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和法國為什麼長期不和?

花捲默默


感謝提問。

英國和法國的不和源於雙方在地理位置上的訴求不同,英國從未把自己當做是一個歐洲國家,而法國曆來是一個歐洲大陸上的霸主國家,英國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一個和平統一的歐洲大陸,因為那樣會讓英國處於一個被動局面,只有分裂的歐洲大陸才符合英國的國家利益,而法國這個霸主國家就是最大的絆腳石。


英國對於歐洲的歸屬度不高

英國在地理上屬於歐洲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實,但是也僅僅如此。對英國來講,他們首先是一個海洋國家,與日本不同,英國擁有濃厚的海洋情節,因此英國不希望歐洲大陸上出現一個統一的國家來威脅英國的安全。歷來歐洲大陸上的戰爭很多都由英國挑起,目的多是抑制法國等國家的崛起。


法國曾多次有機會統一歐洲大陸

英國自從英法戰爭失利後,失去了直接控制歐洲大陸的機會。而英國孤懸海外,一個島國的面積跟我國的廣西省差不了多少。因此英國的資源很稀少,對外部尤其是歐洲大陸有著很強的依賴性。而經過幾次戰爭以後,英國意識到只有分裂的歐洲大陸才能使英國混水摸魚,統一的歐洲大陸不符合英國的利益。而歷史上法國出了個拿破崙,差點就將歐洲大陸給一統了,因此英國一直與法國不對付。


盛夏一抹清涼


英法不和,不是一般的不和啊!

地理位置原因:肚皮緊挨著肚皮,誰看誰也不順眼,“遠交近攻”!歷史上時常打架。

經濟利益:

一、從發現大陸到兩國都成為海上大國,17世紀後兩國為爭奪海上霸權以及更多的海外殖民地,後起之秀法國,時不時打英國老大的主意,路易十四趁英國王位繼承戰爭對英國大打出手。但遭到英國、西班牙、奧地利、德意志等國夾擊。

二、第一次世界大戰,協約國幹掉德國,法國為了懲罰德國不顧英國等國家制定嚴苛的《凡爾賽和約》,其中有很多懲罰性措施,加劇了一戰後歐洲各國的矛盾。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英法誰也不想招惹德國,但德國誰也不饒,法國東線築軍事大壩也沒擋住希特勒的軍隊繞過來揍他,法國向英國求助不成功,法國投降,幸虧丘吉爾接納了戴高樂,要不就沒有法國了

綜上,地理,經濟爭奪,戰爭等原因,他倆基本沒和過。


縱橫說史


因為國家利益的不同,沒有哪兩個國家會一直很好,也沒有哪兩個國家會一直不和。

俄羅斯總統就曾說過:“俄羅斯只有兩個盟友,一個是陸軍,另外一個就是海軍。”

英國和法國也是一樣。自從英國和法國產生以來,這兩個國家分歧多,合作少。原因就是各自的國家利益不同。


英法兩國大約都是在公元九世紀形成。英國法國各自忙於自己國家內政,交流甚少。直到1066年,諾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吉利。之後英法兩國的糾紛就開始了。

諾曼底地區,特別是佛德蘭地區是諾曼底公爵的領地。由於諾曼底公爵已經成為英國國王,自然,這成了英國的海外領地。而且,諾曼底公爵作為法國公爵,對法國王權有一定影響。而法國為了國家統一,竭力想收回領地,排除英國對法國的影響。最終爆發英法百年戰爭。英國戰敗。被迫撤出在法國的領地。徹底退出歐洲大陸。

之後,英國在發展自己的同時,對歐洲大陸推行大陸均衡政策。即不允許歐洲大陸哪個國家比較強大,如果哪個國家強大了,英國就聯合其他國家一起打壓。因為強大的歐洲國家,必然會控制歐洲大陸,從而危及英國安全。

而從法國統一到1870年,法國一直是歐洲大陸最為強大的國家。而且法國也跟英國所想的一樣,希望征服歐洲大陸,覬覦英國。所以,這幾百年來,英國一直拉攏德意志,俄羅斯等國,共同壓制法國。而法國為了自己國家利益,也必須打擊英國,不讓其影響歐洲。雖然,在某些局部地區的行動中,英法也有聯合的時候。但對抗的時候居多。

這種局面,直到1870年,普法戰爭中,法國一敗塗地。德國崛起,成為歐洲西部第一強國。英國被迫聯合法國對抗德國。直到1945年。一戰後還有一段時間,英國還企圖聯合德國,共同壓制法國。

二戰後,法國為了自己的利益,也為了整個歐洲的利益,與德國和解。並且聯合德國構建歐洲煤鋼聯營。於1965年成立歐共體,1993年改為歐盟。在無法阻止並且加入對自己有利的情況下,英國也加入歐共體。但是英國在裡面有時也會充當攪屎棍的角色。甚至聯合美國施壓歐盟。去年更是公投脫歐。為的就是不讓歐洲大陸實現聯合。而法國為了獲得更大的影響力,主張歐洲聯合,是歐共體乃至後面的歐盟的積極倡導者。所以,法國對英國的行為極為反感。

十九世紀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一句話,成為了英國外交的立國之本“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英法兩國的貌合神離,正是這句話的最好詮釋。



小甜甜說歷史


英法兩國長期存在尖銳利益 歷史上 英國屬於歐洲海洋霸權國家 法國屬於歐洲大陸霸權國家 雙方為此爆發過多次大規模衝突 歷史遺留問題複雜 同時 二戰後 法國在歐陸影響力擴大 也是對英國利益一大挑戰衝擊




十五軍捍衛者


第一,領土糾紛。英國的諾曼王朝和安茹王朝都是由法國的封建主創立的,自1066年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對英格蘭的軍事征服(史稱“諾曼征服”)以來,英國的王室在法國境內北部沿海一帶擁有大片領地,由此引起了英法之間的摩擦——法王一直想收回全部領土,完成法國統一;英王則希冀恢復往日“安茹帝國”的版圖,實現領土擴張。領土爭端成為英法間無法調和的矛盾,最後演變為長期大戰。

第二,爭奪佛蘭德爾。中世紀時的佛蘭德爾是位於法國北部的一座小城,毛紡織業發達,十分富庶。該城在名義上屬於法王,但是在12世紀以前,法國王權弱小,佛蘭德爾實際上處於獨立狀態。而且,佛蘭德爾的紡織業需要從英國進口羊毛,因此,在經濟上它與英國的關係更為密切,它甚至支持英國的反法政策,承認愛德華三世為法王的合法繼承人和佛蘭德爾的最高領主。對英國而言,與佛蘭德爾保持密切聯繫可獲得誘人的商業利益。為了爭奪這一城市,維護自身的商業利益,英法兩國不惜訴諸武力。

第三,王位繼承問題。歷史上,英法兩國王室長期聯姻,使王位繼承問題複雜化。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1322—1328年在位)去世,卡佩王朝告終,查理無子無兄,沒有男性繼承人。這時出現了三個王位競爭者。英國方面,查理四世的妹妹伊薩貝拉是英國國王愛德華二世的妻子,他們的兒子、繼承人愛德華三世作為外甥,是法國王室最近的親戚,可以繼承王位;但法國方面不願讓英王之子繼承法國的王位,而推舉查理堂兄弟瓦洛亞伯爵之子為王,稱腓力六世;同時,腓力四世的長子路易十世的女兒也生了一個兒子,他也是潛在的王位競爭者。英法兩國之間有關王位的爭端愈演愈烈,最後成為百年戰爭的導火線。此處要說明的是,英國一直都非常看重法國的王位及其名分,自愛德華三世(1327—1377年在位)之後的三個多世紀中,英王在自己的稱號中始終執著地保留著“法蘭西國王”頭銜。或許這也是雙方長年交戰、僵持不下的潛在原因。

百年戰爭最終以法國收復失地,實現國家統一而結束;英國戰敗,最終在歐洲大陸只保留了加來港。這場戰爭給英法兩國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但客觀上增強了兩國國民的民族意識,並促進了西歐軍事技術的變革。戰爭深刻影響了過渡時期的西歐社會,戰後,英法相繼走上了加強王權、建立中央集權制的民族國家的道路。


德羊生活


英國與法國的關係不好主要是有以下歷史原因:

1。17世紀時英法兩國為了爭霸海洋大打出手。結果法國戰敗,法國為了報復英國幫助美國抗擊英殖民者。

2。二戰時德國法西斯入侵法國,法國積極抵抗,而在一旁早已與法國籤屬軍事同盟關係的英國卻不管不問,最後法國孤軍奮戰落入德國之手。

3。二戰以後,戴高樂成為法國總統,他主張法國獨立自主的在世界上活動不想受美國的約束,而英國方面卻要積極與美國合作,想認美國領導歐洲,所以後來法國建議歐盟成立之初是沒有考慮英國的加入的,直到後來英國才有機會加入歐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