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9月頓河方面軍投入了四個野戰集團軍,為何還是沒能突破德軍的頓河防線?

啊我有一個仙女棒


按照問題所述應該是指蘇軍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於1942年9月3日到12日發起的一場反突擊,旨在突破斯大林格勒北面的德軍從頓河向東延伸到伏爾加河西岸的狹窄通道,恢復與斯大林格勒城內蘇軍的地面聯繫。當時德軍第6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已經對斯大林格勒展開進攻,為了守住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派出了新任命的蘇軍最高副統帥朱可夫,組織這一次進攻,計劃將投入4個野戰集團軍。當時並沒有頓河方面軍這一番號,到9月底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才改稱為頓河方面軍,而南面的東南方面軍則改稱為斯大林格勒方面軍。



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原本計劃投入4個集團軍發起一場協調一致的大規模進攻行動,這4個集團軍分別是第4坦克集團軍、第24集團軍、近衛第1集團軍和第66集團軍(從西向東),其中近衛第1集團軍將擔負主攻,其他集團軍擔負輔助攻擊,蘇軍4個集團軍投入了約25萬作戰士兵,傷亡接近三分之一,坦克投入了400輛,損失了300輛,德軍的傷亡遠小於蘇軍,大概在5000人左右,蘇軍的反攻代價高昂,卻毫無所獲,唯一的積極意義就是成功牽制住了德軍第6集團軍的北部集團(2個軍),使其無法參加對斯大林格勒城的總突擊,否則斯大林格勒可能早就淪陷了。


蘇軍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策劃這場進攻時,儘管佔據了兵力上的優勢,但是並沒能真正發揮這一優勢,4個野戰集團軍沒有一起發起進攻,而是分別各自發起進攻,所以德軍的少數裝甲預備隊可以來回機動擊退蘇軍的進攻。造成蘇軍各集團軍無法發起協同進攻的主要原因就是戰役準備時間太短了,各集團軍只有幾天時間進行集結和展開,而那些擔負進攻的生力部隊大部分還在大後方趕往前線的途中,斯大林要求9月2日發起進攻,但是即便是擔任主攻的近衛第1集團軍也到3日才勉強做好進攻準備,其他幾個集團軍的進攻部隊直到5日才進入出發陣地,而且還有部分部隊仍未到達,斯大林嚴令最遲9月3日必須發起進攻,軍令如山,即便是朱可夫也必須執行命令,最終決定先由近衛第1集團軍發起進攻,其他幾個集團軍待部隊到達後也立刻投入進攻,慘烈的進攻持續到12日,最終由於蘇軍各進攻部隊損失慘重而不得不暫停進攻轉入防禦,蘇軍沒能突破德軍的北部防線,戰線推進僅有幾公里。


朱可夫向斯大林表示失敗的原因在於技術兵器和空軍的嚴重不足,各集團軍的作戰非常英勇,可是他們缺乏必要的炮兵和空軍支援,坦克的力量也不夠,僅靠步兵單位無法突破構築了堅固防禦陣地的德軍北部防線。他要求至少還要增加1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1個坦克軍、3個坦克旅、400門榴彈炮和1個空軍集團軍。從戰術上來看,蘇軍的進攻組織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還是太差了,沒有做好充分的戰場偵查,未能探明德軍的主陣地所在,有限的炮兵火力都傾瀉在了德軍的前沿陣地,導致進攻蘇軍遭到德軍近乎完整的火力打擊,蒙受嚴重損失。另外蘇軍在進攻受阻後,沒有適時的更改進攻方向,固執的按照原進攻路線繼續進攻,徒增損失。此外防空力量不足也成為失敗的重要原因,進攻部隊得不到有效的空中掩護,完全暴露在德國空軍的打擊之下,蘇軍的集結、進攻展開都無法有效進行。此後蘇軍還要繼續經歷這樣的失敗,在失敗中不斷的積攢經驗,兩個多月後蘇軍才最終突破了德軍的頓河防線。


戰略論


42年,蘇軍是否存在“頓河方面軍”?吃不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