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只有30%家庭有車,與歐美日有較大差距,為何汽車銷量14

我國雖然只有30%家庭有車,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但是我國人口數量世界第一,每年的汽車生產和銷售量已經連續多年世界第一。但從去年以來,汽車銷量卻開始連續下滑。

我國只有30%家庭有車,與歐美日有較大差距,為何汽車銷量14

造成國內汽車市場銷量持續下滑的原因何在?

首先,經濟增速放慢。經濟增速放緩,直接使得居民汽車消費熱情降低。人們開始理性消費,不再狂熱借貸消費。6%的GDP增長,意味著高速增長時代結束,經濟開始進入平穩增長階段,人們的消費心理開始出現變化。

我國只有30%家庭有車,與歐美日有較大差距,為何汽車銷量14

其次,由於我國居民車輛保有量已經達到2.5億,即將超越美國2.53億成為世界第一,千人汽車保有量平均179輛,已經超過世界平均水平170輛。大部分城市已經擁擠不堪。上班高峰時段、節假日,甚至平常出門經常都會開車堵在路上。

我國只有30%家庭有車,與歐美日有較大差距,為何汽車銷量14

第三,停車難,車位費貴。經常看到有新聞報道幾十萬、上百萬的車位費。很多人買得起車卻已經停不起車了。而開車到市中心找車位的時間,經常甚至要比路上開車時間要久了。

國家發改委公佈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大城市小汽車與停車位的比例約為1:0.8,中小城市約為1∶0.5,而發達國家約為1∶1.3。保守估計我國停車位缺口超過5000萬個。

停車難直接影響是增加了生活成本和交通事故。間接影響更多,有限的停車空間易引發車主間的矛盾,破壞城市和諧,降低人們的幸福指數。

第四,前些年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力度很大,在上牌方面又有政策優惠,所以在國家補貼與政策優惠期間,汽車消費出現了超前消費現象。

人們的買車需求被提前消費了。現在國家補貼力度減弱,汽車銷量自然就有所回落。今年9月新能源車銷量只有8萬輛,比去年同期下跌超過34%。

第五,當前城鎮居民債務壓力較大,在經濟繁榮期提前消費,現在不得不降槓桿,勒緊褲腰帶,儘量延遲消費。根據西南財經大學發佈的《2018中國城市家庭財富健康報告》,住房資產在家庭總資產中佔比為77.7%,遠高於發達國家,房貸支出限制了很多家庭的其他消費。

統計數據也顯示,90後現在平均負債率高達1850%,人均負債12.79萬,超過一半的年輕人使用了網貸。郭樹清在今年陸家嘴論壇上說:“相當大比例居民家庭負債率達到難以維持的水平。”

我國只有30%家庭有車,與歐美日有較大差距,為何汽車銷量14

第六,不同於歐美國家,人們出行主要靠汽車,中國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城市公交系統建設,已經比歐美國家發達。公交、地鐵、高速公路、高鐵四通八達,極為方便,開車的需要隨著公共交通的鉅額投資而減少。

美國有地鐵的城市沒幾個,連休斯頓這樣美國第四大城市都沒有地鐵,中國連二線城市都有了地鐵。而中國高鐵營運里程超過三萬公里,超過世界高鐵里程的三分之二,遙遙領先其他國家。

我國只有30%家庭有車,與歐美日有較大差距,為何汽車銷量14

第七,由於油價居高不下,養車成本不斷提高。而且隨著國家交通法規的不斷完善、嚴格,限行、扣分、醉駕處罰、罰款等措施也間接提高了養車成本。

很多人買得起車,卻開不起車、養不起車。隨著社會治理的進一步完善,在交通違法上的處罰措施還會進一步加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