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層設計釋放重大信號!區塊鏈站在風口 如何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如何改善營商環境?答案就在這裡

區塊鏈獲政策發聲支持後,近日,其成為市場上的熱點話題。

目前,區塊鏈技術應用已延伸到數字金融、物聯網、智能製造、供應鏈管理、數字資產交易等多個領域。那麼,區塊鏈將如何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解決中小企業貸款融資難,以及如何改善營商環境?

什麼是區塊鏈?專家介紹,區塊鏈是一種電子化數據的存儲方法。作為繼移動互聯網之後的新一代革命性技術,區塊鏈以其分佈式存儲、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性,能有效降低個體間信任成本,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加快各個產業的轉型升級,被視為下一代技術發展的核心。

“在國內,區塊鏈的應用主要是金融領域,應用落地的案例佔80%以上,主要是電子合同、跨境支付、貿易金融中的授信、還有圍繞核心企業開展的供應鏈金融和資產證券化等應用。”雲象區塊鏈董事總經理鄧旭說。

業內人士認為,在金融普惠方面,解決中小企業貸款融資難、銀行風控和部門監管方面,區塊鏈也大有施展空間。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在於中小企業經營能力差,很難斷定是否能償還貸款,即使提供了相應的證明文件如上下游的業務票據,銀行也很難去查證這些文件的真假。”如是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張楠表示,一旦區塊鏈技術可以得到應用,藉助於其不可篡改性和透明性,上下游之間的業務鏈條就會一目瞭然,區塊鏈本質上還是通過增加信息的透明化來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同理,業務的雙方信息不對稱被消滅了,銀行風控和部門監管的效率也會大幅提高。

鄧旭認為,在風控上,銀行最關心數據的三個維度,即數據的合規合法性、交易真實性和數據第三方可驗證。如果供應鏈系統應用了區塊鏈技術,配合一定的線下運營管理,上述三個問題均可以解決,銀行可以將其作為授信的風控依據。而在部門監管上,可以把監管機構作為一個節點,監管部門可以實時看到異常交易,可以把事後監管變成事中監管或事前監管。

專家認為,區塊鏈技術可以極大的提高業務參與者之間的信息透明度,從而為構建一個更好的營商環境提供動力。

近日,國務院發佈《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指出,國家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推動政務服務事項在全國範圍內實現“一網通辦”。

除了國家層面,地方也在鼓勵利用區塊鏈等現代化技術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今年3月1日實施的《黑龍江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表示,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運用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現代化技術手段,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今年7月份海南省發佈《海南省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2019-2020年)》的通知提出,在財產登記方面,探索建立區塊鏈不動產登記模式,逐步實現不動產登記與多部門的數據聯動。

“營商環境不僅包括基礎設施等硬環境,也包括保護市場主體權益、融資環境、政務服務等軟環境。”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營商環境中心主任劉哲表示,區塊鏈技術是提升營商軟環境的重要技術基礎之一,加強基礎技術研究,有利於提升原始創新能力,而其在金融、政務、徵信等領域的應用,有利於優化流程、降低成本、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服務企業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許多打著“區塊鏈”旗號的詐騙也頻頻出現。

對於正確引導區塊鏈的使用,鄧旭認為,為了防範金融風險,區塊鏈的應用需要監管,通過監管手段去引導。

近兩年,政府對區塊鏈的監管主要是針對ICO。

2017年9月,央行等七部門聯合下發《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將ICO定性為“涉嫌從事非法金融活動”且嚴重擾亂了經濟金融秩序。公告要求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應當做出清退等安排,合理保護投資者權益,妥善處置風險。

此後,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和中國銀保監會等出臺一系列規範性文件與行業自律章程。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