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不文明行為給城市“添堵”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電動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然而,電動自行車帶來的交通安全問題也接踵而至,超速、逆行、闖紅燈、隨意穿行等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行為越來越多,交通事故的發生率也隨之增加。但是由於電動自行車沒有牌照,一旦發生事故該如何處理呢?

電動車不守交通規則事故多

鏡頭一:梁先生告訴記者,前不久,他晚上開車回家途中正在等紅燈,當他剛啟動車輛跟著前邊一輛車行駛時,一輛電動自行車突然從車的右側穿過來,並且撞壞了車輛右側的倒車鏡。還沒等梁先生下車找電動自行車主理論,就見這輛電動車“見縫插針”在車行道上左扭一下,右扭一下開走了。由於電動自行車沒有牌照,梁先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事。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在道路上,很多電動自行車本來沿著道路的一邊行駛,但看見道路上車輛減少後,會立即左右穿梭過馬路,後面如果有車輛快速開來,往往會導致雙方車輛都避閃不及,容易出事故,給道路“添堵”。有時還可以看到電動自行車超載現象,一輛車上擠兩個甚至三個人,有的是小孩蹲在電動自行車的腳踏上,讓過路的行人看到都會捏一把汗。

鏡頭二:“那天在翠南路正準備推著嬰兒車過馬路,等紅燈的時候就看到馬路對面,一輛開得很快的外賣車向她的方向駛來,正要右轉彎時車子一下就翻了,放在外賣箱中的食物被甩出三四米遠,司機側躺在地上表情很痛苦,周圍兩三個路人過去幫他撿起了要送的餐,並且將他和車輛扶起,嘴裡還不停地說,你應該開慢一點,出了事不僅送不了餐,自己還會受傷。”韓女士說起當天見到的事故,仍然心有餘悸。她告訴記者,如果當時她正巧在馬路對面,說不定自己和躺在嬰兒車裡的孩子就都會被撞倒,越想越害怕。

記者在翻閱資料中瞭解到,為了滿足消費者的基本出行需求,今年對電動自行車在最高車速、整車重量、電機功率等方面進行了適當放寬,其中,最高車速由20公里/小時,調整為25公里/小時,但目前實際使用中的部分電動自行車產品最高車速還是超過了40公里/小時。“汽車超速、闖紅燈、逆行等行為都會被抓拍後扣分罰款,那麼沒有牌照的電動自行車出現這些行為取證就很難,電動自行車也應該辦理牌照,既可以約束司機的不文明行為,也能夠對城市道路帶來良好交通環境。”司機張先生對記者說。

電動車管理立法項目報告已提交

記者從西寧市交通警察支隊獲悉,一直以來,西寧市結合“創城”攻堅行動,開展全警交通大整治,針對以外賣、快遞等行業為主的電動自行車逆行、闖紅燈、隨意穿插車道等交通違法行為,通過面額票據進行當場處罰,加大管理力度;對違法的電動自行車同時開展“交通安全學習實踐”活動,通過要求駕駛人參加半小時的交通協勤活動,進一步加強電動自行車的守法遵章意識。同時,組織外賣、快遞等企業單位,通過開展交通安全教育和宣傳,加強企業內部管理,落實主體責任。採訪中,記者瞭解到,有關電動自行車的管理辦法尚未出臺,西寧市凡具有合法來源的電動自動車均可以上路,目前,西寧市已提交了針對電動自行車管理的立法項目報告,加大電動自行車的法制化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