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李隆基當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幹掉姑姑太平公主?

qzuser214257048


當兩個強勢的人碰到一起,必定是要你死我活的,特別是為了爭奪最高權力,在武則天的影響下,唐朝的幾位女人都有一顆不安定的心,有了武則天的榜樣,唐中宗李顯的韋皇后、女兒安樂公主還合謀毒死了李顯,在和李隆基聯合除掉韋后和安樂公主後,太平公主到達權力巔峰,因為李隆基不象他的父親李旦和伯父李顯那麼軟弱,自然要和太平公主相碰,兩人也就勢同水火了。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的妹妹,武則天對李治的兒子們極力打壓,就算是自己所出也不客氣,可以說因為武則天的野心,李治的兒子們活的很苦,殺的殺,貶的貶,活著的人也整天提心吊膽的,總怕哪天死期到來,而對於太平公主,武則天卻非常寵愛,這也使得太平公主權力很大。

據說太平公主在幼年的時候遭到表哥賀蘭敏之的強姦,因為這件事也讓賀蘭敏之丟了榮華富貴和性命,本來賀蘭敏之這人就很荒堂,和自己的外祖母楊夫人也就是武則天的母親亂倫,又仗著得寵將已經定為太子妃的楊思儉的女兒強姦,武則天本來就很惱火,現在將自己最寵愛的女兒強姦,武則天就痛下殺手,將賀蘭敏之流放後又下令處死。

太平公主在第一段婚姻期間,倒也安分守己,沒有什麼不軌事件,所嫁的駙馬是城陽公主的兒子薛紹,兩人還生下了二子二女,不過婚後沒幾年,薛紹的哥哥薛顗參於唐宗室謀反,薛紹受到牽連,餓死於獄中。


過了兩年,武則天將太平公主許配給武修暨,為了讓太平公主嫁給武修暨,還特意把武修暨的妻子處死,太平公主在薛紹死後,可能是受到了刺激,在第二段婚姻期間大肆包養男寵,與朝臣通姦,武則天寵愛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也很懂的做人,將自己的男寵張昌宗進獻給武則天。

在武則天時期,對於這位愛女,武則天也經常和她商議政事,這也使得太平公主“喜權勢”,不過太平公主也很畏懼武則天,並沒有恃寵而驕,行事還是很低調,只是躲在幕後,武則天雖然不允許女兒公開議政,但太平公主還是獲得了不小的權力。

在武週末年,因為皇嗣問題,武李兩家矛盾尖銳化,太平公主雖是武家兒媳婦,不過還是站在李家這邊,而太平公主昔日的情人張昌宗害死了太平公主另一個情人高戩,使得太平公主對二張也憤恨不已,公元705年,張柬之等人擁護著李顯發動了政變,誅殺二張脅迫武則天退位,太平公主也參與其中,因為有功而受封“鎮國太平公主”,政治上也從幕後走到了臺前。


李顯雖然坐上了皇帝的寶座,卻是生性懦弱,使得他的妻子韋后和女兒安樂公主也想成為武則天第二,勾結武三思等人專政亂權,把朝廷弄得烏煙瘴氣,而安樂公主和太平公主成為了政敵,還曾經想利用李重俊事件害死太平公主,韋后和安樂公主雖然有成為武則天第二的想法,能力卻不知道差了多少,兩人還傻傻的將自己權力的保護神李顯毒死,眼見李唐又出現了危機,太平公主與李隆基密謀,兩人聯手發動了“唐隆政變”,誅殺了韋后集團。

這場政變將韋后集團剷除,也將李旦擁上了皇位,立下了大功的兩個人都得到了好處,太平公主晉封萬戶,地位更加顯赫,李隆基被封為皇太子,李旦有什麼事情都要問宰相:“這件事和太平公主商量過了嗎?”“與三郎商量過了嗎?”


兩位哥哥的軟弱,讓太平公主得以干政,並且得到太平公主舉薦平步青雲擔任要職的人不可勝數,權傾朝野的太平公主為了達到長期的權勢地位,知道年輕的李隆基不好控制,就開始對李隆基下手,想要另立一個懦弱聽話的人當太子,以後好成為她的傀儡,太平公主先是散佈流言說李隆基是庶子不應當被立為太子,還把宰相邀截到宣政殿光範門內,明目張膽的勸宰相更易太子,還在李隆基身邊安插了很多耳目,這些種種行為讓李隆基很是不安,自然對太平公主懷恨在心。

712年,有慧星出現,太平公主藉機說這是皇太子李隆基要奪權的徵兆,本想著以此陷害李隆基,讓李旦廢掉李隆基,沒想到唐睿宗李旦雖然軟弱,卻並不昏庸,看到太平公主和太子之間的鬥爭愈演愈烈,怕這樣下去大唐江山又要大亂,就借勢把帝位讓給李隆基,自己當了太上皇,只是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權,這樣還可以保護太平公主。


對於妹妹和兒子,李旦都不想傷害,本以為這樣可以緩和兩人之間的矛盾,沒想到反而加劇了兩人的矛盾,這是因為太平公主的勢力過於龐大,朝中七位宰相有五位是出於太平公主的門下,文臣武將有一半以上依附於她,看到李隆基當了皇帝,太平公主並沒有收手,反而加速謀逆,還策劃對李隆基下毒。

面對太平公主的圖謀不軌,沉穩的李隆基在積蓄好力量後果斷出手,決定先發制人,713年,李隆基親率李令問、王守一、高力士等人帶兵,先殺了太平公主黨羽左右羽林大將軍常元楷、李慈,控制了羽林軍,接著殺了宰相岑羲、蕭至忠,將太平公主的黨羽誅殺殆盡,太平公主見大勢已去,逃到山寺,三天後返回,李旦為太平公主求情恕其死罪,被李隆基拒絕,最後賜死於家中,李隆基也得以掌握了皇帝應有的權力。


摯潷畫畫紅塵


政治權利是你死我活的事情,如果李隆基不幹掉姑姑太平公主,被幹掉的就是自己。

太平公主,中國歷史上最鼎盛時期的王朝公主,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唯一長成的女兒,但她的一生婚姻不幸而沉淪於權力,並沒有得到什麼幸福。



武週末年,太平公主漸漸進入權力核心圈。太平公主誅殺武則天的寵臣張昌宗、張易之,擁護中宗李顯繼位 ,因此而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走向權力的巔峰,從此以後在權力的旋渦中越陷越深,再也沒有能脫離。


中宗朝的政治情形基本是兩派對立:一派是皇后韋氏、昭容上官婉兒、安樂公主,一派是太平公主和兄長相王李旦以及侄兒李隆基。太平公主其實是不把韋氏等人放在眼裡的,自認為能夠對付,所以並不收斂,比較驕橫,這也就是太平公主的本來個性。新唐書說韋后等懼太平公主“多謀斷”。“多謀”應該是太平公主的一個基本特性。

唐中宗李顯被韋后毒死之後太平公主與侄兒李隆基聯手鏟除了韋氏一黨,並且親手把中宗之子自己的另一侄兒李重茂拉下皇位,一手扶立自己的兄長李旦做了皇帝。因為有這一番功勞,太平公主從此可以與皇帝坐而論政,享食邑萬戶,這時的太平公主走到了權力的頂峰。但從此太平公主的結局也種下了因為。

皇帝李旦一邊是妹妹太平公主,一邊是被立為太子的兒子李隆基,左右難以取捨制衡。太平公主在得到的權力鼓勵之下有了更深的慾望,而太子李隆基也感覺受到姑姑的制約,於是兩方面的矛盾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太平公主意圖廢掉太子李隆基,而李旦卻最終提前傳位給兒子自己退位成了太上皇。不知收斂的太平公主專擅朝政,百官依附,連宰相這樣的高官都出自太平公主門下。忍無可忍的李隆基不得不剷除姑姑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最終被冠以謀反罪名而被李隆基賜死。顯然太平公主的集團是並沒有準備好謀反的,匆忙之間已經年輕的皇帝李隆基分化瓦解。家財萬貫的太平公主曾經所掌握過的權力如泡影一般瞬間便被侄兒李隆基打得粉碎。


沅汰


唐玄宗李隆基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小時候就自稱阿瞞自比曹操,但李隆基做皇帝的時候只比傀儡皇帝強一些,上面有父親太上皇李旦與姑母太平公主兩座大山,尤其是太平公主野心勃勃想做女皇,朝廷七個宰相其中五個宰相是太平公主的黨羽,對唐玄宗李隆基構成巨大威脅,因此李隆基與太平公主之間的一場你死我活的決戰是不可避免的。

太平公主李令月是唐高宗李治與女皇帝武則天最小的女兒,唐中宗李顯與唐睿宗李旦的妹妹,可謂天之驕女。

太平公主年幼時據說就被表哥賀蘭敏之強姦,加上賀蘭敏之還強姦皇太子李弘的未婚妻,甚至與外祖母即武則天的母親楊夫人亂倫,引起皇后武則天的大怒,她剝奪了賀蘭敏之的武家繼承人地位,流放並殺害了賀蘭敏之。

公元681年,16歲的太平公主嫁給了表哥薛紹,薛紹英俊瀟灑,是唐高宗同母妹妹城陽公主的兒子,同一天,太平公主美麗的好閨蜜韋香兒嫁給了太平公主的七哥李顯,成為皇太子李顯的太子妃。



公元688年,薛紹的哥哥參加了李唐皇族反對皇太后武則天的謀反,沒有參加謀反的薛紹也受到牽連,武則天對唯一的女婿毫不留情,把薛紹逮捕下獄活活餓死。23歲的太平公主與年幼的兩個兒子兩個女兒成了孤兒寡母。

太平公主對母親武則天害死自己的丈夫也無可奈何,她知道母親武則天是一個雄心勃勃心狠手辣的女人,為了奪取最高權力,太平公主的五個哥哥與一個姐姐都被武則天害死。

公元690年,25歲的太平公主又改嫁27歲的表哥武攸暨。為了讓太平公主嫁給武攸暨,武則天派人殺害了武攸暨的妻子。太平公主後來為武攸暨生了兩個兒子兩個女兒。

不久,武則天就篡唐建周成為女皇帝。

而太平公主在第二次婚姻期間大肆包養帥哥作為男寵,與很多大臣通姦,太平公主還把自己的情人張昌宗張易之兄弟獻給母親武則天女皇。


公元695年,女皇武則天的情人白馬寺主持薛懷義大將軍因為得罪了武則天,武則天派太平公主等人暗殺了薛懷義。

武週末年,武家與李家為爭奪武則天的接班人而激烈鬥爭,太平公主還是傾向李家,畢竟李顯李旦是她的親哥哥,最終武則天立李顯為皇太子。

公元703年張昌宗張易之兄弟因為陷害太平公主的情人高戩,與太平公主反目成仇。

公元705年,皇太子李顯在大臣張柬之等人的支持下發動神龍政變,太平公主與她的閨蜜上官婉兒也參與了這次政變,對她們曾經的情人張昌宗張易之兄弟痛下殺手,武則天的周朝被推翻,唐中宗李顯重新恢復唐朝。太平公主被哥哥唐中宗李顯加封為鎮國太平公主。

公元707年因為安樂公主依仗唐中宗與韋皇后的寵愛及公公武三思的勢力逼封皇太女,皇太子李重俊與大將李多祚等人發動軍事政變,殺死武三思父子,在皇后韋香兒與寵妃上官婉兒的鼓動下,唐中宗李顯鎮壓了這次軍事政變,皇太子李重俊等人兵敗被殺。

太平公主與她的八哥相王李旦也是暗中支持李重俊的,因此被安樂公主等人陷害差一點被殺。幸虧太平公主的親信蕭至忠在唐中宗李顯面前求情,太平公主與李旦才倖免於難。

公元710年,唐中宗李顯暴亡。皇后韋香兒想效仿武則天做女皇帝,安樂公主也想做皇太女,皇太后韋香兒立李重茂為傀儡皇帝,自己垂簾聽政,她又派韋家子弟掌握軍權,唐朝再次面臨滅亡。



為了挽救唐朝,太平公主與李旦的三子李隆基聯合發動了唐隆政變,殺死皇太后韋香兒與安樂公主等人,李隆基還殺死了暗中幫助太平公主的上官婉兒。

太平公主廢掉唐殤帝李重茂,擁立唐睿宗李旦復位。太平公主的權力達到巔峰,甚至超過了皇帝李旦,太平公主的幾個兒子也被封王。她與皇太子李隆基為了爭奪最高權力,由盟友很快變成敵人。

公元712年,太平公主派人用星相警告唐睿宗李旦說皇太子李隆基要搶班奪權,想廢掉李隆基的皇太子地位,但李旦卻把皇位讓給皇太子李隆基,自己做太上皇,太平公主作繭自縛,反而幫了李隆基提前成為皇帝。

公元713年,太平公主依靠太上皇李旦的支持獨攬大權,朝廷的七個宰相有五個是太平公主的親信,比如著名的宰相蕭至忠竇懷貞等,常元楷李慈等禁衛軍將領也是太平公主的黨羽,太平公主還派宮女想毒死唐玄宗李隆基。一場宮廷政變箭在弦上。

李隆基決定先下手為強,他帶領親信王毛仲等人發動兵變,殺死太平公主集團的幾個宰相與禁衛軍將領,逼太上皇李旦把最高權力還給唐玄宗李隆基。



48歲的太平公主窮途末路,她派人向哥哥李旦求情也無濟於事,最終還是被唐玄宗李隆基派人殺死,太平公主的兒子女兒也大都被殺,只有支持李隆基的薛崇簡沒有被殺。


厚德載物49847


上官婉兒墓誌銘出土,已經完美為我們解答了這個疑問。

在所有史料裡,都記載為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裡應外合,發動政變,消滅了韋氏集團,推李旦做了皇帝,但從上官婉兒的墓誌銘看,這裡邊可能有蹊蹺。

太平公主確實參加了李隆基的政變,但很顯然,太平公主被侄子擺了一道。中宗李顯死後,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擁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帝,但是韋氏專權,李重茂形同傀儡,為了阻止韋氏集團立安樂公主的陰謀,太平公主、上官婉兒聯合李隆基發動政變,但等政變發生了,局面已經不是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能夠控制的了,李隆基可不是簡單的想除掉韋氏集團,他的目標是皇帝寶座。所以旗幟鮮明反對韋氏集團的上官婉兒被李隆基以韋氏集團同黨為由處死,原因很簡單,上官婉兒作為中宗李顯的昭容,親手擁立的李顯兒子李重茂做皇帝才是利益最大化,她不可能同意李旦取代李重茂做皇帝。李隆基殺她就是除篡位的一道障礙。這個在上官婉兒墓誌銘出土之前就有歷史學家就開始懷疑了,墓誌銘的出土使這個猜想成為事實。

太平公主的情況就比較微妙了,在這種情況下,她不得不妥協,實際上李重茂做皇帝最符合太平公主的利益,李重茂是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擁立的,如果李重茂做皇帝,太平公主資格老又有擁立之功,朝中地位無可動搖,但是哥哥李旦做了皇帝,有個如狼似虎的李隆基輔佐,基本沒太平公主多大的事了,很明顯,這並不符合太平公主的利益。但是皇宮被李隆基控制,太平公主被裹挾,不得不被李隆基牽著鼻子走。但太平公主心裡肯定是不服的。

李隆基以韋氏同黨的名義處死了上官婉兒,削掉了封號。而太平公主偏偏要給上官婉兒風光大葬,並在墓誌銘中刻意強調了上官婉兒反對韋氏專權的事蹟。在墓誌銘蓋上大書【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很顯然,太平公主雖然被裹挾,但並沒有從心裡認輸,姑侄鬥法從政變開始就已經劍拔弩張。

很快這場鬥法以太平公主失敗告終,首先李隆基逼父親退位,自己登上皇帝寶座,掌握實權的李隆基很快除掉了自己的姑姑,至此李隆基從政變一開始就策劃好的計劃徹底實現了,整個計劃歷時僅三年,李隆基完成計劃後還不忘消滅證據,篡改歷史,給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扣了不少帽子,甚至派人破壞了上官婉兒墓,但是上官婉兒的墓誌銘倖存下來,使這一歷時迷案最終浮出水面。


山野論史


李隆基為什麼要殺太平公主,這個問題要從好幾個方面來回答。



首先,李隆基並不是嫡長子,擁有第一繼承權的,應該是李隆基的哥哥,後來的宋王李成器。李成器不願意和鋒芒畢露的三弟爭奪天下,才主動讓出了太子之位,可是姑姑太平公主,比較支持相對軟弱的李成器,並在親哥哥李旦那裡說了一些李隆基的壞話,這點,讓李隆基很不滿。

其次,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聯手發動了唐隆政變,誅殺韋氏一族。在這場政變中,太平公主對年輕的李隆基,刮目相看,覺得他的能力很強,會成為自己的勁敵,所以之後一直針對他,同時,李隆基也對姑姑的老到,謀略,狠辣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雙方都把當時的盟友看作未來的對手,互相防範,所以,李隆基登基後,也不足為奇。

第三,睿宗李旦,對自己的妹妹非常信任,不僅封她為鎮國太平公主,而且還把很多朝廷要事交給她處理。幾名宰相大多都是太平公主的人,太平公主在朝堂上的實力很強大,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剛剛登基的李隆基的皇權。李隆基在唐隆政變中嚐到了先發制人的好處,面對權傾朝野,經驗老到的姑姑,他並沒有信心在朝堂爭鬥中,慢慢獲得最後的勝利,年輕的皇帝要的是快刀斬亂麻,於是,以有心算無心的李隆基最終取的了勝利,順利的誅滅了太平一黨,開啟了開元盛世的序幕。


腦洞大開的歷史


在古代歷史上的權勢爭鬥中,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唐玄宗李隆基與太平公主這對姑侄的鬥法就是鮮活的例子。太平公主與李隆基在唐隆元年(710年)六月攜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了韋后和安樂公主。



太平公主親手將少帝李重茂拉下皇位,將李隆基的父親相王李旦推上皇位。但在睿宗李旦退位、李隆基登基為帝的次年,太平公主就被侄子李隆基賜死家中。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對曾經並肩戰鬥的緊密盟友最終公開決裂,到了置彼此於死地的地步?答案就是他們彼此都觸動了對方的“奶酪”——權力。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最小的女兒,深受帝后的寵愛。當時吐蕃人請求與唐王朝和親,但李治與武則天捨不得唯一的女兒遠嫁,為推脫和親,就為太平公主修建了太平觀,讓她當道士去了。當然,這只是掩人耳目的權宜之計。

太平公主共有兩段婚姻。她真正地參與朝政是在她第二次婚姻之後。 太平公主的第一任駙馬是她的表兄薛紹。薛紹出身高貴,母親是高宗李治的同母姐姐城陽公主。婚後的太平公主生兒育女,生活平靜幸福。

高宗李治死後,武則天對李唐宗室大肆打壓,加緊了稱帝的步伐,激起李唐皇族的反抗。在鎮壓越王李貞和琅琊王李衝父子時,駙馬薛紹和哥哥薛顗牽連其中。

對於薛紹是否真正參與謀反,有關史料的說法一。最後武則天不管女婿是否冤屈,不顧太平公主的苦苦哀求,還是把薛紹活活餓死在獄中。

薛紹死後,武則天為女兒太平公主挑選的夫婿是孃家武家的侄子。先是挑了武則天哥哥武元爽的兒子武承嗣,太平公主沒看上眼。後來太平公主就挑中了武則天的堂侄武攸暨為婿。

第二次婚姻之後的太平公主開始參與朝政,展現出遺傳自母親武則天的果敢決斷、足智多謀的政治才幹。 在剷除薛懷義、來俊臣的行動中,太平公主一手操刀,動作乾淨利落。她還投母親所好,將自己包養男寵與母親分享,張昌宗就是她推薦給武則天的。武則天對這個有才能又有“孝心”的女兒喜歡得可是不得了。

太平公主雖是武家的兒媳,卻心屬李家陣營。在武則天晚年重病之時,以張柬之為首的五大臣聯合太平公主、相王李旦等,發動“神龍政變”,殺死了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倆,逼迫武則天退位。

神龍政變的第四天,太子李顯再次登上皇位,江山終回李氏皇族。在政變中立下大功的太平公主與哥哥相王李旦被中宗李顯大加封賞。太平公主被冊封為“鎮國太平公主”,還被恩准開府設官。要知道,在唐朝只有親王才有這種待遇的。可見太平公主在當時聖眷是多麼盛隆。


李顯對相王李旦也不薄,加封其為“安國相王”。後來李顯又要冊立李旦為皇太弟,被李旦婉拒。

在李顯主政期間,皇后韋后及其女兒安樂公主奢侈無度,干預朝政。安樂公主開府設官,權勢煊赫。她還曾要求父親李顯立她為皇太女。

朝廷在這母女的亂政下,功臣遭到清洗,太子李重俊惴惴不安起兵政變,一派亂象。

景龍四年(710年)六月,中宗李顯被韋后投毒暴斃。在韋后的操作下,年僅16歲的中宗第四子李重茂被立為帝,韋后臨朝稱制,這一切似乎都在複製武則天當年奪權的故事。

為制衡韋后奪權,太平公主也是費盡心思。她曾設想讓相王李旦參知政事,以分散韋后的權力。但這個設想由於韋后一黨的阻撓而落空。


於是,太平公主聯手相王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發動了唐隆政變,誅殺韋后、安樂公主,剷除了韋后一黨。韋后親立的傀儡少帝李重茂也被太平公主趕下皇位,李隆基的父親相王李旦被擁立為帝。在政變中立下大功的李隆基被立為太子。

由於共同的利益,唐隆政變使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這對姑侄暫時走到一起。政變後,李隆基的政治聲望日漸高漲,對太平公主的權勢造成威脅。這姑侄倆開始互視對方為最大對手,展開數度交鋒。

太平公主首先出招。由於李隆基是睿宗李旦庶出的第三子,他前邊還有李旦的嫡長子李成器。而李隆基被立為太子,這在立嫡立長的古代是名不正言不順的。太平公主抓住這點在朝廷中大造輿論,以圖改立太子。太平公主曾親自召集會議,大唐的宰相們悉數與會。在會議上,太平公主首先提出要更換太子,但遭到吏部尚書宋璟的強烈反對。


會後,宋璟又聯合兵部尚書姚崇到皇帝李旦面前告了太平公主一狀,並建議將李旦的嫡長子李成器及高宗李治的長孫李守禮(此人也有做太子的資格)外放到地方為官;把歧王和薛王的左右羽林軍改編為太子侍衛軍,加強李隆基的軍事力量;把太平公主和武攸暨夫婦趕到東都洛陽,以免在長安再生事端。在中書侍郎張說的勸說下,李旦依照宋璟的建議而行。

但太平公主也不是吃素的,她可是唐隆政變的首功之臣。她發動朝中力量,對李旦和李隆基父子進行反擊。最終李隆基服軟,立刻將自己與此事撇清,稱對宋璟的建議,他事先毫不知情。宋璟和姚崇成為背鍋俠,這老哥倆被逐出京城,下放到了地方。

公元712年,太平公主與李隆基再次較量。這年七月,天空出現彗星。在迷信的古代,一般都視彗星的出現為不吉之兆。太平公主遂利用這一自然現象,命法師提醒李旦這是太子要上位的徵兆。太平公主的本意是想借此激怒李旦,從而廢黜太子李隆基。哪知李旦順水推舟,當即表示同意退位,支持太子李隆基繼位。太平公主弄巧成拙,偷雞成反蝕一把米。


在太平公主的建議下,李旦雖然退位,但還掌握著部分國家大權,並沒有全退。太平公主利用太上皇李旦的權力,在朝廷中大肆安插親信。在朝堂的七位宰相之中,其中就有五位是太平公主的人。

按照《資治通鑑》的記載,太平公主曾與竇懷貞等人陰謀廢掉玄宗李隆基,並且與宮女元氏合謀,意圖在李隆基服用的天麻粉中投毒,毒死李隆基。太平公主與玄宗李隆基的矛盾不斷激化,已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

在中書侍郎王琚等人的大力鼓動下,玄宗李隆基決定對太平公主動手了。據《資治通鑑》的記載,太平公主在此時也決定發動政變,兵分兩路,一路擒拿李隆基,一路佔領朝廷官衙。

公元713年七月三日,李隆基帶兵進入虔化門,召見太平公主的黨羽並將他們殺戮。而太平公主則逃亡到一處寺廟之中,三天後被玄宗李隆基賜死家中。

《資治通鑑》中記載,太平公主陰謀毒死玄宗李隆基,後又在先天二年陰謀發動奪權政變。但也有的史學家推測,這兩點有可能是玄宗李隆基故意抹黑太平公主,以增加他誅殺太平公主的正當性。



歲月是一條河流


唐中宗去世後,太平公主幫助李隆基發動了唐隆政變,誅殺了政敵韋后和安樂公主,可是李隆基當上皇帝后,立刻就除掉幫助自己上位的堅強助手太平公主。這是怎麼回事呢?

(太平公主劇照)

一、從小喜好權勢。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40歲時所生,她漂亮聰慧,不管從性格還是相貌上來說,都很像武則天。因此,她深得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寵愛。

以至於吐蕃王聽說她美貌,都派使者前來求婚,想要迎娶她。武則天和李治一方面為了維護民族大團結,不好拒絕吐蕃王的求婚;另一方面又不願意愛女遠嫁,所以建了一座道觀,藉口她已出家,才算回絕了吐蕃王。

有美貌還有聰慧。有一次,太平公主穿著武官的朝服跳舞給李治和武則天看,把他們逗得哈哈大笑。武則天笑著說,你又做不了武官,為何要打扮成這樣?太平公主說,既然如此,那就把它賜給駙馬吧。

武則天和李治才知道太平公主想嫁人了,於是趕緊給她認真挑選駙馬。

不過,漂亮也罷、聰慧也好,這些都只是她的資本,她和武則天最相似的一點,那就是“喜權勢”。也正因這一點,武則天見她,如見到年輕時的自己,常常讓她參與政事商議。

太平公主很懂得進退。武則天在世時,雖參與了不少政事,但她卻從不外洩政事,為人也極為低調。因此,很少有人知道她在政事上的卓越能力。

(李顯劇照)

二、參與神龍政變。

武則天晚年病重後,召回了廬陵王李顯,將他復立為太子。

但武則天最寵愛的男寵張昌宗和張易之卻趁機把持朝政,禍亂朝綱。

由於張昌宗曾誣告太平公主的情人司禮丞高戩,太平公主與他們有私仇。再加上太平公主在政治上一向擁護李唐王朝,所以她佯稱二張謀反,和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誅殺了張宗昌和張易之二人,並逼迫武則天退位。李顯因此成功復辟,再次登上帝位。

這次政變成功,讓太平公主得到不少好處,她不光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食邑也增加到5千戶,已經大大超過親王的待遇。

除此外,她還從幕後走到了政治前臺,得到李顯的處處禮遇。在政治上,李顯也多與她商議。

由於太平公主多謀善斷,在政治上很有謀略。因此,她也讓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有所忌憚,不敢肆無忌憚地奪權。

當太子李重俊被逼謀反後,安樂公主便羅織罪名,陷害太平公主,想趁機除掉她。所幸朝臣進諫,李顯又不願意被世人指責他容不下妹妹,所以才沒有追究。但自此後,太平公主和安樂公主便勢不兩立了。

(李旦劇照)

三、發動唐隆政變。

公元710年,由於有人在李顯面前密告韋后與人私通的醜行,韋后擔心李顯問罪,於是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死了李顯,擁立16歲的李重茂繼位。

隨後,韋后在重要的崗位上安插了韋氏子弟,準備等時機成熟,便效法武則天做女皇帝。

太平公主素來與韋后和安樂公主不睦,於是聯合相王李顯的第三子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誅殺了韋后和安樂公主,

緊接著,太平公主又逼迫李重茂將帝位禪讓給相王李旦。

這一次,太平公主功勞巨大,因此她得到的封邑達到了萬戶之多,成了整個唐朝時期,公主封邑最多的一個。

由於李隆基的功勞也很大,因此被李旦立為太子。太平公主則成了李旦的政治顧問,在朝中享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甚至在議事時,都和李旦平起平坐,不用行禮。

對於朝中政務,李旦從不立刻下決定。他總是先問太平公主和太子是什麼意見,得到準確的回覆後,他才做出決定。

只要太平公主想達到的目的,李旦從來都不反對。所以人事任免和提拔都憑太平公主決定。這樣一來,依附她的人眾多,一些重要職位上幾乎都是她提拔起來的人。太平公主權勢熏天,甚至超過了李顯。

(李隆基劇照)

四、姑侄反目成仇。

手掌大權的太平公主離皇位近在咫尺,她敏銳地感覺到身為太子的李隆基,並不是個甘於任人擺佈的人。因此,一心想保住權勢的太平公主,便四處散播謠言,稱李隆基非皇帝嫡子,不該享有繼承權。

除此外,太平公主還在李隆基身邊安插了許多耳目,替她監視李隆基,隨時向她彙報李隆基的言行舉止。這讓李隆基頗為不安,處處謹慎,才沒給太平公主留下話柄。

不甘心的太平公主,又在李旦面前誣陷李隆基結黨營私,稱滿朝文武都歸附於他。不過由於韋安石的諫言,李旦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太平公主的陰謀才沒有得逞。

隨後,太平公主又暗示宰相們,希望他們上奏改立太子,可是,沒能得逞。

無奈之下,太平公主找來一個會識天象的人,讓他對李旦說,天上出現慧星,說明將有除舊佈新的事情發生。這意味著,皇帝將要退位讓賢,把帝位禪讓給太子。

太平公主深知,皇帝一旦大權在握,很難放手,更不容別人覬覦他的皇權,哪怕是太子也不行。

太平公主這樣做,顯然是看了不少史書,所以有這樣的判斷。

哪知道,李旦竟然和古代那些皇帝不一樣,他聽了那席話,沉思了一番後,竟真的遵天象,將帝位禪讓給李隆基了。

五、事敗遭到誅殺。

太平公主沒想到弄巧成拙,眼看李隆基登上帝位,心裡愈發擔心所擁有的一切都會成為水中月鏡中花。於是一不做二不休,糾集了一批平時依附她的朝臣,準備發動政變,推翻李隆基。

另外,太平公主為了以防萬一,又買通李隆基身邊的宮女元氏,讓她在李隆基的飲食中投毒。

然而,依附太平公主的人中,多是一些趨炎附勢之人,所以他們反而將太平公主打算髮動政變的事情,密告給了李隆基。

李隆基本就對太平公主專政擅權非常不滿,現在得知她又要發動政變,於是先下手為強,誅殺了那些參與政變的黨羽,隨後賜死了太平公主。

自此,李隆基解除威脅,皇權得到了鞏固,唐朝因而走向開元盛世。

(參考史料:《新唐書》《資治通鑑》)


張生全精彩歷史


從武則天時期至李隆基繼位,這段時間唐朝的政權更換速度可以用一句話總結: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而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對決是最後一次,確認中央集權的鬥爭。當時兩人的關係勢同水火,李隆基必須幹掉太平公主才能上位,如果太平公主幹掉李隆基,我相信唐朝又迎來一個武則天。最後李隆基發動先天政變,徹底把他上位道路上的攔路虎太平公主清除,才有了後來的開元盛世。


從【神龍政變】至【唐隆政變】太平公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至於這兩次政變的原因,我前面有文章具體描述,就不在重複了,畢竟和這個問題沒有太大關係,只是一個政治背景。唯一不變的是,太平公主的地位在這兩次政變中水漲船高。

按照正常思路,太平公主對復辟李姓江山做出了很大貢獻,李顯李旦兄弟兩對她信任和感恩也是情理之中。如果只論兄妹之情,嘴巴上說個謝謝啊!給點珠寶、封地、賞賜什麼的也就沒有後來的事了。可是這兩兄弟很實誠,對太平公主是:

———絕對信任!

在權利上的絕對信任,反而成了變相的絕對腐敗。經歷武則天、男寵集團、李顯、韋皇后、安樂公主、武三思至唐睿宗李旦,這麼多厲害的主不是死掉,就是下臺!唯獨太平公主的權利屹立不倒,堅如磐石,太平公主的政治能力可見一斑。


而唐隆政變後(即誅殺韋母女),唐睿宗李旦繼位,出現了可以抗衡太平公主的關鍵人物——李隆基。先確定這兩人都是狠角色,誰也不服誰,太平公主作為老牌勢力,根深水大,招牌亮!李隆基是明日之星,年輕茁壯,有前途!

一定意義上,太平公主壓根不把李隆基放在眼裡,畢竟她在權利這個鍊鋼爐裡千錘百煉,在她眼裡李隆基除了身份算侄子,玩政治還是個小弟弟。

先講清楚太平公主在這些勢力的角逐中,不斷地擴充自己,壯大的實力背後是不斷膨脹的野心。受母親武則天的影響,太平公主對權勢的追求也變的很狂熱,用老話說:

———有其母,必有其女

太平公主一度想扶持舊太子李成器取代李隆基的位置,達到她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那麼大唐的天下就屬於她了!


而李隆基早在唐隆政變起,就發現了她這個姑姑不簡單!當時的李隆基相對弱勢,要想消滅韋氏集團靠他自己是搞不定的,李隆基很聰明,她找到了韋氏集團的對頭太平公主借勢。

當時兩人目標一致,同仇敵愾!兩人一商量,覺得只有合作才能共贏,這樣子唐隆政變才成功執行。可是執行過程中,李隆基發現上官婉兒這位雙面間諜,是太平公主佈置的暗棋,這下子讓李隆基很是忌憚,為了剪短太平公主的羽翼,就隨便找了個藉口殺掉上官婉兒。

不用說兩人的樑子是結下了

一個是不甘擺弄,一個是寵寵欲動!唯一的共同點是都為李旦上位立下汗馬功勞!李隆基也是憑藉這一點得到哥哥李成器的禪讓太子一位。


這兩個人圍繞李旦開始各種明爭暗鬥。說到這裡,就得抱怨下李旦這個人,李旦很為難啊,一個是妹妹,一個是兒子,這是不好辦!於是沒辦法就是最好的辦法,一起辦!一起辦是怎麼個辦法了?

每逢政事決策,李旦總會來一句:與太平公主商議過沒有?”“與三郎(即李隆基)商議過沒?”再得到肯定答案後才執行!這種和稀泥的態度,徹底放縱兩人拳打腳踢!

先是是李隆基設計除掉太平公主的心腹蕭至忠、崔湜、韋嗣立和趙彥昭,然後太平公主造謠誹謗李隆基太子一位來的不正。太平公主甚至借彗星出世,災難當頭,逼迫李隆基退位。李隆基一度被壓制的抬不起頭,只能韜光養晦,埋起頭當縮頭烏龜。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關鍵時刻來了!關鍵時刻來了!關鍵時刻來了!

———李旦禪位給李隆基!!

這點我很佩服李旦的勇氣和睿智,經歷過多次政變,李旦真累了,他不是一個迷戀皇權的人。尤其複雜的人際關係,讓他心力交瘁。但是他又受盡女人干政的苦頭,他母親,他嫂子,現在又是他妹妹!!在李隆基身上他看到了李氏江山的未來!好了,撒手吧,管不了,也不想管了!

於是狗急跳牆的太平公主試圖毒殺李隆基,結果被李隆基識破,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攻勢,徹底抹殺太平公主!!!從此大唐大定,天下大定!!!

參考文獻:《舊唐書》

我不是易中天,只表達我看到的歷史!


我不是易中天


李隆基與姑姑太平公主曾一同翦滅韋黨,但隨著韋氏集團的滅亡,二人之間的矛盾逐漸升級。李隆基要做第二個唐太宗,而太平公主也要做第二個武則天。於是,姑侄兩人之間你死我活的鬥爭便由此拉開序幕。

太平公主早有做女皇的野心

唐睿宗李旦登基後,太平公主因在鎮壓韋氏集團中立下奇功,受到朝野上下的尊重。李旦經常與其討論國政,坐著一談就是很久。每當宰相提出建議時,李旦都會問是否與太平公主商議過,確認後方才批准。

太平公主本就是一個權力慾極強的人,總想效仿母親武則天當女皇。但她的想法,在武則天時期並未敢於流露。唐中宗李顯即位後,太平公主本想安插心腹到中書省,以替代韋后安排在中書省排名前三的宰相。

不料韋氏加快了篡位的步伐,禍亂最終被李隆基平定。這樣,她的計劃不得不延緩了下來。李旦上臺後,太平公主自恃功高,進一步控制著宰相以下官員的任命權,朝野上下奔走於她門下的官員是川流不息。

起初,太平公主根本沒有把李隆基放在眼裡,但隨著李隆基才能的日益顯現,她開始嫉恨李隆基,將其視為自己實現帝王夢想的最大障礙。從而,圍繞李旦立太子一事,太平公主與李隆基開始了首次正面交鋒。

太平公主阻止李隆基成為太子

李旦在立太子時猶豫不決,宋王李成器是嫡長子,而平王李隆基卻立有大功。李成器得知父親李旦的困擾後,便主動要求立李隆基為太子,他認為國家危難之時當優先考慮功勳,而李旦還是沒有下定決心。

對太平公主來講,自然不希望李隆基成為太子。於是她一面在朝中安插親信,一面決心把李成器扶上太子之位。但她的想法遭到五位宰相的質疑,經過再三權衡,她決定先順勢將李隆基送入東宮,日後再除之。

公元710年,李隆基被立為太子。李隆基對太平公主上表要求李旦立他為太子一事,感到非常意外。李隆基深知,此次交鋒,遠比平息韋后之亂要複雜的多。因此,他一面保存自己的實力,一面靜觀其變。

第二年,太平公主就開始著手廢除李隆基的太子之位。兩人經常在朝堂上對各自贊同的事卻又互相違礙,弄得李旦夾在中間左右為難。太平公主對李旦的控制要強於李隆基,幾次交鋒下來,李隆基有些喪氣。

太平公主不滿李隆基在朝堂上頂撞她,便打算謀害李隆基。太平公主本想設計讓李隆基背上滅姑害親的罪名,卻不料被李隆基識破,自己還被遣往蒲州。後在李隆基的請求之下,李旦才准許太平公主回京。

太平公主發動政變誅殺李隆基

回京之後的太平公主並未懸崖勒馬,她繼續招攬官員,培植黨羽。在李旦的胡亂支持之下,太平公主聲勢再次興盛起來。公元712年,天空出現光芒數丈的彗星。太平公主急忙大做文章,說太子可能要當天子了。

她本想激怒李旦,不料李旦早已對皇位失去興趣,藉著彗星之事便乾脆傳為給太子李隆基。第二天,李旦便下詔傳為太子。太平公主力勸無效,只好建議李旦當太上皇,以此來操縱李旦,進而來牽制李隆基。

隨著李隆基的稱帝,他與太平公主的鬥爭也越發激烈了。當時,宰相已全成為太平公主的黨羽,王琚、劉幽求與李隆基商議策動羽林軍誅殺公主黨羽。結果此事被人洩密,太平公主告到李旦處,劉幽求被流放。

太平公主依仗太上皇的支持,越來越容不下新君李隆基。她與親信們開始籌劃罷黜李隆基,另立新君。她派出許多密探監視李隆基,其中有位名叫元榮榮的人想用投毒來殺害李隆基,此人正是上官婉兒的義女。

但元榮榮還未來得及下手,就被王琚派的密探打聽到消息。重臣們紛紛要求李隆基誅殺太平公主,而李隆基因擔心李旦而拿不定主意。崔日用建議李隆基,可先掌握北軍,然後再逮捕逆黨,這樣便會萬無一失。

七月三日,李隆基徵調士兵三百人埋伏於宮中,將召進宮的常元楷、李慈拿下斬首。以同樣的方法將太平公主其他黨羽紛紛誅殺,李旦順勢將大權交給李隆基。李隆基下令拘捕太平公主,而太平公主早已逃跑。

三天後,太平公主在山中的寺廟被搜出,李隆基下令她在房中自裁,她的黨羽以及薛崇暕以外的其他兒子全部被處死,所有私產被沒收。這樣,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的爭鬥就這樣以自己的徹底失敗而宣告結束。


野史也是史


高宗李治軟弱,媳婦武則天說了算。武則天不但搶了李治的權利,還搶了李家的皇位,建立了武周政權。

中宗李顯也是個窩囊廢,也是媳婦韋皇后說了算。韋皇后掌權也就罷了,她還嫌不過癮,也想像武則天那樣當女皇。於是和自己的女兒一起把丈夫李顯毒死了。

太宗死後的幾十年裡,李家的男人讓女人玩弄於股掌之間,給李家丟盡了顏面。李隆基是個有點能力的人,他覺得自己有責任改變這種狀況,使李唐王朝回到男權社會。



但是,中宗時期李隆基只是親王李旦的兒子,沒有資本,政治實力太弱,靠自己根本無法實現政治理想,他需要藉助外力。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親生女兒,深得武則天真傳,也是一位女強人,並且有著很強的權利慾。中宗李顯被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毒死後,韋皇后想像武則天那樣當女皇。太平公主不幹,想除掉韋皇后自己掌握皇權。



於是李隆基機會來了,他和太平公主一拍即合,共同密謀發動政變,殺死韋皇后。

政變時,太平公主沒有直接參與,無法控制現場。結果政變成功,李隆基不但殺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也殺了太平公主的內線上官婉兒。殺上官婉兒,其實李隆基就是為了防止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強強聯手,把持朝政。

政變成功,李隆基的父親李旦被推上皇位,就是睿宗。李隆基因為擁立有功被立為太子。



李旦也是個軟蛋,權利基本掌握在太平公主手裡。但這時的李隆基因為是太子,又有能力,所以也掌握一定權力。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都想要最高權利,於是就形成了對立。

後來,太平公主在與李隆基的鬥爭中出現失誤,致使李旦把皇位提前讓給了李隆基。李隆基上位後,要徹底改變女人說了算的局面,首先要做的就是幹掉他的姑姑太平公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