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買理財產品虧了怎麼辦?

黃書包


作為一枚從事銀行業的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從7年前開始,所有銀行的理財產品包括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在宣傳的時候都會加強理財有風險,理財需謹慎,且每個通過銀行買理財客戶在買理財產品之前都必須通過風險等級測試。

如果客戶買了理財產品虧了怎麼辦?從以下考慮或許是個明智的好辦法。

1.看銀行員工營銷理財產品時是否有違規誤導。眾所周知,銀行理財產品都存在一定風險,一般由低到高分為R1-R5五檔,達到R3級以上就不能確保本金及收益了。所以購買理財產品前,銀行需要為投資者做一份風險評估測試,以此判斷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等級,投資者應購買對應等級的或該等級以下的理財產品。在這種情況下購買理財產品出現的虧損,由投資者自負,銀行不擔責。但如果銀行存在銷售誤導、故意隱瞞產品風險、未經授權銷售產品等違規行為,則需要承擔相應的違規銷售責任,賠償投資者的全部或部分損失。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是否存在誤導往往並不好判定。所以,對於缺乏專業知識的普通投資者來而言,如何選擇一款合適的理財產品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高收益率固然誘人,但也不能忽略背後的高風險。

2.看理財產品性質。如果投資者買的理財產品是優質產品,看產品投資的項目,如果投資的是央企國企或知名大型公司,風險較低,暫時的虧損不要緊,把投資時間拉長到一年三年或五年,收益會很不錯。

3.如果理財的資金投資的項目發生了風險,或有世界金融危機發生,儘快止損。

銀行理財不同於銀行存款,投資者是需要自負盈虧的。

    銀行是國家開的,所以買什麼都安全?

    很多人是抱著這樣的態度看待銀行的,的確,去銀行進行儲蓄,的確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保護,我國法律規定,儲戶存款受存款保險制度保護,一旦銀行因經營不善發生倒閉,我國存款保險制度會委託其他金融機構全盤接手破產銀行的全部業務,甚至會對儲戶進行最高限額50萬元的賠付,所以,銀行存款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較安全的。

    但是其他理財產品卻不在存款保險制度的保障範圍之內,尤其是今年新出臺的資管新規,更是打破了銀行理財所謂的“保本”一說,也就是說,銀行不會再為任何理財產品的虧損兜底,所有的盈虧都需要投資者自己承擔。

    購買理財產品有可能會虧損,購買前要認清風險等級

    銀行所售賣的理財產品,有銀行發售的,也有代銷其他金融機構的。其中銀行發售的理財產品也分為不同風險等級。投資者在購買之前要仔細挑選:

    ①優先購買銀行發售的理財產品

    因為銀行還有代售一些基金、保險等理財產品,一般投資者還是要優先選擇銀行發售理財產品,因為國家對銀行理財有嚴格的監管要求:要求面向大眾投資者的銀行理財,其資金是不能流向股市等高風險領域,相對風險不會過高。

    ②選擇較低風險的理財產品

    銀行自營理財,銀行會根據其風險高低進行評級,風險從低至高分為R1-R5五個等級,其中R1-R2為低風險,R3為中等風險,R4-R5為較高風險,投資者在進行投資的話,最好不要選擇風險等級超過R3的產品,可以保證大部分的本金與收益的安全。

    銀行理財同樣有風險,買入需謹慎,銀行理財已經不是過去能“閉眼買”的時代,投資者應該轉換投資意識,正視投資風險,不要存有僥倖心理,而是要認真研讀產品說明,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適合自己銀行理財,將風險控制在最小範圍。


深港人


根據目前的經濟環境,任何理財都不能保證保本保息,這是去年下的政策,那該如何選擇理財產品呢,既然是理財,說明這部分錢是閒餘的,那麼可以瞭解下大額存單和國債,其實最好買國債,利率也不低,能匹配大多數理財產品的收益,而且不用折騰,3年5年可以選擇,最好電子式的,每年可以收利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