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則,永康第一位進士,開宋代八婺科第先河!范仲淹為他寫墓誌銘,毛澤東為他題詞

宋寶元三年(公元1040年)二月,開封城依然天寒地凍,范仲淹的心情也和天氣一樣冰冷,越職言事,又被貶,為了國家為了民生,他實在是不吐不快,倒不是在乎官位,但失去替百姓做事的權力,這令他傷心。儘管心情不佳,但好朋友相托的事,卻一直沒忘,自去年六月以來,他始終沉浸在悲痛與興奮中,

悲痛是因為好友去世,興奮是因為回憶好友的點滴往事

這位好朋友叫胡楷,北宋名臣胡則的長子,胡楷託老同學辦的事是,替他已故父親胡則撰寫墓誌銘。其實,胡則也是範的好同事和好朋友,情和理都催促著范仲淹必須花十二分的力氣完成這件事,於是,

《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誌銘》橫空出世,胡則的事蹟也隨著範公的銘文一起流芳千年。

胡则,永康第一位进士,开宋代八婺科第先河!范仲淹为他写墓志铭,毛泽东为他题词

(胡則像)

胡則,字子正,婺之永康人也。公少而倜儻,負氣格,錢氏為國百年,士用補蔭,不設貢舉,吳越間儒風幾息,公能購經史,屬文辭,及歸,皇朝端拱二年御前登進士第。

公元989年三月,北宋太宗朝新科進士放榜,永康人胡廁高中。胡則去考試的時候還是叫胡廁,他老家古山鎮胡庫村的傳說是,胡則的母親因生產匆忙,將他生在廁所裡,而他爺爺認為,廁所乃五穀生長之必須,雖不雅,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於是,胡庫村中,村民們經常會看到一個好學上進的叫胡廁的少年進進出出,英俊出眾,知書達禮,未來看好。機會來了,宋太祖廢除唐代科舉考試中必須要名人推薦才有機會的“公薦”制,任何平民都有考試機會成為“天子門生”,二十七歲的胡則,積聚著蓄勢已久的力量衝擊皇榜,一舉而中。

壬寅日這一天,汴京皇宮崇政殿張燈結綵,趙光義滿臉笑容,他一個個接見新晉榜的進士們,姓什麼名什麼家在哪裡,問到胡廁,笑容裡有了一絲淡淡的皺紋:哎,小胡呀,你這個名,是不是有點那什麼呢,我知道五穀離不開廁所,可你以後是朝廷命官,名字經常見報,去掉個廠吧,則,會意,從刀,古代的法律條文刻在鼎上,讓人遵守,多好,而且,你自己也要成為老百姓的模範和準則。皇帝賜名,天上掉下來的好事,胡廁求之不得,從此,胡則,一個響亮的名字,開始在北宋的文化歷史時空裡不斷被人傳誦。

胡則中榜的消息傳到家鄉,整個永康沸騰了,準確地說,應該是整個婺州都沸騰了,胡則成了永康第一位進士,開宋代八婺科第先河。

“御苑得題朝帝日,家鄉佩印拜親時。小花橋畔人人慶,一帶清風雨露隨。”(胡則《及第》詩)宋代永康縣城最繁華處當屬大小兩座花橋,店鋪林立,車水馬龍,行人川流不息。大花橋,就是今天勝利街上的和平大橋,以前叫仁政橋;小花橋,也在勝利街上,東距大花橋百餘步,是一座單拱石板橋,架在與華溪(永康江支流)平行的小河上,當地百姓叫小橋頭。胡則中進士啦!我們永康人胡則中進士啦!破天荒的消息,人們奔走相告。“人人慶”,純真的鄉情,似乎在激勵著胡則,一定要做一個好官,造福一方,否則對不起家鄉人們的熱情和期待!

在胡則的激勵下,此後,在婺州,在永康,崇文之學大盛,僅胡氏後人,就出了50多位進士,明清兩代,胡庫一地的舉人、貢生、秀才有200多人。

簡單交代原由後,范仲淹的碑文接下來高度概括了胡則的整個人生。

自授許州許田尉始,胡則為官凡四十七年,逮事三朝,十握州符,六持使節,兩扶相印,以知杭州府加兵部侍郎致仕。其間,他將所有的精力和智力都交給了國家和人民:獻策鎮西,遣返役夫,整治錢荒,睦鄰懷遠,三保田莊,改革鹽法,力治錢塘,奏免丁錢,興教重才。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澤被眾生。

茲舉兩例。

胡则,永康第一位进士,开宋代八婺科第先河!范仲淹为他写墓志铭,毛泽东为他题词

睦鄰懷遠。

天禧三年(公元1019),57歲的胡則任廣南西路轉運使,“有大舶困風於遠海,食匱資竭,久不能進,夷人告窮於公,公命瓊州出公帑錢三百萬以貸之。吏曰:夷本無信,又海舶乘風無所不之,公曰:遠人之來,不恤其窮,豈國家之意耶?後夷人卒至,輸上之貨十倍其貸。朝廷省奏而嘉焉。”

宋朝的對外貿易已經相當發達,外國船隻經常往來,有一天,某外國大船在遠海擱淺,無法行動,食物和水用盡,老外向宋朝政府求救,一路彙報上來,胡則命令:屬地的瓊州府,你們拿出三百萬錢借給他們吧,讓他們渡過難關。下屬極為擔心:外國人沒什麼信用可言,那些海船什麼地方都去,時間一長,人都找不到,怎麼找他們要錢呢?胡則作出這個決定,顯然不是拍腦袋,他是建立在長期觀察和經驗的基礎上作出的,他以為,外國人從遠道來我國做生意,他們將我朝的絲綢、瓷器等各種特產運到他們的國家,極為暢銷,不要擔心他們沒錢,而且,從道義上講,人有難,理應幫忙,這屬於大宋國家形象,這樣吧,我也不讓你們為難,他們還不出,我來擔保還!

結果皆大歡喜,一年後,外國商船以十倍價款還給瓊州政府,朝廷也覺得甚有面子,既發揚了救難救急的人道主義精神,也大大增加了國家的貨幣儲備,一舉數得。我數著這幾行墓誌銘,翻來覆去讀,我想找出是哪一國的商船,可惜,范仲淹沒有寫明,宋史也沒有記載,按我的推算,當時和北宋有貿易往來的歐亞地區國家有近百個,廣州、杭州、明州(今寧波)還有三個市舶司,專門負責對外港口貿易,外國船進來,中國船也出去,我猜,日本,高麗,大食,波斯,甚至更遠的歐洲,都有可能。要是能清楚地知道哪個國家的海船,那麼,我們現在和這個國家的友好交往就多了一條極好的文化史料,你們講信用,我們更友善!

重闢平反:

“又宜州系重闢十九人,時有大水,公不慮患,而特往辨之,活者九人焉”。在表揚了胡則闊廣的胸懷和敢於擔當的精神後,范仲淹接著寫到了胡則在同一年同一州的另一重大舉動,重新審理重大案件,九人獲活命。

對於要處決的重刑犯,胡則更是細心又細心。下屬的一個州,一下子要處決19人,這不得不引起他的警惕。他細翻案卷,發現很多疑點,對疑問絕對不能輕輕放過,雖然山高路遙,又遇上大洪水,但都阻止不了他去宜州複查案卷的決心,果然,19人中,有9人雖有罪,但不至於死。一下子救了9個人,這要勝造多少級浮屠呢?整整一千年過去,胡則重證據活人命,對當今的司法實踐,都具有重大的借鑑意義。

公元1007年,胡則由潯州知州提舉二浙榷茶事兼知睦州。

幾乎所有做過睦州(嚴州)知州的官員,都要去拜望一下嚴子陵,他是文人雅士崇拜的偶像,也是富春江的精神靈魂核心。從梅城碼頭坐上小船,順著富春江往桐廬方向激流而下,用不了半個時辰,就可以到嚴子陵釣臺。自然,胡則也要去拜望精神靈魂。一個朗朗秋日,陽光溫柔而暖懷,胡則從流漂盪富春江,望峰息心,靈感一下子湧了上來,遂以《題嚴子陵祠堂》明志:

胡则,永康第一位进士,开宋代八婺科第先河!范仲淹为他写墓志铭,毛泽东为他题词

占斷煙波七里灘,漁蓑輕拂漢衣冠。

高蹤磨出雲涯碧,清節照開秋水寒。

澤國幾家供廟食,客星千載落雲墩。

我來亦有沙洲興,願借先生舊釣竿。

胡则,永康第一位进士,开宋代八婺科第先河!范仲淹为他写墓志铭,毛泽东为他题词

詩意算不上深遠,但和到過釣臺的文人一樣,詩中基本上是借景抒情,表達著自己的政治志向。看著有點寥落的香火,胡則也有些感慨,近千年來,嚴光被人崇拜和祭祀,是因為他的高風亮節,不事權貴,品德高潔,這一切都觸動著胡則的內心,歸隱是一種方向,為民造福更是他的努力,做清廉人,幹實在事,百姓才會記得他。

“性至孝,富宇量,篤風義,輕財尚施,不為私積。”

“銘曰:進以功,退以壽,義可書,石不朽,百年之為兮千載後。”

范仲淹的眼光極準確,一個輕財好施不私積的官員,坦蕩磊落,無牽無掛,他只牽掛國家的事,百姓的事,千年之後自然會被人銘記。

慶曆四年春,一個著名的日子,一篇文學史上的偉大作品即將誕生,胡則逝世也已經五年,范仲淹的好友滕子京建完岳陽樓,寫信來請範好友寫一篇樓臺記,彼時,範並沒有到過岳陽樓,但這不妨礙他大發的文興,寫作過程中,他和胡則交往的軼事不斷上湧,胡則的形象也越來越鮮明,范仲淹的思想完全和胡則融為一體,“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發出了所有正直有為官員的熾烈心聲。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是啊,除了這個人,還有誰與我有共同的理想呢?范仲淹心目中的好官員,其實是一個集合體,但一定包括他在陳州府任通判時的好搭檔知州胡則。範小胡則26歲,然而他們的政治抱負是一致的。

2019年9月19日上午10時,我到永康胡庫村胡公故里拜望胡則。

胡公文化廣場,是紀念胡則的中心。廣場大牌坊上端,正反兩面均有醒目的“赫靈”兩字,那是趙構為胡公祠題寫的匾文。公元1162年,胡則逝世一百多年後,宋高宗趙構應百姓要求,題寫了這兩個字。我的理解,這既可以說胡公已經在多個場合多次顯靈,拜胡公廟,用杭州話說,很靈光呀,也可以按字面的本義和引申義“盛大”“顯耀”“光明”理解,這樣的好官,對於剛剛驚魂未定的南宋王朝來說,更是需要,巧借民意,趙構樂而題之。

胡则,永康第一位进士,开宋代八婺科第先河!范仲淹为他写墓志铭,毛泽东为他题词

廣場中心有一堵大大的紅色照壁,“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毛澤東題寫的八個大字,在秋陽下特別鮮亮。

時光閃回,好官的形象總是不斷被人喚醒。1959年8月21日,毛澤東從廬山返京途經浙江金華時,在專列上召集地縣負責人座談。毛澤東問永康縣委書記:你們永康什麼最出名?顯然,胡則的形象一直盤旋在毛澤東的腦海裡,他是有備而問。五指巖的生薑很有名,這就像一場拉家常,永康縣委書記脫口而答。毛澤東笑著搖頭:不是五指巖生薑。你們那裡不是有塊方巖山嗎?方巖山上有位胡公大帝,香火長盛不衰,最出名了!毛又接著解釋:其實胡公不是佛,也不是神,而是人。他是北宋時期的一位清官,他為人民辦了很多好事,人民紀念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很重要啊!

毛澤東這一讚,60年就倏忽過去了,這八個字,應該是任何時代為官的基本準則。則,已經千秋,則,將迎來下一個千秋。

胡公墓就坐落在廣場的右側雪松下,1992年由胡庫村的胡氏後人所築(胡公卒於杭州,原葬杭之錢塘縣南山履泰鄉龍井源),墓前有一對舊的石獅子,墓前的石階也顯得陳舊,這裡應該是胡氏後人及眾多慕名而來的遊客參拜胡公的重要場所,胡公已經成為一個強大的精神象徵。胡則第31世從孫胡聯章先生告訴我,據他們胡公研究會的最新調查,金華至少有102座胡公廟,歷史上,“天下有胡公廟三千”,胡公大帝是浙江最重要的民間信仰神。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由人變為神,其間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這不外乎兩點,人本身具有的品格品行力量、為民造福的重要實踐,兩者缺一不可。民眾選擇神仙祈求,無非保平安保幸福,而胡則為國為民辦事的經歷及逐漸被神化了的傳說,都鑄就了胡則成為胡公大帝的基本條件。

胡公紀念館,胡聯章高坐在廳堂上,給我們講胡公的故事,聲情並茂,抑揚頓挫,語氣中滿是自豪。講臺四周,擺放著一盆盆蘭花,蘭葉修長,含苞待放,蘭的清新和氣質,似乎都在暗喻胡公清廉和高潔的品格。

八十幾年前,郁達夫先生上方巖山,曾寫下了《方巖紀靜》,人們絡繹不絕地到胡公廟祭拜讓他感慨。這三十幾年裡,我也曾三次上方巖山拜望胡公,每次均見旺盛的香火。胡公大帝的形象,已經如方巖山上那些糧倉似的岩石般堅硬,深深紮根於大地之中。

胡则,永康第一位进士,开宋代八婺科第先河!范仲淹为他写墓志铭,毛泽东为他题词

從永康回杭州的第二日中午,我就去了胡則的原葬地,杭州老龍井御茶園。

問胡公墓,保安手一指,十八棵御茶園往上,爬五分鐘就到了。茶園下有一面大照壁,上有鏤空線條畫,簡單勾勒出胡則的故事。照壁右邊是胡公館,門口有一四方形祭祀矮石几,中間香爐插滿殘香,兩邊燭臺上有殘燭。公館正中,白色大理石的胡則像挺立著,像腳有一盆乾花,像前有幾個蘋果和一些零食等供品,顯然,這裡比較冷清,一般人看完十八棵御茶後就走了。

照壁往左是胡公廳,大門敞開,門口堆著一大堆地板,看樣子是在整修,估計,這裡是要佈置胡公的生平事蹟和圖片展覽。

胡则,永康第一位进士,开宋代八婺科第先河!范仲淹为他写墓志铭,毛泽东为他题词

胡公廳往上,是辯才法師的墓和雕像,他是龍井茶的鼻祖,在以茶為生的龍井村,待遇似乎要好過胡公。轉彎處,蘇東坡右手捏著茶杯,和辯才坐在山腳的樹蔭下喝茶聊天。蘇東坡有好多僧人朋友,浙西於潛人辯才,是有學問的高僧,他也有好多詩人朋友,東坡和辯才一見如故,留下了不少軼事,蘇東坡的《次辯才韻詩帖》就記載了兩人一段有趣的往事。但從時間上看,他們顯然要晚於胡則,他們在此陪伴胡則,可以想見此處是個不錯的地方。和蘇、辯打過招呼後,再往上幾步,就是胡公墓,胡則當初的安葬地。

胡則為什麼葬在杭州呢?他曾兩任杭州知府,也是在杭州知府兼兵部侍郎任上退休的,杭州就是他的第二個家。他在杭州,也留下了不少佳話。天聖四年(公元1026年),64歲的胡則,以右諫議大夫知杭州,上任的第三天,就帶人勘察錢塘江,治理江患,他發佈的第一道知州令,就是修築錢塘江堤防,“守杭有惠政,在郡時獨無潮患”(《鹹淳·臨安志》),不是錢塘江潮神照顧胡則,而是他將錢江潮馴服了。一個讓我感慨的細節是,在胡則生前,杭州百姓就建有他的生祠。為活人立祠,百姓的眼睛就是公平秤。

宋兵部侍郎胡公墓,墓碑簡簡單單,此地雖是胡則原葬地,但墓應該也是近幾十年重修的,墓前的擺設類似胡公館,只是,墓包比較高大,草木旺盛,上面還有一株長勢良好的茶樹。墓上茶樹和墓後一大片茶山的茶樹應該是同一品種,隨便哪一隻飛鳥都可以來此撒下茶籽。

秋分雖已過,正午的陽光依然通透熱烈,茶山寂靜,山上有采秋茶的茶農的聲音隱隱傳過來,強光透過樹縫,灑在胡公墓前的臺階上,細碎斑駁,偶爾還會隨風移動,我雙手合十,膜拜三下,以示對胡公的敬仰。

較方巖山上胡公廟裡旺盛的香火,我喜歡作為人存在的胡公,這樣更真實,更讓我們接近他深邃的心靈。

老龍井偏隅西湖湖山一角,蟬噪鳥鳴,秋山夜靜。

千年胡則,唯青山和清風長伴。

胡则,永康第一位进士,开宋代八婺科第先河!范仲淹为他写墓志铭,毛泽东为他题词

【胡則事蹟簡表】

——由人而臣而神的胡公大帝

公元963年,出生於永康古山鎮胡庫村,傳說因出生在廁所,爺爺念及廁所乃五穀生長之必須, 故取名胡廁。

公元989年,胡廁考中進士,成為永康第一位進士,開宋代八婺科第先河,受宋太宗接見,賜名胡則。

胡則一生做了47年官,歷任太宗、真宗、仁宗三朝,先後知潯州、睦州、溫州、福州、杭州、陳州,官至權三司使(代理計相),以知杭州府加兵部侍郎致仕(退休)。

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江淮大旱,餓死者眾,胡則上疏求免江南各地身丁錢,詔許永免衢、婺兩州身丁錢。兩州之民感其德,多立祠祀之,敬之若神。胡則先後受到宋太宗、元成宗、明太祖等歷代皇帝的十二次封賞,“天下有胡公廟三千”。

寶元二年(1039年),胡則逝世,天子震悼,敕葬杭州西湖龍井源。

1959 年 8 月 21 日, 毛澤東同志接見永康縣委

書記,贊評胡公“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北宋時期“為人民辦了很多好事的一位清官”。

習近平同志多次贊評胡公精神。2003 年 6 月 12 日, 他視察永康方巖,號召“把‘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為座右銘”。

2016年3月15日,中紀委網站推出《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北宋名臣胡則》專題,從為官、做人、家訓多個方面展示胡公精神。

(資料提供:胡聯章)

胡则,永康第一位进士,开宋代八婺科第先河!范仲淹为他写墓志铭,毛泽东为他题词胡则,永康第一位进士,开宋代八婺科第先河!范仲淹为他写墓志铭,毛泽东为他题词

—— THEEND——

爆料熱線:0579-82374110

商務合作:0579-83186125

胡则,永康第一位进士,开宋代八婺科第先河!范仲淹为他写墓志铭,毛泽东为他题词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