發生在青島的。


不過,這麼想也沒錯。畢竟當年“寧要西部一張床、不要東部一套房。”“寧可困死老四方,打死不去辛家莊”都是當年東部大開發時候,很多保守的青島市民喊出來的口號。。


拋去炒房獲利或者極大改善生活條件的方面不談,根據青島市“三灣三城”規劃來看,明明大發展的、資金進入、人員湧入的地方,是西岸城區、北岸城區,傳統的市內四區建設停滯,隨著人口的流出,將來都會變成現在的中山路,這是明擺著要大概率發生的事情。樹挪死人挪活,這時候坐守青島市內四區盲目排外,坐等變養老院,不及時向外跳,是愚蠢的。


至於哪裡有投資價值,哪裡漲透支,這種言論,是炒房客、售樓處關心的內容。跟我的言論沒有關係。


我只是想說,把市裡那些無物業、無電梯、無車位、採光差、戶型奇葩的老筒子樓趁著現在還有接盤俠的時候脫手吧。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別在“西鎮臺東養老大院”裡坐井觀天,難道不好嗎?






既然已經感覺到青島人少,而且越變越少,周圍留下來的都是老人,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也確實應該抓緊行動了。


Magic6981045


青島景點集中度高,當地人口過於分散。

青島核心城區人口本來就不多,而且市南、市北、嶗山區西部這幾個區塊的商圈過於分散。

這三個區域加起來也只有一百多萬人口。但是卻有五四廣場商圈、奧帆商圈、臺東商圈、中山路商圈、新都心商圈、金家嶺商圈等多個大商圈,涵蓋20多個大型城市綜合體或商超。這種配置比很多500萬人口的二線城市全市商圈規模都大很多。所以原本就不多的人口這樣一分散,就顯得哪裡人都不太多。

黃島、城陽、即墨這些區塊雖然都是百萬級的人口,但商圈並不多,面積很大但商圈相對集中,所以局部反而看起來還挺熱鬧的樣子。

其實青島非旺季時,真正熱鬧的地方並不是街頭公園或者海濱沿線,而是各大社區的消費集中場所。比如大堯市場、團島市場、營口路市場、大福源、小鮑島……這些地方都是大型社區所在地的綜合性平價市場,每天上午剛開市時候以及下班時間都是人頭攢動。

而很多城市保留的“逛街”,在青島已經很罕見了,一個個綜合體拔地而起,步行街就剩臺東還有人氣,而且也是經歷了幾年的大起大落。如果把這些綜合體或商超都變成門店,那麼你看到的青島就顯得人氣很旺了。

另外青島每年有5個月的旅遊季節,每年五一至國慶期間,海濱一帶客流飽滿,火爆到好點的酒店賓館都訂不到,滿大街都是人。可一過完國慶節,立刻就沒有什麼遊客了,那種爆滿與空曠的反差還是很強烈的。

至於一些新建不久的區塊,人氣還沒能彙集,只是配套起來了,但規模還沒成氣候,一兩個小區加一個商場是不足以帶動一個區塊的。何況上班族如果處於某成熟商圈,他們更樂於在大商圈購物,而不是回到家門口商場買東西。這樣有些地方就是看起來很多樓,但卻沒什麼客流,也就傍晚回家的人們會形成一兩個小時的小高峰而已。


城市發展報告


在中央深化改革會議上明確了青島的長江以北改革開放新支點的國家政策。形成了南深圳北青島的改革開放前沿城市新格局。青島也隨之提出2050城市遠景規劃,要建設一帶一路海陸空樞紐,東北亞中心城市的宏偉願景!

遠景規劃中仍然堅持三灣三城的城市形態。三灣三城概念提出雖然趕上2016-2018青島房地產行業大爆發,但經過三年的建設,目前改進效果有限,原本想多點多面儘快建成環灣大城,但沒有形成多點開花的局面,每個點面積都不大,缺少完整連片城區的樣子。紅黃藍好多地方隔著一條路一邊是現代化高樓,一邊是破舊民房!整體看來到處都是城鄉結合部!紅黃藍沒有足夠的剛需房、資金、產業配套,導致房價下跌明顯,包括城陽主城區黃島主城區都出現房價下跌,城市發展再次遇到瓶頸!怎樣才能避免這種情況呢? 我們需要考慮兩種城市形態

如果三灣三城是planA,這就需要考慮一種新的城市形態,正是青島所缺少的,南京西安瀋陽等歷史名城的連片大城區,既PlanB圍繞歷史古城向外擴‘攤大餅’的城市形態!具備集中連片大城雛形的區域有第一“東岸四區”基本已經建設完成,但受制於嶗山和海岸線四區總面積有限,已經在城市規模遇到天花板!西海岸城區開發區和膠南中間有大珠山風景區隔斷,城市開發面積有限。北岸城區城陽形成東西條狀發展,目前即墨也呈東西向獨立發展,即墨城陽腹地廣闊但沒有有效整合規劃,現如今城陽即墨城建已經初具雛形,如果能統籌規劃,在這個大城胚胎基礎上規劃建設一個方圓30公里的超級都市區絕對夠震撼世人!加上即墨千年城建史,這樣的城區足以比肩西安南京瀋陽歷史名城!

這樣無論哪種城市形態三十年後能獲得成功,只要成功一個,青島就算成功了!如果只押注三灣三城,到了後期又成了’三塊鑲著金邊的抹布’,豈不令人嘆息!如果同時在城陽和即墨古城基礎上打造一個海邊超級大城區,則是為青島未來百年或者千年奠定了超級大都市的基礎!


新青年雜誌網版


在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出發,全程高速,往西一個小時到蘇州市中心了,往南一個小時到杭州地界了,在廣州白雲機場,往東南一個小時到深圳地界了,往西南一個小時快到珠海。。。。在青島流亭國際機場,全程高速,東南西北方向,各跑一個小時,還在青島市區,青島的海岸線730公里長,拉直的話,總長度約為青島到上海的距離,你說青島大不大?近一千萬人口就是分佈在一萬多平方公里的地方。


LIUJIE


青島市11000平方公里的面積常住人口已達1000萬人,還嫌少嗎?





印象膠澳


我是青島本地人,不得不承認,青島與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重慶等大城市相比,人口少,面積大,一分佈,人口密度就小了,自然感覺人少。青島在吸納人口方面有很長的路要走。


京漂追夢人


人生活需要空間,擁擠成一團有好處嗎,開放40年了人的思維中有一沒變就是蟹子過河隨大流,越擠越靠前。

擁擠的大都市就是發達?去看看西歐的普通小市鎮,十多萬人吧。


用戶6638807866487


海岸線太長,景區太大,景點分佈在沿海一帶,大部分人集中在海邊。把人分散了顯得人少,就這樣在棧橋,海水浴場,八大關,五四廣場,石老人,嶗山……等等還常常人滿為患!


老張69681613


十一假期去青島的西部中山路老商業區看看,現在是蕭條的慘不忍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