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年萬人空巷的上海滑稽戲,現在發展狀況如何?

1930M雲開日出


又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上海滑稽戲只是一個地方劇種,侷限於地域,也只能在本地發揚,不可能對外推廣。它不是生活的必須,可有可無,可是,如果作為一個對它很有感情的本地人,回首想想當年,在看看當下,心情不得不沉重。

我是會覺得很遺憾,很可惜。

想當年,真的是可以稱得上萬人空巷。本地人,自然會喜歡本地劇種,這是原因之一。更主要的原因,不說大家也都知道,就是那會的演員和劇本,那真的是高質量的精品。本地人熟知的“姚周”兩位為代表的老一輩表演藝術家,楊華生、綠楊這樣的泰斗人物,幾乎就是後輩難以超越的高度。

那時候,據說也有很多安心於劇本創作的優秀編劇。在傾心做幕後英雄。

大概在30多年前,幾位名家還率團下鄉到我們這樣的農村來演出。那會我們這裡很偏闢,鎮劇院的設施和環境也不太好,但是幾位名家還是很認真表演節目,一點也沒有縮水。記得那一次來的有吳雙藝、翁雙傑、童雙春、李青、傅子明、張小玲。。。這些都是著名演員,能有這樣現場的機會,多不容易。我是記得演出劇院裡,都是擠滿了人,歡聲笑語。本鄉本土的劇種,就是這樣親切,就是這樣受歡迎。

時光流逝,落魄的北方相聲出了個郭德綱,而落魄的上海滑稽戲卻每況愈下。

都說滑稽戲在交接上,斷層了。幾位泰斗級人物去世,雙字輩的也有幾位去世,元氣大傷,後輩們根本無法肩擔起這個擔子。

中青年級別的滑稽戲演員,現在被吐槽得最多的,就是說他們不務正業,忙著拍廣告賺錢,上電視欄目賺通告費。

幾位資深編劇和導演,有的去世,有的改行。像王輝荃,不幸去世。

沒有好的編劇,沒有好的本子,演員又是不務正業。如今都沒有好的劇本和段子出來,一潭死水。也沒有像郭德綱那樣的領軍人物。

以前,劇團都會招收學員,像周立波,就是這樣出道的。如今,新聞裡說,現在的上海小孩都不會說上海話,劇團想招收會說上海話的小孩,都找不到。滑稽戲本就是侷限於方言的限制,連本地話都不會說,更不要說本地話說得好了。你能想像操一口普通話來唱上海滑稽戲麼?那真的是夠滑稽的了。

作為本地人,對眼下上海滑稽戲的發展狀態,只有一聲嘆息。


雲河


談到上海的滑稽不免想起了曾經輝煌的上海滑稽戲和上海演滑稽戲的一批人馬。這些年這些人馬在上海人的心目中早已被淡忘了,有時雖然在上海電視臺出現,給觀眾的印象都是訪談錄、或者就是做廣告、燒菜、賣衣服:中山公園龍之夢阿姨媽媽賣衣服....還有就是把愛人,父母都叫上來採訪一下,關鍵時刻秀一下也是一檔節目,純粹是消磨時間....

我認為這種現象的出現的主要原因還是市場經濟造成的,曾經輝煌的電視節目後面都有膨大的開發商廣告商,還記得當年要看一個好的電影或電視劇達到了(上海灘)萬人空巷的效果,老百姓按時都會自覺的靜候在電視機旁,此時的你,真恨怎麼這麼多的廣告沒完沒了.......。

一句話就是一切向錢看,所謂的經濟效益.....現在市場不景氣電視臺廣告商少了贊助商也少了,製作一檔好的節目需要投資.....我想關鍵人的積極性.......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老章129330722


我是上海人,從小是聽滑稽戲長大的一個老上海,記得最早的老藝人主要是姚慕雙和周伯春,楊華生,範哈哈,文彬彬,綠楊,張焦農,田麗麗,還有任咪咪、唐笑飛、程笑飛、小劉春山、楊笑峰、徐雙飛、上世紀文革前上海掛牌是姚周加二個女性華萍,方豔華,還有是雙字輩演員。

蜜蜂滑稽劇團是楊張笑沈,楊華生,張樵農,江笑笑,沈一樂,大眾滑稽劇團掛牌是文彬彬,範哈哈,俞祥明,加一女的田麗麗,白相大世界一臺戲是他們的精典之作,蜜蜂滑稽劇團是糊塗爺孃和三毛學生意。

以前出名三飛劇團:陳小飛,唐笑飛,包一飛,前輩有小劉春三,小熱昏有江笑笑,鮑樂樂,沈笑亭、楊笑峰、朱翔飛,任咪咪,管無靈,張利音、筱快樂、俞祥明、張商勤,袁一靈,姚周雙之輩有吳雙藝,翁雙傑,童雙春,王雙慶,李青,李九松,新一代後起之秀有;小翁雙傑,曹雄,王汝剛,沈榮海,周立波 , 舒悅 ,潘前衛 , 陳靚 ,錢懿 ,錢程,毛猛達,陳國慶,姚祺兒 ,姚勇兒, 計一彪 ,付子明,徐世利 ,蔡噶亮 ,女演員有張小玲和顧竹君,胡倩文,王文麗,方麗英等等.還有上海廣播電視臺的笑(筱)聲米和孫明,人民滑稽劇團。有俞榮康、鄭國芳、笑嘻嘻,楊笑峰,譚義存、譚先生後來和許多上滑年輕人搭班,上廣還有袁一靈弟子黃永生,方豔華,郭明敏,商福生,劉福生。上廣裡還有個演“北口”的于振寰,某個“名主持人”曾經的師傅,紅色娘子軍電影裡的管家,老廟黃金廣告應該家喻戶曉,我和於老師認識。事實上,在九十年代後期,上滑已經是七拼八湊的一個單位了!早期的大公,蜜蜂,人民,上廣等最後全部“編制”都混到上海滑稽團,最後歸於上海SMG電視臺。

由於非常喜歡滑稽戲,在七十年代我有幸認識了姚週二位老前輩,還有姚老師二位公子,張商勤是我英文老師,顧竹君是我校友,(求進民辦)周立波那個時候大概剛剛養(出生)出來!

說到周立波不得不說他是一個上海滑稽戲新一代非常有才華的年輕藝人,我在九十年代就看好他,後來證明我的預測是對的,果然不出所料,周立波在後來舞臺上脫穎而出,成為新一代上海滑稽團裡的主要臺柱!至於混到今天這個地步是非常可惜的!一個藝人離開了舞臺其實藝術生命就宣告結束🔚!非常不值得,他沒有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舞臺尺度和寬度,最後把才華全部都浪費自己和他人互相鬥法的舌尖上了!

現在上海滑稽團依然存在,但是已經日落西山,連一點餘暉和晚霞都消失得無影無蹤!什麼原因不是很清楚,大概在商量如何改變或者變革之中吧!

希望上海滑稽戲傳承有人,希望有關部門重視一個地方劇種的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營養和環境,作為一個老上海,老觀眾,出於對上海滑稽戲的一份感情,借頭條平臺一席之地發出由衷之言!









大提琴心聲


現在基本沒有整建制的滑稽劇團了,演員們各顯神通找飯吃。

或在電視臺做節目,或拍廣告,客串到其它劇種或電視劇中當演員,或己改行另謀出路。

以前曾經是上海人喜歡看的滑稽戲己基本消失了,輝煌不再。








海島水仙


老一輩滑稽戲確實能反映人間世間百態,特別是舊上海的各種階層的市民百態,其中有許多經典之作,然而到第二第三代傳人手裡卻變得肆無忌憚地刻意貶損其他族群,抬高寧波族群,宣揚種族歧視,種族優勢的傲慢與偏見,並且極速的腐化墜落,吃喝嫖賭抽,生活糜爛,貪圖享樂,舞臺創作,無心耕耘,早已脫離時代,被大眾所拋棄,只能帶著寧波腔的傲慢與偏見,孤芳自賞,日見凋敝。


滬太郎3419


王汝剛作為團長難辭其咎,電視臺拉幫結派不務正業,滑稽戲的振興關鍵在於既要繼承傳統,把前輩藝人的精華傳承下來,又要結合時代變化開拓創新。可以學習德雲社那樣,考慮從小劇場開始,慢慢聚攏人心,逐步吸引觀眾,爭取上海滑稽戲的復興。


用戶6610346460346


上海市民何以歡喜上海滑稽?蓋此劇種,有都市生長之氣息,有傳統地域之情結,有聊可解脫之“懨氣”,有彼此會心之一笑 ……

現在問題來了,譬如,儘管生活裡廂“懨氣”多多,哪能“介脫”卻路數了了,畢竟堪可奚落、嘲弄、貶損等一干角色,遠遠不如民國時期滑稽前輩,輕鬆自如信手拈來。

揚棄了犀利諷刺、辛辣揶揄,那還叫滑稽嗎?誠如俗話所謂“世無不變,變無不通”,冀望新一代的滑稽人,走出新一代的驚世駭俗之氣魄 —— 敢於街邊拍蠅,敢於深山打虎,敢於挑戰“傳統舊招”,敢於鄙夷“插科打諢”。

不信諾大黃浦江灘,寫不出好腳本,編不出好情節,演不出好滑稽。


聞魯生


姚慕雙,周伯春及雙子輩的老一輩藝術家他們創作演出了無數經典藝術作品豐富了人們的閒暇業餘生活至今念念不忘。然而近來新十大“笑星”真叫人好笑,他們的藝術“才能”都發揮到廣告撈金上了,因為廣告的舞臺更能施展他們的才華,好在上海人知道他們是滑稽“笑星”,非上海人以為他們是廣告專業戶呢!真滑稽!


天道酬勤虞奕軒


有人曾經說過,一個滑稽演員勝過一打庸醫。但是上海的滑稽戲雖然可以引人發笑開懷,畢竟深度不夠,有時候不免帶著市儈氣和俗氣。卓別林也算這個領域的演員,他的卓越演技致使本土滑稽戲相形見拙了。隨著國民的文化程度的提出,人們對於娛樂性的演出🈶️著更高層次的要求。上海的周立波清囗獨腳秀是一個特殊時期特殊的形式的特殊成功範例。一可複製。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我們政治的寬鬆寬容的,是周立波成功的強大推力。這是一個獨特的平臺,施展自己的才華鼓鼓掌,快樂每一天。


劉聲90883005


現在那些演員,只曉得扒分,特別是兩隻人勿汰長咯,在電視裡廣告做爛脫,海參啦,冬蟲夏草啦。兩隻赤佬模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