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鲁河村“三治融合”提升“三力”

掌上曲靖讯 宣威市鲁河村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结合实际,以自治为本、以法治为纲、以德治为要“三治融合”,提升乡村治理内生力、硬实力、软实力。

宣威市鲁河村“三治融合”提升“三力”

以自治为本,提升乡村治理“内生力”。用好“自治”法宝,探索完善“村民说事”制度,通过“说、议、办、评”四个环节的实施,组织发动群众参与村级各项事务,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成立民主管理机构。成立村民议事会,建立村民议事院,做到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定、群众办、群众评,引导群众大事一起干、事事有人管、好坏大家判。自8月以来,共召开群众会70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489条。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按照“六议两公开”工作法,制定了《鲁河村人畜饮水工程管理制度》《鲁河村人居环境评比制度》《鲁河村门前三包制度》等制度;更换保洁人员24名,评比“人居环境示范户”10户,发展刺梨1800余亩,186户贫困户加入村级合作社,户均增收2000元,村集体每年实现收入2万元。落实民主监督工作。在群众的监督下,全面排查和整治以饮水为重点的所有民生项目,坚决防止以旧抵新、偷工减料、改头换面等“假工程”“次项目”。建立“一述三评”制度,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每半年开展1次述职,组织党员、“两代表一委员”开展评议并公示。按照村规民约“十要十不要”,对违反规定者,纳入黑名单管理3个月,直到改正和纠正为止。建立乡贤议事会,每个月开展1次志愿服务活动,共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57个。

宣威市鲁河村“三治融合”提升“三力”

以法治为纲,提升乡村治理“硬实力”。铸好“法治”这个利器,建立治安防控三级网络,大力开展“法律进村”活动,做到“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推进基层法治上水平。抓基础,强化阵地建设。成立治保委,由村党总支书记兼任治保委主任,明确一名专职副主任,负责做好法律宣传、解释、对接等工作。培养“法律明白人”24人。建立三级治保网格,村“两委”干部包保到组,组干包保到户,户包保到片。同时,整合综治室、驻村警务室、矛盾纠纷调解室的资源,实现“三室合一”,配备综治调解人员3名。织密治安防控网络,在全村重点自然村落、重点部位安装5个电子监控设备。抓制度,规范日常管理。健全完善了人民调解工作制度、人民调解员学习制度、矛盾纠纷登记制度、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矛盾纠纷限期办结制度、矛盾纠纷调处回访制度等10余项规章制度,从矛盾纠纷的受理、调处、回访等各个环节作了全面的规定。抓整治,全面摸排乱象。针对工程假、秩序乱、违法恶的事实,实行机关党员干部到村报到制度,开展“三官三长一顾问一律师”活动,“法官、警官、司法官”进村入户走访,重点开展刑事民事问题、矛盾纠纷、黑恶势力摸排,对村内既不黑也不恶但影响很坏的“乱象”进行综合整治。“司法所长、派出所长、法庭庭长、法律顾问、专业律师”进村入户重点开展法律法规宣讲。截止目前共拘留4人,训诫5人;开展“以案释法”培训会4场,走访村民310户,发放宣传资料5500份。

宣威市鲁河村“三治融合”提升“三力”

以德治为要,提升乡村治理“软实力”。树立“以德化人”理念,用好大喇叭工程,做实“党群夜校+”,深入开展文明户、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德治的引领作用。注重宣传。用好“党群夜校+”这个载体,利用晚上休息时间,组建流动宣传小分队,宣讲村风民风、宣讲党的政策、宣讲人居环境,听取群众诉求、回应群众关切。利用大喇叭工程,分时段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道德讲堂的功能作用,自编自演快板、小戏、花灯,以群众喜闻乐见的事情寓教于乐,切实让党员干部动起来,群众乐起来。激发动力。建立爱心公益超市,按照流动超市的运行模式,由驻村工作队上门评分,按照1积分兑换1元钱的标准,爱心超市小货车送货上门兑换物品,现已完成兑换713分,惠及群众42户155人。培育典型。发挥好德治引领作用,培育一批“德治带头人”,通过道德讲堂、道德评议会、善行义举榜等形式,大力开展“最美鲁河人”系列评选活动,共评选“党员示范户”、好公婆、好儿媳等10类最美户61户涉及61人,向上向善的良好风尚得以形成。

段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