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幸而同在這時代中,我國也產生了民族文化的自覺,蒐集實物,考證過往,已是現代的治學精神,在傳統的血流中另求新的發展,也成為今日應有的努力。

——梁思成

中國古代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的成就,相對於西方古建築的磚石結構體系來說,中國古建築是獨立的機構體系,以木結構體系為主。今天建築史君選取了中國歷史中一些重要的節點,讓大家在輕鬆之餘可以通俗的瞭解中國古代建築史。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舊石器時期

(原始社會)

約五十萬年前

中國原始人就已經知道

利用天然的洞穴作為棲身之所

用來遮風擋雨和躲避野獸追擊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山頂洞人遺址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新石器時期

(約公元前8000—前2000)

此期建築基本可分南北兩大系

南方潮溼地區從巢居

發展為架空的幹欄

已發現的最早遺蹟為7000年前的

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中的

兼用榫卯和綁紮的幹欄式建築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後世的木匠工具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南方巢居的幹欄式建築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吊角樓也是幹欄式建築的一種

而北方的黃河中下游黃土地區的房屋

則由半地穴居式發展為

地上的木骨泥牆圓形房子和方形房子

如西安半坡遺址

隨後才發展成

鄭州大河村遺址的那種

兩坡頂多間橫排房子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西安半坡村遺址復原圖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鄭州大河村遺址復原圖

先秦時期

(公元前 2070—公元前 1600)

夏朝的城市遺址有距今4000多年

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是迄今發現的

我國最早的庭院式木架夯土建築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二里頭遺址復原圖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玉門關遺址和一些土樓也屬於夯土建築

商代城址主要有

河南偃師屍溝鄉商城遺址

其中已出現宮城、內城、外城的格局

宮殿區內的主殿是迄今所知

最大的早商單體建築遺址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商城遺址平面圖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商城遺址復原圖

西周建築技術上

最突出的成就是瓦的發明

出現了半瓦當

此外還出現了鋪地方磚

和三合土牆體抹面

陝西岐山鳳雛的西周早期遺址

是我國已知最早

型制型制最嚴整的四合院建築

二進院落,中軸對稱

前堂後室,大門前有影壁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陝西岐山鳳雛村遺址平面圖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復原圖

秦漢時期

(公元前221—公元220)

秦漢時期的大一統局勢促進了

中原與吳楚建築文化的交流

此時期建築規模宏大,組合多樣

屋頂很大,已出現了屋坡的折線"反字"

類型大多以都城、宮殿、祭祀和陵墓為主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大坡式屋頂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秦漢時期住宅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高臺建築

到了漢末,佛教傳入中國

開始出現了佛教建築

祭祀建築是漢代重要建築類型

但其主體仍為春秋戰國以來盛行的高臺建築

取十字軸線對稱組合,尺度巨大,形象突出

最特出的特點是開始出現了木構樓閣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漢代祭祀建築遺址

魏晉南北朝時期

(公元222—公元589)

這會社會發展較為緩慢

建築上也比不上兩漢時期的規模

但是由於佛教傳入後佛教建築發展迅速

高層佛塔、石窟、佛像開始出現

使漢代比較質樸的建築風格變得圓潤成熟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大同雲岡石窟

此外,魏晉時期的建築細節

有明顯的“胡化”現象

其中諸多石柱類建築都

流露出古希臘式的風格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江蘇南京南朝簫景墓石柱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河南鄭州始嵩嶽寺塔(始建於北魏)

隋唐時期

(公元581—公元907)

隋代建造了長安和洛陽兩座有

完整規劃、規模宏偉的都城

並且運用木建築解決了大面積

大體量的技術問題

還吸收了南方先進的建築技術

同時結合了北方粗獷元素

促進了建築的發展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東都洛陽遺址(始建於隋)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趙州橋遺址(始建於隋)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山東濟南四門塔遺址(始建於隋)

唐朝吸取了隋朝建築上的經驗

在建設上較為謹慎

為控制建築規模

訂立了法規《營繕令》

規定建築等級

體現出了尊卑貴賤

同時佛教建築也愈加成熟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唐代)大明宮復原圖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南禪寺大殿(唐)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山西佛光寺東大殿(唐)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西安大雁塔(始建於唐)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南京棲霞寺舍利塔(始建於唐)

宋遼金時期

(公元960—公元1227)

宋代的建築技術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方式也日漸趨向系統化與模塊化

採用了減柱法和移柱法

跳出了唐朝樑柱鋪排的工整模式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清明上河圖》中的木質橋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河北隆興寺(宋)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河北開元寺塔(始建於北宋)

元朝時期

元代建築的主要特點是放蕩不羈

多用原木作梁,外觀粗放

且多用白色琉璃瓦,頗具特色

但這一時期中國經濟、文化發展緩慢

所以建築發展也比較緩慢

大多簡單粗糙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元大都佈局復原圖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元代戲臺遺址(山西)

由於元朝統治者推崇藏傳佛教

導致元代宗教建築異常興盛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北京妙應寺白塔(始建於元朝)

明清時期

(公元1368—1911)

明開始中國進入封建社會晚期

此時的建築上承宋朝的營造法傳統

下啟清代官修的工程做法

建築規模宏大,氣象雄偉

明朝中期建築開始風格嚴謹

晚明則趨向繁瑣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山西皇城相府內明代建築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互助縣明代鼓樓

明代繼續大力修築長城

長城許多重要段落的牆體和

城關都用石磚砌成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明長城遺址

清代建築大體沿襲明代傳統建築

但建築方面更崇尚工巧華麗

善用琉璃瓦雕琢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北京故宮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頤和園佛香閣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清朝中期一品武官任讚的府邸(北京)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常家大院 清代傳統建築風格(山西)

總體來看,明清建築已經達到了

中國傳統建築的最高峰

呈現出形體簡練、細節繁瑣的形象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1880年,清代建築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雲南省騰衝和順傳統民居多達1000多座,其中清代民居有100多幢,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的活化石

秒懂中國古代建築史

▲徽派的清代建築群

收藏協會簡介

陝西省民間藝術收藏協會成立於2010年6月26日,是由陝西省文化廳主管,經陝西省民政廳批准成立的行業性民間社團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516100005622324282。陝西省民間藝術收藏協會由愛好收藏的收藏家、收藏組織、詩人、書法家、畫家、博物館等自願組織成的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協會在冊會員4000多名,40多個分會、專業委員會及數個博物館。同時設立陝西民間藝術收藏品司法鑑定中心(全國社團組織下的第一家收藏品鑑定機構)、以及在協會下成立了陝西永寧民藝術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協會駐地:西安市蓮湖區自強西路263號遠豐大廈A座29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