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禮:保障+投資:綠色保險助力綠水青山可持續發展

周延禮:保障+投資:綠色保險助力綠水青山可持續發展 | 宏觀經濟

文/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

在當前全球氣候變暖、生態環境嚴峻、人類生存發展面臨新挑戰的背景下,保險將在倡導綠色投資、責任投資、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1992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的地球峰會上發出了金融倡議,希望金融機構能把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納入決策過程,發揮金融投資的力量促進可持續發展。2006年,在金融倡議的支持下成立了聯合國社會責任投資原則(簡稱PRI)。由此,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因素成為衡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ESG投資成為重要的投資策略。從PRI的統計數據看,目前全球共有遍佈50多個國家、超過1900家機構成為PRI組織的簽約方,這些機構管理資產規模超過80萬億美元,成為國際領域推廣和實踐ESG投資理念,保護全球生態環境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中國政府在探索可持續發展方面做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五位一體”總體戰略佈局,表明了中國對經濟社會自然資源可持續發展規律、自然資源永續利用規律和生態環境保護規律遵循和把握的鮮明態度。2016年,中國在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主題下,首次將綠色金融作為G20峰會重點議題。這不僅體現了中國經濟向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方向轉型的決心,順應了世界落實《巴黎協議》目標的呼聲,有力地推動了國際社會在氣候、環境方面的全球合作,也是中國

政府採取的推動世界經濟向綠色經濟轉型,實現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國務院176次常務會議審定浙江、廣東、貴州、江西、新疆省區部分地區設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現已取得良好的成效。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的10多年來,全球經濟治理日益呈現出新的結構性特徵,中國已逐漸成為全球經濟治理領域的重要的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7年1月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3.6%,創2012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速的最高水平。這其中,中國和亞洲其他經濟體的增長依然強勁。根據IMF統計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到30.5%,躍居全球第一。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先後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等綱領性文件,並首次明確提出了建立我國綠色金融體系的戰略。2016年,綠色金融被寫入“十三五”規劃綱要,同年,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指導意見》,將綠色金融上升為國家戰略;2017年,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

會議也強調鼓勵發展綠色金融;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汙染防治工作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中央的頂層設計高屋建瓴,不僅為我國構建綠色金融體系描繪了宏偉藍圖,提出了重要保障措施,也必將對推動國際綠色金融的持續發展發揮積極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使綠色、循環發展融入金融血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目前,各部門都在積極落實中央關於發展綠色金融的戰略部署。

因此,我們要切實把握好國家有關綠色金融各項政策措施給保險資金運用提供的新機遇。按照“五大發展理念”的要求,在全球經濟走低碳經濟道路的背景下,大力發展綠色金融。作為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投資領域也要倡導和推動負責任投資原則,這對我國保險業的綠色金融戰略實施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相信必將推動保險資產管理行業在履行社會責任、科學配置資產、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豐碩成果。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也是中國全方位高水平金融業開放並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的開局之年。中國保險市場已是世界保險的第2大市場。得益於過去的40年改革開放形勢下,中國保險行業得到快速發展,多層次、廣覆蓋、多類型與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實際相適應的保險機構體系逐步健全並不斷完善,保險機構服務能力和水平也持續提高,風險管理能力顯著增強;保險監管法律法規不斷完善,依法監管的有效性穩步提升。與此同時,保險業還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融入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截至2018年底,我國保險保費收入3.8萬億元,保險資金運用餘額18.5萬億元,行業總資產規模近20萬億元人民幣。2006-2017年間,保險業總資產年均增長率23.85%,保險資金運用餘額年均增長率為23.70%。按照保險業“十三五”規劃,預計到2020年,年度保費收入規模將達到4.5萬億元,保險資產規模將達到25萬億元人民幣。長期以來,我國保險業和保險機構始終注重履行社會責任,在推動市場快速發展的同時,堅持把綠色金融、綠色保險、可持續發展原則放在首位,從無論是負債端還是資產端資產都全方位地參與綠色金融體系建設。

一是牢固樹立綠色金融理念。在保險產品方面,自2013年以來,與環境汙染責任保險相關的政策陸續出臺。2013年1月,原環保部和原保監會聯合印發《關於開展環境汙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將環責險試點範圍擴大到全國;2014年5月,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明確,國家鼓勵投保環境汙染責任保險;2015年國務院印發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以及2016年人民銀行、財政部等七部委聯合發佈的《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都明確提出在環境高風險領域建立環境汙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各項綠色金融保險政策得到貫徹落實。在保險投資方面,保險監管部門陸續下發的《保險資金間接投資基礎設施項目管理辦法》《保險資金投資股權暫行辦法》等系列文件中明確規定,保險資金投資要承擔社會責任,恪守道德規範,充分保護環境,做負責人的機構投資者,不得投資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高汙染、高耗能、未達到國家節能和環保標準、技術附加值較低等企業或項目。在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等六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中明確發展綠色保險,提出在環境高風險領域建立環境汙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鼓勵和支持保險機構創新綠色保險產品和服務;鼓勵和支持保險機構參與環境風險治理體系建設。在各項制度政策引導下,保險業在綠色金融領域目標清晰,行動積極,效果明顯。在政策的鼓勵下,環境汙染責任保險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2014年,約有5000家企業投保環境汙染責任保險;2015年,環責險簽單數量為1.4萬單,提供風險保障244.21億元;2016年,環責險提供風險保障260多億元;2017年,環責險為1.6萬餘家企業提供風險保障
306億元;2018年前5個月,環責險已為7930家企業提供風險保障182億元,涉及重金屬、石化、危險化學等多個領域。當然,綠色保險絕不僅僅是環責險。保險還為光伏產業設計開發了光伏電站運營保險、收入損失補償保險、責任保險等一攬子保險產品,為客戶提供了數千萬元的保險賠付,有力支持了光伏企業的經營與發展。可以說,在守護綠水青山方面,保險業一直在發光發熱。

二是遵循綠色投資發展規律。保險資金是綠水青山的建設者,保險機構積極參與綠色金融發展規劃。近幾年來,保險資金積極參與綠色金融體制機制創新,發揮保險資金優勢,面向環保、新能源、節能等領域綠色項目,為我國經濟向綠色化轉型提供融資支持。根據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統計,截至2019年9月底,保險資金以債權投資計劃形式進行綠色投資的總體註冊規模餘額達8390.06億元。項目涵蓋清潔交通、清潔能源、資源節約、循環利用和汙染防治等多個領域,其中包括直接投向的一些重點生態環保領域,如投資新能源666億元、水利506.44億元、市政178.6億元、環保52.7億元等。在水能、風能領域,華能瀾滄江債權投資計劃投資於小灣水電站,註冊規模50億元;大唐發電債權投資計劃投資於四川大渡河長河壩水電站項目,註冊規模為

30億元;雲投糯扎渡債權投資計劃投資於糯扎渡水電站,註冊規模30億元。另外,還有支持風電場建設的龍源電力風電場項目債權投資計劃;支持水電站建設的華能瀾滄江債權投資計劃;支持南水北調的南水北調工程項目債權投資計劃等。通過保險私募基金投向綠色環保等產業的基金規模達430億元。

三是不斷探索綠色投資新路徑。創新具有保險特色的綠色投資方式。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保護生態環境,保險資金一方面通過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資產支持計劃、私募股權基金、產業基金、綠色信託、綠色PPP等形式,直接參與了能源、環保、水務、防汙防治等領域的綠色項目投資建設;另一方面,還通過間接投資方式特別是投資綠色債券,參與綠色金融建設包括綠色金融試驗區建設等。在綠色債券發行人的信用等級投資標準,保險資金多投在AA+及以上債券項目,期限以中長期為主,符合保險資金長期性和穩定性的投資需求。近兩年保險資金還參與了綠色債券投資,支持綠色金融發展。

習近平主席指出:“面對世界經濟形勢的發展演變,全球經濟治理需要與時俱進、因時而變。共同構建綠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推動全球綠色發展合作;共同構建包容聯動的全球發展治理格局,以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目標,共同增進全人類福祉!”中國保險業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的講話精神,穩步推進綠色投資、責任投資建設,力爭取得新突破,實現新進展。下一步,中國保險業與大家分享如下三個方面工作:

一是借鑑國際經驗,推動保險業牢固樹立責任投資理念。國際經驗表明,ESG投資具有較強的風險防控能力和穩定的長期回報。ESG責任投資並不是慈善式的綠色優惠,而是一項長期性、價值性的投資活動,是“長期、有價值、可增長”納入投資決策的指標,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統一。為此,中國保險業要加大在ESG投資策略方面的學習與研究,統一思想,明確共識,借鑑國際標準和經驗,逐步把負責任投資策略納入企業戰略發展中,探索適合中國保險行業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路徑。

二是完善制度規則,推動保險業加快制定保險綠色投資指引。在全球宏觀經濟、金融、市場形勢複雜多變的環境下,保險資產所有者考慮穩健周全是投資策略的關鍵因素。比如:投資策略應將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問題納入策略謀劃,最佳長期投資業績表現,更好的風險管控模式,受益人收益良好預期。作為資產管理者,通常以受託人的身份擔任決策角色,但在實踐中應倡導實現與受託人職責相符的長期、可持續、風險可調整的回報選擇方式。要實現這樣合作的模式,還需要制定並完善的相關投資規則、流程和標準。應完善制度規則,推動保險業加快制定保險綠色投資指引。比如,加快發展環責險等綠色保險產品,推進在重點領域建立強制責任保險制度,運用好保險的保障功能和保費的槓桿機制,完善市場化的生態補償機制,助力構建全過程的生態環境風險防範體系。發揮行業自律組織作用,按照監管政策的要求,結合行業發展的客觀需要,凝聚行業智慧,借鑑國際做法,逐步建立一套符合中國國情的保險資金綠色投資指引和有效評價機制,引導行業綠色投資的制度化、規範化發展。

三是健全治理結構,推動保險機構有效防範投資風險。防範風險依然是保險業的重中之重,牢牢守住風險底線,彌補風險漏洞和制度短板,積極引導保險資金服務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的發展。健全科學的公司治理,是有效防控風險的重要因素。在實踐中各機構要提升對公司治理的認識,培育優秀的公司治理文化,根據公司的願景、使命及定位,建立適合自身情況的治理架構、明確職責和權力邊界。特別是要在公司治理建設中,逐步融入ESG理念,從環境、社會、治理全方位出發,建立一整套客觀、可評價的指標體系和考核體系,加快專業人才培養,防範長期運行風險,實現可持續發展。

總之,通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中國保險業在綠色金融,特別是綠色投資領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對未來進一步在綠色金融領域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目前已形成了具有保險資金運用特點的“間接投資+直接投資”的綠色投資體系,為引導和推動保險資金支持綠色企業和綠色項目的發展制度框架。

我們期待您的來稿

周延礼:保障+投资:绿色保险助力绿水青山可持续发展 | 宏观经济

歡 迎 訂 閱

深刻|思想|前瞻|實踐

專注於經濟金融政策解讀與建言的

智庫型全媒體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