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利津縣供電公司駐村第一書記馬建民 用實幹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馬建民來到了利津縣鹽窩鎮單二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以來,馬建民團結帶領村“兩委”成員和黨員群眾積極開展工作,一年以來成績斐然。讓村裡的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馬建民用實幹擔當譜寫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樂章。深入紮實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自駐村以來,馬建民積極轉變角色,加強學習,通過個人自學、參見相關培訓等方式,全面學習駐村幫扶的知識、掌握鄉村振興的相關政策。他進村第一件事就是開展走訪摸底,先後走訪村內黨員群眾,與村兩委、鎮管區領導和包村幹部分別座談,重點與村內老黨員、個別有威望和一定影響力的群眾進行了座談了解,準確吃透村情,摸清民意,找準了工作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及時研究制定工作計劃,為駐村幫扶工作全面開展夯實了工作基礎。

馬建民深知,駐村幫扶工作中領導重視、部門支持是關鍵。作為供電公司選派的駐村第一書記,他積極向公司領導彙報駐村工作及村內發展動態,主動徵求工作意見,並邀請主要領導及分管領導到村內開展走訪調研、走訪慰問困難群眾。領導班子成員到村調研,黨委(黨組)研究第一書記工作,公司領導辦公會定期聽取下派工作彙報,研究幫扶工作。公司領導帶頭到村指導工作,就走訪慰問困難群眾做出安排部署,為下派駐村工作的深入紮實開展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保障。

不斷增強幫扶村“造血”功能

結合鹽窩鎮的發展規劃,馬建民深入調研,瞄準短板,科學佈置單二村的發展思路,重點圍繞村內公路硬化及排水、路燈安裝、電網改造、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幫扶工作計劃,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積極發揮行業優勢,有力增強幫扶村“造血”功能,帶動群眾發家致富,壯大集體經濟,真正在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中發揮“尖兵”作用。

往年村民澆地都是在二乾溝用柴油機往村裡倒水,非常不便,村裡的土地也因為澆水困難而產量低下,馬建民知道,自己急需幫助村民解決揚水站上電問題。他協調投資15萬元,在單村支溝東首二幹上建設了一座揚水站,安裝了單二村揚水站變壓器1臺,容量200kVA,10kV線路0.05km,在今年的應急抗旱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了進一步提高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馬建民編制上報了國網陽光扶貧—2019年東營市利津縣鹽窩鎮單二村對外捐贈項目並按進度實施。該項目總投資49萬元,其中水泥路修建投資25.304萬元,發展蘆筍大棚種植產業投資10萬元,下水道修建投資0.696萬,光伏電站投資10萬元,光伏路燈3萬元。按照《關於加快推進2019年公司扶貧捐贈項目實施的通知》的要求,公司2019年扶貧捐贈合同已簽訂完畢、捐贈資金已撥付至山東省扶貧開發基金會,確保11月底前各類捐贈項目全部竣工。

強化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

農村想發展,必須有個好班子、好隊伍、好帶頭人。按照縣委統一部署要求,馬建民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中抓住關鍵環節、創新措施辦法,從氛圍營造、學習組織、資料完善等方面,精心指導幫扶村做好相關工作,在黨建幫扶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馬建民不忘塑造責任國企形象,深化救助幫扶。結合新春送溫暖等活動,春節期間,他對村內18戶貧困群眾進行走訪慰問,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了群眾身邊。2018年村集體收入為3.01萬元,馬建民預計今年村集體收入超5萬元,紮實推進貧困戶脫貧、貧困村摘帽的脫貧攻堅任務。

駐村以來,馬建民堅持深入群眾、吃住在村,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創新日常管理模式。他從加強制度建設入手,建立村兩委聯繫會議制度,對村內重大問題事項進行集中協商、集體決策,嚴格落實民主集中制制度,真正調動了村兩委的組織帶動能力。

其次,馬建民還注重提升“主題黨日+”活動實效。每次主題黨日提前確定活動 “+”內容,通過討論村內大事、帶領黨員走訪困難群眾、落實黨員責任區、開展實地調研等活動,讓黨員們真正動起來、活起來,使黨員們找到存在感、歸屬感和榮譽感,有效增強了村黨組織的向心力和號召力。到現在,他發展了入黨積極分子兩名、中共預備黨員一名。在今年鹽窩鎮“擔當作為 狠抓落實”大競賽、大比武表揚獎勵暨“十爭”工作誓師大會上,單二村榮獲“先進基層黨組織”光榮稱號。

國網利津縣供電公司駐村第一書記馬建民 用實幹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國網利津縣供電公司駐村第一書記馬建民 用實幹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國網利津縣供電公司駐村第一書記馬建民 用實幹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