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銀行國際化排名出爐,中國銀行入選TOP20

10月25日,《2019全球銀行國際化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佈,根據《報告》,目前中資銀行國際化水平總體偏低,BII(銀行國際化指數)均值不足全球性銀行BII均值的三分之一,但其穩步增長態勢鮮明。其中,中國銀行是唯一進入TOP20的發展中國家銀行。

報告顯示,渣打銀行位居全球銀行國際化榜首,其次是西班牙國際銀行和瑞士瑞信銀行。從前十名來看,歐洲各國因其天然區位優勢,國際化水平較高,包攬全球性銀行國際化前5名。

全球银行国际化排名出炉,中国银行入选TOP20

總體而言,TOP20中,環太平洋地區擁有9家銀行,幾乎與歐洲勢均力敵(11家)。中國銀行是唯一進入TOP20的發展中國家銀行,排名第20。對此,浙江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賁聖林表示,發達國家大型跨國銀行的國際化先發優勢明顯,超越非朝夕可至。

僅就中資行國際化排名而言,中國銀行排名第一,中國工商銀行、交通銀行為第二、第三,排在第四到第十二的分別是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興業銀行、廣發銀行、上海銀行。

賁聖林稱,當前中資銀行的BII穩步增長態勢鮮明,大型中資銀行約三分之一高管擁有境外教育及工作經歷,國際化人才在不斷積累;傳統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轉型則給銀行帶來了更多線上跨境機會;此外,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已有24個沿線國家先後設立了中資銀行分支共102家,未來發展可期。

另從境外資產規模來看,銀行資產集中度高,規模或有收縮。在75家銀行中,TOP20的境外資產規模達到了所有銀行的76%,當前全球銀行海外資產仍主要集中在大型跨國銀行手中。

全球银行国际化排名出炉,中国银行入选TOP20

與此同時,排名前四的西班牙國際銀行、匯豐集團、德意志銀行、三菱日聯金融集團2018年在境外資產規模與佔比上均有所下降,部分大型跨國銀行面對愈加複雜的全球形勢開始調整國際化戰略,境外資產或現收縮態勢。中資行中,中國銀行位於第五,工商銀行位於第12。

境外營收方面,74家銀行中,TOP20境外營收規模均超過100億美元,均值超200億美元,接近其餘54家銀行境外營收規模的10倍,差距十分顯著。其中,排在首位的是匯豐集團,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則分別排名第10和第11。

全球银行国际化排名出炉,中国银行入选TOP20

值得注意的是,TOP20中,僅6家銀行境外營收規模在2018年有所下降,大多數跨國銀行努力保持了境外營收水平的穩定,相比2017年,全球銀行境外營收規模上漲4個百分點。

該報告由浙江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金融研究所及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萬得信息技術聯合發佈;這也是該報告連續第五次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