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宋國友:研判美國經濟形勢為何這麼難

宋國友:研判美國經濟形勢為何這麼難

作者:宋國友,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

當前美國經濟狀況到底如何?學界和輿論給出的答案經常飄忽不定。當包括GDP增速在內的數據不太正面時,就會有分析說美國經濟馬上撐不住了;而當數據相對積極時,又會有人說美國經濟仍有韌勁。對美國經濟的分析,當然必須立足於數據指標。但經濟指標的最大問題在於,即便它是真實的,也是對已發生經濟活動的反映,並不能預測未來。而且,經濟指標是有針對性或者說侷限性的,主要涉及指標本身所覆蓋的經濟活動,較難涵蓋其他領域。因此,完全通過某個或某幾個指標來判斷美國經濟,就出現代表性不夠的情況,也因此容易出現困擾。

比如,最近常被報道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就有這樣的情況。這個指標確實較為重要,能夠較好反映美國製造業運行情況。然而,即便該指標連續數月下降,甚至已開始低於50的“榮枯線”,但它仍只能說明一定時間內製造業不強勁,而不能說明美國整體經濟出現了問題。一則從該指標歷史變動看,2011年和2015年都曾出現數月總體下滑的變動,但這個指標後續又出現上升態勢。這說明該指標一段時間內的變化,甚至是所謂“趨勢性”變化,並不一定能預測後續的發展。二則這個指標主要反映製造業的變化情況,不能揭示其他行業的動向。

美國還有一個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與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相比,同期這個指數自2010年3月份以來一直保持在50以上。所以,如果只用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來預測美國經濟,就容易出現問題。事實上,觀察美國經濟更為重要的指標反而是後者。因為當前製造業對美國經濟的貢獻相當有限,重要性也相對較低,而服務業發展才對美國經濟具有關鍵性影響。

對美國經濟的研判並不僅僅是選取指標可能存在偏差的問題,很多時候還與投資利益高度相關。美國投資市場既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對做多者而言,整體經濟向好更有利於獲得投資收益,因此做多者往往傳遞經濟“好”的一面。同樣基於利益,做空者更加傾向於擴散經濟增長的壞消息。所以,如何解讀經濟走勢有了利益的關聯,就變得更加複雜。對於同一指標,由於利益不同就可能形成截然不同的解讀。指標的選取和突出,更是打上了利益的烙印。投資者往往選取不同的指標,抓取對自己有利的信號,爭奪傳播主導權,在輿論場上就形成看起來截然對立的觀點。

目前認識美國經濟的複雜性還在於存在政策部門對經濟活動的密切干預,以及對可能衰退的預防性對沖。經濟走勢和行政當局的政績高度相關。因此,

政府部門會動用其可以控制的政策工具,以確保經濟平穩增長。

在美國行政當局可使用的各種工具中,財政工具尤其重要。擴大發債規模可以有力推動經濟增長。至於債務規模擴大的長期負面影響,並不是當前的行政當局所著重考慮的。在這種思維下,美國聯邦政府債務規模不斷推高。另外,對美國經濟有重大影響的美聯儲,也需要通過相機抉擇的貨幣政策穩定經濟增長。在經濟走勢不佳的預期下,美聯儲必然會實行寬鬆型的貨幣政策。今年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就是以寬鬆為特徵。

由於各種政策的影響,經濟走勢就變得更加複雜。哪怕是經濟本身出現了較大問題,但由於政策的提前介入,問題可能被解決、被減小或者被延後,這就更增加了對經濟形勢判斷的複雜性。

總體而言,在不出現所謂“黑天鵝”的情況下,研判美國經濟,從其經濟的基本結構出發,還是要緊緊抓住對美國消費狀況的分析。如果消費有韌性,美國經濟就大概率不會有嚴重問題。如果消費持續不足,美國經濟就很可能出現衰退。進一步的問題在於,影響美國國內消費的因素既和收入相關,也和信心相關,而後者很難被及時且準確地衡量。這使得分析美國經濟,變成一項挑戰性極大的困難任務,需要冷靜追蹤。

「美国研究」宋国友:研判美国经济形势为何这么难

數字經濟智庫

「美国研究」宋国友:研判美国经济形势为何这么难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為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