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陈国柱手植桂花树前

站在陈国柱手植桂花树前

郑志忠

悦读 | 站在陈国柱手植桂花树前

秋高气爽,又到桂花飘香时,仙游县委主题教育读书班今天在上宫支部开班啦!在参观支部旧址时,我站在陈国柱手植桂花树前,百感交集。

桂花美得脱俗,品质高雅,是寻常花朵所不能比的。李清照有诗云:“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历代文人墨客赞赏桂花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敬重桂花“胜寻常木”的芳直不屈;称颂桂花不废其香的气度;顿时在我心中激荡。

眼前的这棵桂花树已有近百年历史,见证了早年陈国柱等革命前辈在馨山书院开展革命活动的全过程。1927年4月陈国柱避难馨山,投靠友人林步庭,成功躲过反动派的追捕。并在此创建了中共仙游县第一个支部,即上宫支部。

我欣赏着灿若云霞的一树佳花,深情地闻着一阵阵浓郁的馨香,似乎有被桂花熏醉了的飘逸。据兴山村林步庭后人回忆,当年陈国柱从馨角山挖来一棵成年桂花树,在书院东北角亲手栽下。如今,挂花树已长成苍天大树,她见证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荣历史。我们用桂花来比喻革命前辈的高尚情操,在兴泰里播撒下革命火种的功绩,恰如其分。

平生最喜爱的桂花,一个个美好的寓意,崇高、贞洁、荣誉、友好和吉祥的象征,“你无愧于‘忠贞之士’和‘芳直不屈’之美誉,也无愧于‘仙友’和‘仙客’之雅称。”此景此情,我不由得在心里默念着杨万里咏桂的诗句,“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能不给人留下了美妙的想象。

而今桂花被确定为仙游县花,给出的理由令人信服。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花卉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适应性强,终年常绿,枝繁叶茂,清可绝尘,浓能远溢,经济效益可观,发展前景广阔。当下,桂花为仙游群众所接受和喜欢,而且已经在木兰溪畔广泛种植。瞧,鲤城来洋丹桂园,种植桂花六千多株,遥望满山遍野皆是,“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煞是壮观而又扣人心弦。

桂花在仙游民间栽培的历史悠久,全县登记在册古树名木的桂花十几株,每一株都有神奇的传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度尾镇东峰村东山寺有株木犀,隋代所植,俗称“隋桂”,其树干于1967年间枯死,前些年其后根部又芽发新株,秋季开淡黄白色桂花,故称“银桂”,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石苍乡石阳村社前厝边有株清代桂花树,树龄二百余年,属于金桂,花色金黄,树高13.9米,远望貌似一把巨大的绿伞,郁郁葱葱,气势磅礴,曾在2013年“福建树王”评选时名列季军。

桂花如今成为名副其实的“仙树”。桂花之“桂”与贵字同音,仕途得志,金榜题名,谓之折桂。金秋仙游中高考喜讯频传,众多优秀学子“蟾宫折桂”,县委县政府颁发奖金百万元,奖励一批中高考优秀学子、优秀教师团队和优秀校长。此刻的蜚山兰水都是沁人心脾的花香飘过,恰如白居易式的祝贺:“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这就是人生的美好之处,这就是人生的动人之处。

金风送爽,十里飘香,桂花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园林造园都要寻桂子,植桂造景为的是花香满园,更是因为桂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记得毛泽东诗词有一句:“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这桂树和嫦娥、月宫竟有这么多牵连,无形中让这桂花具有美妙神奇的神话传说,成为高洁品性的象征。所以,中国历代文人墨客喜桂爱桂、植桂赏桂、咏桂赞桂,桂花已然成为他们托物寓意、借物抒情、以物比德的符号象征。

站在陈国柱手植桂花树前,我想得很多很多,举起相机拍下这一树的繁华,有一种彻底的清净,这清净之美,惊动了天地,也擦亮了初心。在这桂花飘香的时节,花香飘逸着我们的生活,陶冶着我们的内心,芬芳着我们的人生,今天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用实际行动投身到美丽新仙游建设中去,为百万人民谋幸福。(via.东方仙作)

悦读 | 站在陈国柱手植桂花树前

传播仙游声音·讲述仙游故事·展示仙游形象

悦读 | 站在陈国柱手植桂花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