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農民的土地全包了,讓每個村裡人全部進城入住,這方法可行嗎?

三農小管家


目前我們縣就有這樣的改革方向,從縣裡的規劃報告來看,只有10個行政村不拆,其他的村莊都要拆除,然後統一規劃在新的小區內居住,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合村並鎮”。而在拆遷之後,農村人的土地也會被託管到村集體內,畢竟大家已經住上了樓,想要種地也難了。


我們附近的村子拆了很多,他們都將自家的農機器械便宜賣出去,我大爺買了一輛拖拉機,才用了2-3年,1800元就買下來了,可以說還是很划算的。他還買了抽水機以及其他的農業設備,這樣的話自然是讓種地更加的方便。我們村不拆遷,種地的人也很多,大家也淘到不少有價值的農機。

村裡人說不拆遷是真的好,不需要到樓房上居住,在自家的單家獨院中居住更舒服一些,可以說大多數的農民還是願意在自家的村莊內生活的,但如果政策要求拆遷,大家也不會去反對。

不過將農民的土地全部承包,讓每個人都到城市裡居住,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我國有8億農民,在城市裡的有3億農民,還有5億農民在農村中,如果所有的地方都到城市裡居住,到時候資源的配置壓力可能跟不上。

在城市裡生活的負擔也在加大,農村的老人沒有養老金,生活比較困難,在這種情況下進城的負擔顯然會更多一些,因此讓每個人都在城市裡生活,負擔自然是非常大的,因此這個方法不是太可行,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到城市裡生活,而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步子不能邁太大,大家咋看?


新農民大雨


我感覺不可行,我是農村的,村裡剩些50多歲的,我感覺他們在家裡挺好的,村裡的地被承包了,他們去地裡乾乾活,一天幾十塊,如果都攆到城裡,他們找工作也不好找,再說,在老家,地方大,他們也自由,在城市,樓上樓下的,沒地方去,在老家,門前都可以種菜,還是天然無公害的,到城市,吃顆白菜都得買,消費太高,說實話,我現在就是為了孩子上學,在城市,等我年齡大了,我就回我們村裡,養養雞,種種菜,多好,家裡房子也是樓,院子還大,我真不想在這城市裡,住個幾十平的房子,還的還貸款,幹啥都得花錢😞😞😞(網絡配圖)





豆豆生活錄


如果把農民的土地全包了,讓每個村裡人全部進城入住,這方法可行嗎?

不可行農民都到城裡生活吃飯問題怎麼解決。工作問題怎麼解決,種地問題可以辦農場機械化種植後糧食的價格壟斷不知道糧食價格蔬菜價格要上漲多少倍。農民進城後能找到的都是底層工作掙得錢少到時候還吃得起飯嗎?

如果強迫或強進城是不可行的。

感情方面原因

第一、農民幾輩人生活在那裡那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和他們有割捨不下的情。

第二、農村農閒時到村裡鄉里鄉親互相都處的很好,也不會感覺孤單,農忙互相幫忙親情滿滿在城市裡是感受不到的。

第三、時間由自己支配自由自在城市生活節奏快按時上下班多與陌生人打交道,農民們一時根本適應不了,所以有很多一部分人是不想進城入生活的!樓上樓下的全是陌生人沒地方去。

第四、農村房前屋後可以種菜天然無公害到城市就吃不到了,農村還可以養鴨,兔子,鵝,雞,院子裡還有葡萄架。農村房子也是樓說高級點獨棟別墅院子還大到城裡就不可能享受得到了。


經濟方面

第一、農村幾百平的房子幾百平的院子換成城裡100平左右的三居室還有可能還貸款。還要交物業費、電費、水費、交通費等等生活成本全部增加了。

第二、吃什麼都要花錢米麵糧油蔬菜肉蛋奶等等生活必須品比農村至少貴出一倍。

第三、工作也不好找由於在農村生活的人大部分學歷低沒有技術難以找到高薪的工作生活壓力勢必增加。對於沒有一技之長的農民來說,怎樣才能更好的在城市生存下去呢?

第四、孩子上學老人養老問題怎麼解決對於農民來說根本就沒有退休金一說,等自己老了又怎麼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呢?這是個問題。

對於這種一刀切的將農民土地承包,將農民安排在城市居住的方案屬實欠考慮,而目前的情形來說,根本就行不通!難道這是專為房地產商設計的輿論造勢如果真是這樣這個廣告策劃大師這是高明啊!!!!


1688上善若水


我感覺不行,我是農村的,村裡剩些50多歲的,我感覺他們在家裡挺好的,地方又大,自由自在,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如果都攆到城裡,他們找工作也不好找,樓上樓下的,沒地方去,在老家,門前都可以種菜,還是天然無公害的,還不要錢,有健康,想吃什麼菜就種什麼菜,到城市,吃顆白菜都得買,消費太高,說實話,我現在就是為了孩子上學,在城市,等我年齡大了,我就回我們村裡,養鴨,兔子,鵝,雞,種種菜,多好,家裡房子也是樓,院子還大,我真不想在這城市裡,租房子也貴,消費也大,幹啥都得花錢,菜又貴,肉也貴,消費不起呀。


寶媽瑩瑩日記


這隻能是個假設根本沒法實現,未來的農民的土地肯定是要進行流轉的,但是也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吧,我認為這個方法不行,把農民的土地承包了,讓農民到城裡生活,多數農民都只會種地,靠啥生活,還有城市裡生活消費水平很高,農民能接受的了嗎?



大量的承包土地不管經營什麼項目,都是會產生大量的就業崗位,為啥一定要把農民安排在城市裡生活呢?

在農村大家都已經過慣了那種低消費慢節奏的生活,突然下一要適應城市的快節奏生活,恐怕很多農民難以適應。既然已經把大家的土地都承包了,如果是要搞種植業,即使你是機械化生產但是也離不開人工作業的,平時還不是得需要大量的工人勞作,像播種施肥採摘等環節還是人工靠得住,你讓農民都進城生活,農村哪還有勞動力給你呢,總不能每天坐車回鄉下再給你幹活吧,這樣折騰是圖啥?



城市的生活是每天都得花錢,對於沒有一技之長的農民來說,怎樣才能更好的在城市生存下去呢?

農民大半輩子都是在農村種地,根本沒有其他的手藝,就算是在城市生活可以到工地幹活,那上了年紀怎麼養老呢?對於農民來說根本就沒有退休金一說,等自己老了,找不到工作了又怎麼保障自己的生活呢?這是個問題,況且大量的農民進城勢必造成勞動力過剩,因為工作崗位就那麼多,而現在人多了很多,供大於求就會出現很多人沒有工作,這樣在城市的農民生活會更加的艱難,這樣看來還不如在農村好呢,最起碼沒有工作,自己院子還能種菜,省得花錢去買了!

總之,對於這種一股腦的將農民土地承包,將農民安排在城市居住的方案屬實欠考慮,而目前的情形來說,根本就行不通!


草根小閆


我是農村人,老家土地被收走了,房屋被徵收了!

我們村子很小,也就二三十戶,多少輩都是種地為生!前幾年,村裡土地被徵收了,四萬多一畝!我們村子被徵收了!每家每戶幾十萬塊錢!回遷房的房款都去了大半。鄉親們現在都是自己在縣城租房子住,因為回遷房幾年了還沒影兒呢!

我現在所住的村子,也是土地流轉了,一畝地每年只有460塊錢的流轉費!

雖然村民沒了土地,可基本上都不願意外出打工,也不願意去城裡住,因為家裡養的有雞鴨鵝呀!還有菜園呀!因為不捨,所以只能在村子附近打短工,也就是地裡拔草,打藥,採收這些活!但到冬天就沒活了。

沒經歷這些事兒,說的再多都是沒用,都是想象,真遇到了,經歷了,那心酸只有自己知道了!說苦不堪言那都是輕的!

你說,我們這些人,說是城裡人,沒城市戶口,沒樓房!說是農村人,沒了土地!箇中滋味只有我們自己知道啊!


新疆的外鄉人


如果把農民的地全包了,讓農村上城裡,方法可行否。

我本身是農村人,我說說我的看法:

包和流轉在農村人眼裡是兩個慨念,包是指各戶串換十幾畝或幾十畝那叫包·包的價格在每畝每年二三百元不等。

大面積包或全包叫流轉,農民以為你不是種多值錢的東西或說不定國家給多大的補貼呢,所以,流轉的價格就得六七百元不等,有的農民給這數都不幹。

這些地這個價格種大田肯定不划算。如果都種經濟作物,可能最後的結果也就不經濟了

你說誰還能當這個傻瓜包這些地等著著賠呢!

再說你說這一大群人一起擁進城裡,在沒有規劃好的情況下,也是政府各部門不願看到的事情。我用我的觀點說一下,大面積土地的流轉條件沒有成熟。用初中代數計算裡的術語說:此題無解。


牛倌17


假如這種事情發生了,農村人全去城裡了,可是這些人去了能幹什麼,要知道在城市做什麼都要花錢吃喝住,而且比較貴。他們這一輩子一直在農村只會種地根本沒有一技之長,在城市還不如在農村生活好。有人說包地還給錢呢,現在在我們那一畝地一年才四五百,我家十畝地左右(我家五口,人少的更少)。一年一共才四五千,在城市一年的物業費和取暖費就差不多了,更不要說其他的了


語錄


這絕對是個“奇葩”的想法,這個方法不可行,不符合當前農村的實際,下面具體談一下個人看法:

第一,在發展方向上行不通。目前國家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通過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產業振興、組織振興等方方面面的發展,來實現廣大農村的全面振興和全方位振興,如果把每個村裡的人都搬到城裡了,農村只剩下土地,還如何振興?所以這種想法應該是一種臆想。

第二,農民全部進城吃什麼?退一萬步講,讓所有的農民全都住進城裡,有那麼多崗位就業嗎?大家只靠流轉土地的那點收入生活嗎?這是不現實的,據瞭解,分得承包土較多的黑龍江省,每人也就分個3畝、5畝地,轉包費多說2000、3000千塊錢,而方面有的地方只分幾分地,轉包100、200塊錢,甚至沒人要,全部走出農村,如何生活。所以說從生活來源上講,根本行不通。

第三,城市場的承載能力根本達不到。當前農村人口雖然流轉出去很多,但也仍然會有6、7億的農村人口,如果一下子全都湧入城市,大家住哪裡?一些市政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方方面面都會緊張,城市的承載能力能承載得了嗎?肯定會出現商場、公園、公交、地鐵等各個人員密集的場所,人滿為患。所以,從城市承載能力上也是承受不了的。

綜合來看,這種想法,想想可以,但確實是無法實限的,因為從政策導向、經濟條件、城市承載能力等各個方面都不允許,這根本就是一個不現實的想法。


三農廣訊


如果將農民的土地全承包了,然後讓農民全部住在城市裡,這方法可行嗎?

農民承包的零散土地,讓有科學頭腦,有市場經驗的種地大戶流轉了土地的經營權,便於集約化管理,機械化生產,是今後農業生產的一個趨勢。這樣一些年輕人可以放心地出外打工,土地也可得到一部分租金,可提高農民的收入。但是,任何事情的實施,都要考慮到農民的利益,決不可強行。有些種地農民,年令己經大了,雖然仍可種地,但已不適應出外打工。土地是農民唯一的經濟來源,雖然種地不能致富,但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確實可行。一旦失去了土地,就相當斷了經濟來源,不但提不高生活水平,恐怕還要返貧。

有人提倡讓農民退出土地,全部搬到城市裡去住。不知出於什麼目得,難道生活幸福了的標準只是居住?住在城市裡收入哪裡來,有些城市原來的職工都下崗,何來工作崗位?況且很多農民已老。僅靠出租土地租金度日,恐怕是連城市的水、電、暖也交不了,何談有幸福生活。要讓農民過上幸福的生活,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是如何振興農村經濟,如何改變農村局面,如何讓農民可以一邊種地,一邊打工,不脫離農村,即可增加收入,才是我們應當考慮的問題。而決不是一走了之,到城市居住了真的不一定就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