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皮搗蛋說了不聽,面對孩子的逆反心理,學學胡可用“同伴效應”

最近我在看一檔很有意思的綜藝節目,其中主持人就是我很喜歡的一箇中年演員——沙溢。

調皮搗蛋說了不聽,面對孩子的逆反心理,學學胡可用“同伴效應”

提起沙溢,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武林外傳》中那個喜歡偷雞摸狗卻身懷俠義之心的盜聖白展堂。隨著時間的推移,昔日帥氣瀟灑的老白,如今也被歲月這把殺豬刀催成了一個面臨中年脫髮危機的油膩大叔。

其實沙溢發福和形象不再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因為他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沙溢和妻子胡可同樣都是演員出身,夫妻倆相濡以沫的過了多年。而如今育有兩個可愛的兒子,尤其是帶著兩個兒子上了《爸爸去哪兒》這檔綜藝節目之後,兩個可愛的孩子頓時成為了全民所關注的焦點和小明星。最讓我感到記憶深刻的不僅僅是兩個孩子的可愛,還有就是明星媽媽胡可的育兒方法。

在《不可思議的媽媽》遮擋綜藝節目中,我完全被胡可的耐心和強大的共情能力所折服,無論小兒子如何的調皮或者是吵鬧,她總能順利的一一化解。

可想而知,大兒子安吉的高情商和這樣的媽媽也是分不開的。

調皮搗蛋說了不聽,面對孩子的逆反心理,學學胡可用“同伴效應”

在節目中,四位媽媽在帶著孩子吃飯的時候,小魚兒突然開始發難,要媽媽幫忙把新玩具組裝成一個機器人,剛開始胡可還耐心的勸導孩子先吃飯,可是小魚兒依然倔強的不肯吃飯。

胡可耐心的開導孩子:“媽媽知道你想要變成機器人,那樣確實很帥,但是!現在是吃飯的時間,吃飯的時候是不可以玩玩具的。這是我們要遵守的規矩。”

沒想到這句話說出以後,小魚兒就開始帶著哭腔哭喊著:“這是什麼破規矩!”正在胡可要束手無策的時候,旁邊的同伴孩子對小魚兒說了一句:“吃飯時間本來就不應該玩玩具。”

小魚兒聽到後,馬上就停止了哭鬧,乖乖的開始吃飯。

調皮搗蛋說了不聽,面對孩子的逆反心理,學學胡可用“同伴效應”

這是為什麼呢? 胡可耐心的勸說為什麼不如一個孩子隨口一句話來的效果好?

父母之“命”不如同伴之言是怎麼回事?

其實生活中像小魚兒這樣的事情還不在少數,很多時候我們苦口婆心的勸孩子或者安慰孩子,可是孩子依然聽不進去這些話。相反,同伴之間的三言兩語就能夠讓倔強的孩子馬上停止鬧騰,開始變得乖巧起來。

我的孩子7歲了,正是處於“七八歲狗都嫌”的年紀,每天上躥下跳個沒完。

這天帶著孩子出門玩耍,孩子非要去公園裡玩沙子,怎麼勸都不聽,這個時候同行的鄰居孩子淡淡的說了一句:“沙子會迷住眼睛,難受死了。我才不玩。”頓時就打消了孩子想去玩沙子的想法。

其實孩子這樣的心理是心理學上曾經所提到的一個概念:同伴效應。人都是群居動物,正如心理學家們的研究發現,大部分的人其實會願意跟隨同伴的行為,或者是聽取同伴的意見。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時候父母說的口乾舌燥了,孩子依然不為所動。反而同齡的小夥伴三言兩語就能讓孩子變得乖乖聽話。

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也曾經說過:兒童在童年的時代中有兩個重要的世界。一個是父母和兒童相互作用的世界,另外一個就是同伴的世界。

有的時候,同伴世界的發展甚至會和父母同樣重要,甚至於超過父母。

同伴效應最經典案例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孟母三遷的故事,為了讓孩子能夠受到良好環境的感染,孟母帶著孩子三次搬家,終於找到了最適合孩子的成長的地方。

調皮搗蛋說了不聽,面對孩子的逆反心理,學學胡可用“同伴效應”

而在這之前有這樣的一則報道,英國有個家庭準備全家遷往澳大利亞,原因僅僅是一位孩子的同伴全家都已經決定搬遷去往澳大利亞,因為他們的孩子本身膽小懦弱,從小什麼都害怕,連毛毛蟲都不敢碰,但是鄰居家的孩子卻活潑大膽,和自家孩子結成夥伴之後,讓自己膽小的孩子也變得越發的勇敢,所以考慮到同伴對自己家孩子影響,他們決定跟隨鄰居家一同搬遷過去。

  • 現在很多家長遇到的現況

從小到大很多家長不惜重金都希望能把孩子送到好的學校中去,並不是說好的學校的師資力量有多麼的強大,或者是校園環境有多麼的優美。

而是在於在裡面上學的學生,本身具有別的學校所不具備的優點,比如說自律性或者是學習能力。

調皮搗蛋說了不聽,面對孩子的逆反心理,學學胡可用“同伴效應”

如果自己的孩子能和這樣的好孩子朝夕相處的話,那麼自然也會受到他們的影響,變得越發的努力向上。反之,如果孩子去到一個“爛”學校的話,很有可能被同齡人所帶壞,失去努力的方向,最後毀掉自己的一生。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原本擁有著遠大抱負的孩子,在高考失利後去了專科學校以後,大部分都選擇放棄理想,向現實低頭成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人。只有少部分依然堅定自我,努力向上完成自己當初的理想抱負。

由此可見,好的夥伴對於孩子的人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和影響力。

調皮搗蛋說了不聽,面對孩子的逆反心理,學學胡可用“同伴效應”

家長如何利用“同伴效應”去引導孩子成長

當發現自己的孩子和壞孩子交往的時候,多數父母會選擇第一時間告訴孩子:“你不要和這個孩子在一起玩了。”

但是孩子們自身並不具備判斷是非的能力,在他們看來,他的朋友非常的有趣,父母這樣強行拆散他們只會讓孩子的逆反心理變得越發嚴重,從而更容易受到壞朋友的影響。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不僅僅要學會,給孩子打造好的同伴圈子,同時也要防止孩子受到不好的朋友的影響。利用好同伴圈子讓孩子充滿正能量,更加積極向上。

正確的做法

給孩子打造良好的同伴圈子

  • 家族瞭解孩子的朋友圈,孩子的朋友圈是不是真的壞?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多瞭解自己孩子和身邊經常玩耍的朋友,就算你覺的自己的孩子是個“壞”小孩,每個小孩都是有自己的閃光點的,不應該覺的壞就“棒打鴛鴦”。

調皮搗蛋說了不聽,面對孩子的逆反心理,學學胡可用“同伴效應”

應該給予正確的引導,是可以更好的讓孩子得到更好的進步,認知到自己哪裡不足,孩子的天性是不可一棒否決的。

如果你硬是不讓孩子和你壞孩子玩,孩子是不明白的,他不知道為什麼你不讓他與他的夥伴玩耍,得到的比失去的大的多,得到的效果反而是他開始揹著你與你覺的那些“壞”孩子玩耍,不願意與你分享。

  • 教導孩子學會對方優點,改正自身缺點

大部分的孩子不像成年人那樣能夠準確的區分出好壞利弊,在他們看來,只要這個人看上去有趣就已經具備了成為朋友的可能。但是父母應該教導孩子正確的去分辨壞孩子,而且應該學會聰明的去提醒孩子,你教的好朋友哪些是優點,那些是不可以學的,而不是暴力制止孩子交朋友。

例如可以這樣說:亮亮每次都喜歡欺負小動物,可是你不是最喜歡小動物的嗎?你覺得他這樣的行為是對的嗎?

調皮搗蛋說了不聽,面對孩子的逆反心理,學學胡可用“同伴效應”

讓孩子自我反思,發現對方身上的缺點,從而逐漸的遠離。

  • 樹立孩子良好的價值觀

根據發展心理學表示,從孩子9歲開始就已經有了交朋友這樣的概念,他們不會侷限於地理位置,而是根據自己的興趣價值來交朋友。所以父母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興趣愛好,這樣也能讓孩子免受壞朋友的影響。


調皮搗蛋說了不聽,面對孩子的逆反心理,學學胡可用“同伴效應”

同伴效應的影響存在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能夠督促著孩子更加積極向上的同時,也會讓孩子受到影響,變得墮落消極。所以作為父母,要學會給孩子把關,注意觀察孩子的交友情況,引導孩子和善良努力的人做朋友,而不是去選擇一些消極負能量的人為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