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戈壁草原深处的小镇,是怎么让中国人挺起腰杆的?

-这 是 自 驾 地 理 的 第 284

篇 原 创 主 文-

55年前,激动和喜悦的心情传遍了整个华夏大地,全国大街小巷都沉浸在欢腾的海洋中。

因为在1964年10月16日,这一天的下午,中国第一次将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天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紧接着在2年零8个月后,又一声巨响传来,我国的氢弹也成功爆炸。

这个戈壁草原深处的小镇,是怎么让中国人挺起腰杆的?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升起的蘑菇云

“两弹”相继爆炸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中华人民再也不用惧怕外敌的威胁,腰杆也挺起来了。

但大多数人以及一些投身于核弹研究工作并在此坚守多年的人并不知道“两弹”竟然会在青海湖畔的金银滩草原上研发出来,并完成了全部武器化进程。

这个戈壁草原深处的小镇,是怎么让中国人挺起腰杆的?

谁也想不到中国会在这片美丽的草原上研制核武,图by《中国自驾地理》

那么,这片曾经诞生过著名情歌《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浪漫土地为什么会成为两弹基地?

一、中国核工业

在那遥远的地方,金银滩是个美丽的名字,它是青海省海晏县祁连山下一片肥沃的草原,承载着许多梦想和故事,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就曾发生过一个浪漫故事:王洛宾在此邂逅了美丽的藏族姑娘萨耶卓玛。

美丽的姑娘发现王洛宾用灼热的眼神盯着她时,挥起牧羊鞭轻轻打了他身上,这一下子将灵感也打了出来,几天后,一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创作完成,至今传唱不衰。

这个戈壁草原深处的小镇,是怎么让中国人挺起腰杆的?

美丽的金银滩,图by田城

而且这一片方圆1000多平方公里的绝密禁区是每一个核事业人和每一个核二代、三代们远在千里之外的心灵归宿。

核武器是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最新成果的尖端武器,新中国诞生之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核威胁,促使中国领导人不得不从战略高度审视发展核工业及核武器的重要性。

毛泽东同志指出:“原子弹就是这么大一个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这个戈壁草原深处的小镇,是怎么让中国人挺起腰杆的?

被原子弹袭击后的广岛可以看出原子弹的威力是有多恐怖。

核武器研制是一项危险性大、放射性高、技术性强、要求严格保密的工作,这种研制工作通常要求在比较偏僻、安全的地点进行。

于是在1957年下半年,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在张爱萍将军的主持下开始选址,几经周折,最终选定金银滩为原子弹研制基地的厂址。

当时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共中央批准了选址报告,确定核武器研制基地为02工程,代号为XXZ或二二一厂,对外称青海矿区,占地面积570平方公里(初建1100多平方公里)。

这个戈壁草原深处的小镇,是怎么让中国人挺起腰杆的?

二二一厂所在位置,图by《中国自驾地理》

很快,来自全国各部队的第一批2000多转业干部和战士冒着严寒酷暑先期到达这里,就此拉开了中国核工业的序幕。

二、高原核城

当然,金银滩也不总是美丽、浪漫的,这里是平均海拔3100米的高原牧区,“有空气没有氧气”,只有在每年夏季的两三个月里,才会开出美丽的金鹿花和银鹿花,其他时间常常风雪交加、冰雹大作。

这个戈壁草原深处的小镇,是怎么让中国人挺起腰杆的?

金银滩,原子城,图by梦都风

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制定的核武器研制基地选址原则:外人难以进入,要确保与外界隔绝,但是内部通信必须自由。那个年代的金银滩草原距离西宁不远,且仅有一条路、一个出入口可以来往,非常适于保密。

金银滩交通运输不成问题,西边便是青海湖,具有较好的水电条件,而且地处青藏高原,人烟稀少,地域广阔,这些条件都符合二二一厂址的选址要求。

这个戈壁草原深处的小镇,是怎么让中国人挺起腰杆的?

二二一厂这个位置很符合要求,图by《中国自驾地理》

自1958年,邓小平同志批准基地选址报告起,一支神秘队伍顶着风沙,冒着严寒悄悄走进这片草原,在此搭起帐篷、挖深坑、盖厂房。

经历了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苏联背信弃义撤走专家顾问,终于在1964年,西北核武器研究基地基本建成投入使用。

这个戈壁草原深处的小镇,是怎么让中国人挺起腰杆的?

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究基地初建时的全貌,图by新华社

在那个物质匮乏却激情燃烧的岁月,海归物理学家王淦昌、“抵得五个师”的钱学森、得居里夫妇真传的钱三强、中国第一个亲眼看到原子弹爆炸的物理学家赵忠尧、后来被称为“两弹元勋”的邓稼先以及成千上万名基层科技工作者,他们来到这人迹罕至的金银滩,引爆那震撼世界的声音。

在这其中,严格的保密措施是必要的,守密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在核爆炸成功后的第二天,看到《人民日报》上的号外,很多人才后知后觉:“啊!我们做的居然是制造原子弹的工作!”

这个戈壁草原深处的小镇,是怎么让中国人挺起腰杆的?

人民日报号外

但核爆炸的庆祝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二二一厂的人们正在闷头紧张地进行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工作,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7年4个月,苏联用了4年,英国需要4年7个月,而中国只要2年8个月。

据资料记载,我国前16次核爆炸的成品都是在二二一厂加工、装配和启运的,并实现了武器化进程,生产出多种型号的战略核武器,其中国庆40周年庆典上,通过天安门广场的东风3号弹头,一度引起轰动。

三、青海海北州西海镇

当我们来到草原腹地,这座年轻而美丽的城市让人难以想象这曾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地,曾经的原子城发展成为今天的西海镇,青海省海北州州府所在地。

这个戈壁草原深处的小镇,是怎么让中国人挺起腰杆的?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西海镇,中国的“原子城”,图by《中国自驾地理》

二二一厂基地分为甲、乙两区,甲区在西海镇,是基地行政、科研以及生产、文化中心,乙区在海晏县城,主要供工作人员生活。

这个戈壁草原深处的小镇,是怎么让中国人挺起腰杆的?

工作和生活要分开,图by《中国自驾地理》

西海镇作为城市诞生的时间很短,上个世纪60年代末,二二一厂开始迁往四川绵阳,直到80年代,为适应国际环境变化,

表明我国政府全面禁止和摧毁核武器。

根据国家战略部署的调整,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了撤消这个核基地的决定,同时对核设施进行了彻底的无害化特殊处理,经国家级验收完全符合有关环保规定。

在二二一厂最后的工作人员撤离前,竖起了一块纪念碑,上面有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的碑文“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究基地”,以此缅怀那段难忘的记忆与历史。

这个戈壁草原深处的小镇,是怎么让中国人挺起腰杆的?

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纪念碑,图by中共党史出版社

在这之后,原二二一厂厂址移交给青海省地方,1993年,经国务院和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海北州府由门源县浩门镇迁到二二一厂基地,并将新址命名为西海镇,昔日的原子城成为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这个戈壁草原深处的小镇,是怎么让中国人挺起腰杆的?

西海镇,图by鼎轩

1995年5月15日,新华社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退役”,这座封闭了三十多年的军事禁区终于完成了时代赋予它的历史使命,往日神秘的军事禁区成为今天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

四、原子城现状

原二二一厂的设计特别隐秘,处在小镇的地下,而且距离地面很深,有一条长长的通道深入里面,一般人很难发现。

西海镇成为一座行政城市以后,对原二二一厂的地表建筑除将军楼、电影院和发电厂以外都进行改造和拆除,并新建许多现代化的楼宇,具备了城市的特征。

这个戈壁草原深处的小镇,是怎么让中国人挺起腰杆的?

西海镇中国原子城,图by海北州旅游局

整个二二一基地建有18个厂区以及4个生活区,专用铁路线38.9公里与青藏铁路在海晏火车站接轨,专用公路78公里与青藏、青新、湟嘉公路连接。

坐落在厂区的中心位置是一座曾经被誉为西北最大的被二二一厂人引以为豪的影剧院。

这个戈壁草原深处的小镇,是怎么让中国人挺起腰杆的?

西海影剧院,图byliluqing

在邮电局楼房院内,距离地表9.3米的深处深藏着中国“原子城”地下指挥中心,这是用纯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并且坚固保密的地下掩体,有极强的防御能力,可以确保地面在受到攻击之时,地下指挥中心仍能坐镇指挥。

在西海镇以北,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二分厂组装完毕后,便是通过上星站装上火车,运往新疆罗布泊。

由于出于保密和安全考虑,火车站台设计得十分简单,今天在此还能看到一列停置着的老式绿皮火车,它见证着上星站曾经的辉煌历史。

这个戈壁草原深处的小镇,是怎么让中国人挺起腰杆的?

上星火车站,图by海北州旅游局

据说当年美国得知中国在原国营二二一厂六分厂的爆轰试验场进行核爆炸试验时,曾打算通过空袭破坏中国的核武器试验,所以试验场的建筑非常隐蔽。

爆轰试验场是专门进行爆轰冲击及核武器、常规武器等实验的场所,1964年6月20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1:1冷试验就是在这里进行的。

在距靶场百米开外,便是著名的“亚洲第一坑”,是当年用来填埋放射性轻微污染物的,由于这个坑埋着全厂的核废料,又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填埋坑,所以才有了这个美誉。

这个戈壁草原深处的小镇,是怎么让中国人挺起腰杆的?

爆轰试验场,图by鼎轩

不过在二二一厂正式退役后,国家环保总局年年会到此监测辐射指标,有关部门还在这里立了石碑,警告人们不得深挖,如今 “亚洲第一坑”已经芳草萋萋,如果不告知,估计谁也想不到这里会藏匿着一个秘密。

很少人知道新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氢弹会诞生在这片美丽的金银滩草原腹地,站在高处远远眺望过去,草原不知道还掩盖着多少秘密,即便是在二二一厂解密之后的今天,想要探究其背后的故事也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

而那些可敬的“两弹”人经过艰苦卓绝的绝密历程,完成了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便挥挥手潇洒地离去,如水归大海般平静,但他们的精神将永存在这里,继续激励着后来人。

1.王菁珩.中国核武器基地揭密.炎黄春秋;

2.林园园.在那遥远的地方不仅有好姑娘还有原子城.《休闲读品(天下)》2017年第2期;

3.杜文林.原子城:见证伟大事业 传承伟大精神.《军工文化》2013年第8期;

4.吴永强.金银滩上原子城.《齐鲁周刊》2017年第35期;

5.北京日报.高原核城——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揭秘;

6.周飘雅.场所精神价值取向下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探索——以青海原子城为例.《民间故事》2018年第25期;

这个戈壁草原深处的小镇,是怎么让中国人挺起腰杆的?

这个戈壁草原深处的小镇,是怎么让中国人挺起腰杆的?

来源/公号:中国自驾地理

更多精彩内容/线路,欢迎戳左下方的“了解更多”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