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台诗案对于苏轼的文学生涯来说是好是坏?

飛说布客


俗话说:“愤怒出诗人”,这说明一个人要写出上乘的诗歌作品,必须要有刻骨铭心的痛苦或坎坷,悲愤撞击着心灵,压迫摧残着命运,于是,“不得其平则鸣”,大多数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优秀的诗人,就是这样炼成的。

对于苏东坡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林语堂说过,苏东坡是人世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物!然而,这个人世间不能无一、难能有二人物,虽游宦数十年,却命途多舛、屡遭贬谪,尤其是经历“乌台诗案”,如经历人间炼狱,九死一生,差点儿小命都搭上了。

因为北宋到了宋神宗时期,国家财力穷困,生产落后,兵备空虚,冗员众多,为了解决国家面临的困境,年轻的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为宰相,针对上述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了事关农业、民政、军事、政治等等方面的改革,由于改革在熙宁年间,史称“熙宁变法”。

当时,正值王安石变法如火如荼,由于苏东坡在基层任职多年,对新法的推行不仅旁观,而且亦有参与,耳闻目睹新法在推行的过程中,由于过于操切,一些基层官吏为了完成变法交办的任务,同时也为了利用变法渔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便将青苗法中要求农民自愿贷款转变为强迫贷款,一些本来穷困的农民,由于秋收后还不起贷款,结果债台高筑,更加贫困,本来一个好心的改革,结果成了伤农的举措。

苏东坡将这些实情向宋神宗多次反映,因为苏东坡在士大夫间影响力大,故他的上书显得格外显眼,而倾向于改革立场的御史因此找苏东坡的茬,在他的诗文中“深文周纳”,吹毛求疵地找出一些东西,说是攻击新法之语,于是,宋神宗将他逮捕入狱,苏东坡因此坐牢百余天,因那时的御史台又叫乌台,故此案又称“乌台诗案”。

自“乌台诗案”后,苏东坡不仅因反对变法受过多次打击,后来保守派上台,他又因替变法实话实说,又得罪了保守派,又遭到保守派的围攻。所以,苏东坡做官的那些年,大部分时间是在贬途上度过的,最远贬到了当时鸟不拉屎的海南,其命运和心情可想而知。

苏东坡既得罪了改革派,又不待见于保守派。然而,正是因为他实话实说的性格,和从不违心妥协的赤子之心,便拥有了一个诗人的气度和品质,故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成为闻名千古的诗人。

故乌台诗案对于苏东坡的文学生涯,当然是好的。


帝国的脸谱


就苏东坡的文学生涯来说,是好事。

所谓“乌台诗案”,那御史台诗案,又因其罪状为诗作,故名。

北宋神宗初,王安石推行新法,也称“熙宁新政”,而以司马光为首的官员则反对变法,苏轼因新法在某些地方损害了百姓利益对新法有些想法,虽未站在反对变法的立场,却为变法派所不容,其诗文中也多见谈论新法的语句。

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全面推行新法的时候,苏轼人在四川眉山。王安石被皇帝授为参知政事,全权主持新法的施行,成立了“制置三司条例司”,全面推行“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保甲法”等等九项新法。公元1069年二月,苏轼启程返回开封,于途中收到到了一些新法的“反馈”,因所见者多为负面反映,因此在对新法保持了怀疑的态度。

苏轼返回开封,不过是对新法的施行有些不同看法,但在他向神宗皇帝上了四个奏折后,便被坐实了“反对派”的身份,其中除第二个《谏买浙灯状》被准许外,《议学校贡举状》、《上神宗皇帝书》、《再上神宗皇帝书》皆如石沉大海。

被变法派误认身份后,不久,谢景温便指控苏东坡在以官船运送其父苏洵灵柩回四川时,在船上贩卖私盐牟利,在诬告不果后,谢景温又上疏请皇帝将其安排至一小县城做判官。皇帝以为其与变法派矛盾不可调和,又实在爱惜其才华,遂将其迁出京城,至杭州做通判。离京后,苏轼辗转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做地方官近十年。

苏轼做这几年地方官,政绩是非常卓著的。做通判时,他匡扶正义,为百姓称道,遂被拔擢于密州任太守。密州任上,苏轼同百姓一起经历了蝗灾,战胜饥荒,颇为自得,写下了《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此后,又调到徐州任太守,任中,徐州北五十里处黄河决堤,徐州城岌岌可危,苏东城挽了袖子亲自下场抗洪,歇息在抗洪棚子里,近月卓绝“苦战”后,终于抗住了这次洪灾,皇帝以其功绩,重赏于他,其功震动朝野。

此事引来变法派的关注,功劳太过惹眼,小人妒忌丛生。以御史台中丞李定、舒亶等人为首,自《苏子瞻学士钱塘集》中挑选出一些“诋毁”新法的诗词,罗织了“欺君犯上”、“讥讽大臣”、“诋毁圣上”、“反对皇上拔擢新人”、“乱取士之法”、“亏大忠之节”等近三十条罪状,将苏轼告到神宗皇帝跟前。

神宗震怒,着御史台详查此案。将苏轼自湖州抓回京城下狱,几乎定下斩刑。因苏轼方才高著,又有多方相保,神宗本人惜其才华,又有宋太祖赵匡胤不杀文臣的规矩在前,这才将其贬谪黄州,挂了个团练副使的官儿,并明令其“不得签书公事”。

当然,这里要提一下,王安石本人不曾参与此事,“乌台诗案”实为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借变法之机排除苏轼这个异己的。


煮酒君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同理,个人的磨难也会使一个人更快地成长起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乌台诗案对于苏东坡人生经历来说,就是一场磨砺的过程,就是历经三九严寒,风霜雨雪,而后使他达到了文学生涯的顶峰,创作出了前后《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系列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这时,他就像一把磨砺出的宝剑,锋利无比,光芒四射,又如历经严寒冒雪盛开的梅花,光彩夺目,香飘千古。东坡最崇拜的两个人一个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个就是赋《归去来兮辞》的靖节先生陶渊明。庄子是一个弃富贵如弊履,宁愿做一个在污泥中拖着尾巴爬行的乌龟,也不愿做庙堂之上受人供奉的龟壳的人,在唐朝被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被尊为《南华经》,那已经是一个神人级的人物了。东坡先生说他初读《南华经》的感觉,就像早已读过一样。这说明他们两人是心有灵犀,高山流水,千古知音。而东坡先生对陶渊明的崇拜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陶渊明的所有诗作,东坡几乎都和作了一遍,这在文学史上几乎是没有的事。陶渊明又被后人称为陆地神仙,他的人品那是没得说的,自是高人中的高人,称为仙人毫不为过。在历史人物中能够被成为仙的,也就那了了几个,东坡就是其中之一,而他崇拜的人物还有诗仙李白。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东坡被后人称为坡仙那是实至名归。综上所述,乌台诗案对于东坡这样的神仙人物来说,就和四季的风霜雨雪一样,只会使他变的更好,更强壮,更魅力四射,更光芒万丈,更万古流芳!



桃源居士45


乌台诗案对苏轼的人生与仕途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幸的事件,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使得他在精神上遭受更多的惊吓和心酸。可是,乌台诗案在他的文学创作上是一个转折点,一个人新的起点。经过乌台诗案的洗礼,苏轼更加坦然地面对了生活的坎坷和不幸,心境更加的自然和豁达了。这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上,就是他的作品风格开始有了豪迈的气势,更加乐观地对待生活了。


幸福与你同行


“乌台诗案”后,苏东坡被贬黄州,自谓“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穷途,死灰吹不起”,伤心人语,何其悲也!

黄庭坚来看望他,在江天晚霞中,听渔歌唱和,悠扬悦耳,便脱口而出: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苏东坡答道:朔雪飞空,农夫齐歌普天乐。

“渔人”,“农夫”,是民众;“满江红”,“普天乐”,是民间气象,这样的天人合一,是民间才有的。身在“君门九重”,就以为是天理所在,便如王阳明所言,是因那时“心与花皆寂”。一旦走出“君门”,心与花便一起开了,开得明明白白:原来天理在此呀!于是,他反而要感恩了,感恩那场政争他失败了。“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从此鱼樵杂处,幅巾芒履,游于岭上溪谷之间。

他来到黄州第二年,友人替他请得东坡营地数十亩,以种田侍蔬为营生。地荒芜已久,多荆棘瓦砾,而当年又逢旱灾,先生亲为躬耕陇亩,“垦辟之劳,筋力殆尽”。

可他依然怀着感恩之心,并以“东坡”自号,耕读起来,“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他在东面的坡地上,得了一座废园,“筑而垣之,作堂焉”,取名“雪堂”。因其建成于大雪中,便雪中作乐,在墙之四壁上绘满了雪花,“起居偃仰,环顾睥睨,无非雪者”。“雪堂”,离江边不到十步,放眼望去,风涛烟雨,晓夕百变,江南诸山,坐落在他的几席上,使他体味了“谪仙”的脚踏实地,遂叹曰:“此幸未始有也。”端居深念,若有所得。

除耕作外,他更是辛然著述,又及欣然讲学,作《易传》九卷和《论语说》五卷。人在江南,思想者有福,有江山助,更有民风朴,如人之初。耕作、著书、讲学之余,释耒而叹,自号“东坡居士”,始作诗“东坡八首”:

其七

潘子久不调,沽酒江南村。

郭生本将种,卖药西市垣。

古生亦好事,恐是押牙孙。

家有一亩竹,无时容叩门。

我穷交旧绝,三子独见存。

从我于东坡,劳饷同一飧。

可怜杜拾遗,事与朱阮论。

吾师卜子夏,四海皆弟昆。

其八

马生本穷士,从我二十年。

日夜望我贵,求分买山钱。

我今反累生,借耕辍兹田。

刮毛龟背上,何时得成毡?

可怜马生痴,至今夸我贤。

众笑终不悔,施一当获千。

所以,对于苏东坡的文学来说是好的,无论是外部环境和内在心境的变化。


国家人文历史


国家不幸诗家幸。对苏轼来说灾难未能磨灭他,反而磨炼了他,使他写出辉煌诗篇。对国家来说那是耻辱的时代,国家不久便全面崩溃了。囯家压迫一个诗人,以自身灭亡的代价换取诗人的成功,轻重自有公论。


手机用户5993458632学


当然是坏的,文字狱对于文人来说即使无生命危险,但是不能畅所欲言,就是文人的灾难


一蓑烟雨钓锦鳞


文章憎命达。

文学是内心满了,溢出来的现象,只有装了太多内容,才能满,而这种内容主要是情绪。

假如一个人一生都很顺,节节高升,很难有大量的优质的作品出产。

有个认知误区,就是以为位越高越“满”,但事实上,位越高越空。

你的人生越华丽,你渴望的就更多,人永远无法满足,尤其是当他被不断满足之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