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犯錯竟打手罰錢,阜陽中學老師被通報批評, 你怎麼看?

你何必說謊何必那麼虛偽


我的觀點是:教師須自明,舉賢須避親。

阜陽市人民政府網公告稱,家長在百姓熱線欄目舉報,阜陽潁州學村一中部高一(2)班班主任王陽(校長王西彪的兒子)打手罰錢,打一下10元,最多達1000元,8月15和9月28中午帶5至10多名學生去喝酒。

處理結果:教師本人退還罰款,向家長道歉,全校通報批評,扣除王陽本學期績效獎金,學校立即整改。

此次事件中,當事教師對以下三方面認識不夠深入。

1、體罰

古有戒尺,是教師立威立嚴的重要工具。但時代不同了,現在雖然馬雲也在國際校長聯盟講話說:“老師不敢懲戒,就像不敢剎車一樣,十分危險”但是如果讓馬雲來當教師,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在教育懲戒問題 沒有政策化之前,恐怕他也不敢懲戒,更別說體罰了。識時務者為俊傑,這位教師明顯沒有看清教育的大環境,所以才會犯如此的錯誤。

2、罰錢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就如市長信箱中家長所言,孩子本身就沒有賺錢的能力,為什麼要罰錢。在教育學中,也沒有罰錢教育的說法。把教育和罰錢掛鉤,只會降低教師的職業形象,起不到應有的教育作用。不管這罰的錢是充當班費還是中飽私囊,都不是明智之舉。

3、喝酒

老師與高中學生喝酒危害較大。其一,危害學生的健康,影響學生的記憶力。其二,不利於樹立正面班主任形象。其三,會影響其他學生的心理健康。欲做大事,絕不沾酒,酒有麻痺大腦的作用,在大腦不清醒的情況下,只能誤事。

校長爸爸的做法也令人費解

1、兒子的在校管理

讓兒子在本校工作,工作當中難免出現難以管理的情況。一視同仁,下不去手,網開一面,校規難容。雖然說舉賢不避親,但我覺得在如今的國情下,還是避一下好。最好的例子就是,原來的很多家族企業,發展到最後的結局驚人的相似,內部管理的問題導致企業危機。

2、家庭相處彆扭

你想呀,原來就是單純的父子關係,突然又加了一層上下屬關係,是不是有點突兀。兒子想親近一下爸爸,一想,那是我的領導,不敢了。爸爸想關心一下兒子,一想,我是領導,得端著架子。這不是全亂了嗎。

3、社會的輿論壓力

校長爸爸把教師兒子留在本校當教師,肯定會遭人非議。現在又出了這麼一檔子事,只會遭到更大的非議。甚至會把以前沒人關注的小問題挖掘出來,誇張處理,真是得不償失。

如果教師平時能加強自己的專業素養,校長能全面考慮問題,嚴格管理兒子的工作情況,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但是,家庭式的管理一直都是難題。


諾諤然


作為一名教學6年的老師來說,打手罰錢超出了懲戒權的範圍,教育允許對學生犯錯採取一定適當的方式方法去改變學生的錯誤和不良習慣,適當輕微的打手可以警告一下,罰錢已經超出懲戒權的範圍,是不合理的,同時也是不合法的,甚至都罰好幾千,更可氣的是還帶頭領著學生喝酒,這不是為人師表的行為,有損老師的名譽,需要加大懲戒不合理不合法的行為,也要保護合法合規的懲戒權。



教育是一場漫長的修行


教師應該有一定的懲戒權,尤其是現在的孩子在家裡被父母嬌慣壞了,到學校後還沒有順利轉變好角色,仍然我行我素不懂規矩,這時候要給孩子約束,規範他們的行為,對違反紀律的學生,給與一定的懲罰,讓他們明白違紀是要承擔後果的, 最終讓他們懂得規矩敬畏規則,必要的懲戒必不可少。但是,我們還應該明白,懲罰不等於體罰,教師可以有懲戒權,可並不能體罰學生。適當的懲戒讓學生在不傷身心的情況下,認識到違規的成本;而體罰則會對未成年人造成身體和精神的傷害,對其自尊心的踐踏會造成其人格的扭曲,進而影響其個性健康發展。我們看到的二十年後打老師的那個案例,施暴者說當年他受到老師的體罰,對其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因而才有了後來的“歐師”,如果真如他說,他作為學生根本沒有理解老師的“打”和他後來打老師的性質之不同,老師的“打”中含著的是愛,是讓學生改掉缺點不斷進步,可學生卻只看到了“打”根本沒有理解其中的愛。所以說,體罰是萬萬不可取的。有些人錯誤的把“懲戒”等同於“體罰”,這是混淆了兩者的概念,可能他們從“懲戒”的“戒”想到了“戒尺”,有“戒尺”就想到了體罰,這種認識是極其錯誤的。總之,教育離不開懲罰;但不管怎樣的教育懲罰,都不能是體罰。

那麼,怎樣的懲罰會比較好呢?我從幾個學校看到了採用了這樣的方式,或許會對大家有一定的啟發。

第一,班級的扣操行分,發揮集體的輿論作用;第二,學校的紀律處分(警告、記過,非義務教育階段的開除等等);第三,對嚴重影響課堂秩序的學生請家長到校陪讀,或者暫時有家長領回家教育,發揮家校合作的教育模(當一個學生因為其嚴重違紀而妨礙他人學習時,暫時終止其學習是必要的);第四,剝奪犯錯誤學生榮譽、讓他失去某些特殊的待遇等等。

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明白一點:懲罰一定要與尊重學生相結合。無論怎樣的懲戒,都不能傷害學生的身體,也不能侮辱學生的人格;無論怎樣的懲戒,都應該與說服教育相結合,觸動其心靈。只有當學生髮自內心地意識到自己真正做錯了,而且自己必須為自己的錯誤付出必要的代價,這種懲戒才是有效的。


紫陌紅塵梨花雨


適當的體罰可以讓搗蛋的學生有所收斂,可以讓學生對老師產生敬畏之心,但不當的體罰則會給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傷害,是不可取的,至於罰錢就更荒唐了,錢不是學生自己賺來的,不但起不到懲戒的作用,反而會帶來不良影響。


1厚德載物1


打手罰錢,用來懲罰犯錯誤的學生,顯然是不對的。雖然,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但是懲罰也要有個度。象徵性的打手並不為過,罰款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這樣做給學生傳遞負能量:犯錯了,一交錢就OK了,這種懲戒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學生犯錯誤是難免的,只要不太嚴重,還是應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大棒政策和金錢威脅,只能說明教師江郎才盡,黔驢技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