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南華縣:“山野精靈”的豐厚福報

到南華採訪,野生菌是一個聽不夠、說不完的話題。無論領導幹部還是基層群眾,說起野生菌,無不眉飛色舞,笑逐顏開。近些年來,南華縣緊緊依託“全省可食用野生菌種類最多”這一資源優勢,實施封山育菌,拓展市場空間,認真打造品牌,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收穫著“山野精靈”給予的豐厚福報。

“像養兒育女一樣養山育菌”

深秋的一箇中午,我們走進南華縣五街鎮。細雨霏霏,海拔2400米的層層山巒籠罩在白霧之中,美如詩畫。

雨稍停歇,咪黑們村彝族漢子魯少雲就進了山。他承包了200畝菌山,每一朵野生菌都是他的牽掛。

南華縣山區面積佔96%,森林覆蓋率達63.7%,有林地面積250萬畝,得天獨厚的立體氣候,孕育了豐富的野生菌資源。目前南華已知可食用的野生菌種類有290多種,佔全國野生食用菌種類的31.2%,資源年蘊藏儲量達1萬多噸,擁有“世界野生菌王國”“中國野生菌之鄉”“中國野生菌美食縣”3塊“金字招牌”。而五街鎮的山號稱“百菌園”,菌子種類繁多,尤盛產松茸。魯少雲介紹,五街松茸味甜、質脆,是松茸中的“貴族”,每公斤可以賣到500元以上。

40來歲的魯少雲中等身材、濃眉大眼,臉龐黑裡透紅。他在坡陡樹密的混交林中穿行,步態敏捷,雙目如炬。突然他在一棵松樹邊蹲了下來,用一根小木棍小心翼翼地扒開一朵松茸周邊的泥土,雙手慢慢從松茸根部伸進去,捧起那個胖嘟嘟、圓滾滾,身上彷彿包裹著一層凝脂的小傢伙。

“這朵松茸有7釐米多高,最少能賣50元。小於7釐米的我們都不採,等養大了才採。”魯少雲輕輕地把松茸放進提籃後,把剛扒出來的泥土捧回原處,並用手掌壓實。他說,把這些土填回去,明年這裡才會再長出松茸。“菌子也是有靈性的,你對它好,它就會給你加倍回報。”魯少雲憨厚地笑起來。

“南華人就像養兒育女一樣養山育菌。”同行的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殷衛華接過話茬說,近年來南華縣制定了《關於加快野生菌產業發展的意見》,堅持“封山育菌”與“封山育林”相結合,安排1132人對野生菌主產區進行重點管護,在全省率先實施《松茸採集方法》《牛肝菌採集方法》兩項地方標準。截至目前,全縣累計封山育菌面積200萬畝,建成野生菌保育促繁示範基地5000畝,同時以公開標底、競價承包、持證採集的方式,推廣承包經營面積近50萬畝,推動野生菌採集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得到修養生息的山林,則給予人們更加慷慨的回饋。五街鎮黨委書記阿發劍說,通過封山育茸,五街鎮松茸產量從2015年的80多噸增長到2018年的136噸。

“像說媒相親一樣打開市場”

帶著泥土氣息的野生菌,要想走出大山跨進外面的大市場,必須加快培育能夠直接與市場有效對接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彝族青年羅旺軍就是一位讓當地土特產品紛紛“外嫁”的“月老”。2013年,羅旺軍和妻子羅潤香從省城回鄉創業,註冊了小彝哥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通過網絡牽線搭橋,把五街松茸及其他特產賣到全國各地。

“做銷售、打開市場就是要有說媒相親的功夫。”羅旺軍笑道。

在南華,這樣的“功夫”有許多:2014年6月,中國·南華野生菌信息港正式上線運行,網站上不僅聚合了價格行情、市場信息、網上交易等板塊,還提供了近千種野生菌介紹、300多種烹飪方法。近年來,南華縣斥資200多萬元新建起5000多平方米的集線下展示、人員培訓、電商孵化、物流分撥等9大功能區於一體的電子商務廣場,為電商企業提供完整的倉儲、物流、運營、培訓、產品展示等“一站式”服務,吸引了30多戶國內知名電商企業入駐。同時,在全縣10個鄉鎮建成電商分中心,128個村(社區)建成農村電商服務站,實現了城鄉電商服務全覆蓋。

在兔街鎮正安農民合作社電商中心,一袋袋包裝精美的野生菌幹整齊堆放在貨架上,工作人員正在電腦前忙碌著。“這裡交易量很不錯,特別是野生菌產品供不應求。”合作社負責人何正安介紹。

為真正打通野生菌出山的“最後一公里”,南華縣還建起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分撥中心,有效整合縣內15家快遞企業縣域物流,搭建了縣、鄉、村三級雙向物流通道,行政村覆蓋率超過80%,降低了農村物流配送成本,提高了配送時效。

如今,“互聯網上菌飄香”成為當地野生菌走市場的一大特色,南華野生菌銷售遍及國內以及日本、韓國、歐盟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像灑花繡朵一樣打造品牌”

坐擁“資源富礦”野生菌,如何實現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的關鍵一躍?殷衛華介紹,南華是“像灑花繡朵一樣打造品牌”。“灑花繡朵”是滇西農村對刺繡的通俗說法。南華縣就是下足繡花功夫推動野生菌精深加工,打造品牌,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

走進南華工業園區,咪依嚕天然食品公司產品陳列室琳琅滿目的展品讓人眼前一亮。圍繞“凍幹”這一技術,這家龍頭企業做出了年產值上億元的大文章。

“採用低溫速凍營養成分分子破壁技術,解決了野生菌長期保存營養流失的難題。”隨手拿起一袋松茸凍幹樣品,董事長餘躍先自豪地說:“凍幹後的野生菌泡入水中會立刻恢復如初,口感也與新鮮菌幾無差別。”

瞄準一流水平,南華縣先是在2017年建立野生菌大數據中心,後又在今年4月建成李玉院士工作站,為野生菌產業提質增效插上科技創新的翅膀。強化專利佈局,全縣已有野生菌註冊專利5項、註冊商標25件,“南華松茸”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4件野生食用菌商標被認定為雲南省著名商標,讓知識產權戰略護航創新發展。今年7月,南華縣被商務部認定為“國家外貿轉型升級食用菌基地”;8月又入選雲南省“一縣一業”特色縣……一張張極具含金量的“名片”,推動“世界野生菌王國”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山貨變商品,商品變精品,精品變高端。南華野生菌產業逐步告別了過去賣原料、拼價格、打亂戰的局面,形成了特色產業集群,有力帶動了農民群眾脫貧增收。目前,全縣已培育形成14戶重點野生菌加工企業,其中包括4戶省級龍頭企業。2018年,全縣野生菌加工業產值達13.39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250萬美元。全縣每年約有11萬人次參與野生菌管理、採集、出售等活動,野生菌主產區農戶野生菌收入佔到了家庭經濟總收入的40%至70%,一些菌山承包戶年收入超過10萬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在南華得到了充分印證。”縣委書記李雲升深有感觸地說。

山間的小小野生菌,真正成為了南華一個富民興縣的特色大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