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送寒衣,是迷信嗎?為何從周代傳至今?有何心理意義?

王金現

1,寒衣節

每年農曆十月初一,為“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

十月一,送寒衣,是迷信嗎?為何從周代傳至今?有何心理意義?

《禮記》中有孟冬之月“賞死事、恤孤寡”和“臘先祖”的記載。孟冬,即初冬。死事,指為國事而死者。“賞死事、恤孤寡”,意思是褒獎為國捐軀的烈士,並撫卹他們的家人;同時,還要舉行祭奠祖先的儀式。

十月初一,北方進入寒冬,是穿棉衣之時。給故去的先人“送寒衣”,是生者由自己的需求而推及先人的。祭奠死者、為已逝先人寄送寒衣的風俗,大約形成於宋代。至今已經有千年的歷史了。

2,慎終懷遠

每年十月初一,在大城市如果有大量的人焚燒紙,當然會造成空氣汙染。從形式上,燒寒衣並不是什麼好的活動。

十月一,送寒衣,是迷信嗎?為何從周代傳至今?有何心理意義?

但是有些人,把送寒衣當作封建迷信活動,加以反對,或者禁止,實在是有失片面。用唯物主義的觀點看,雖然鬼神是不存在的,而緬懷先人,是有深遠意義的。從本質上來講,送寒衣,是緬懷先祖,祭祀祖先的一種活動。古人講慎終懷遠,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慎終懷遠,不能簡單歸結為孝道,那是一種片面之見。對死去的人,孝順他們有什麼意義呢?沒意義。所以有人把送寒衣當作孝道的一種行為,也同樣有失偏頗。

我們可以不提倡燒紙錢,燒紙衣這種形式,但我們不能拋棄慎終懷遠這種精神。什麼是慎終懷遠呢?就是我們作為現代人,不能忘記祖先,也不能忘記未來。那就要站在現在的維度,去回望歷史,傳承先祖的精神,創造美好的未來。這是一件慎重的事情,並且需要遠大的襟懷。

因此,送寒衣,需要在形式上推陳出新。在意義上,需要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的精髓。

3,歸屬感

有句話叫做:父母在,兄妹是一家人,父母去世,兄妹是親人。那麼每當寒衣節,兄妹們又回到父母的墳前,那種親切的感覺,又把彼此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很多。這就是歸屬感。

即便是沒有兄弟姐妹。在遙遠的異鄉他國,送寒衣,懷念先人,表達自己的哀思,其實也是在尋找一種歸屬感。有自己的祖先在心裡,就不會感到孤單。

你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冥想。閉上眼睛站著,面向你的家鄉。想象你的身後,站著你的父母,你的父母的父母,他們的祖輩。以至無窮。你的血脈裡流著祖先的血液,你的基因裡有祖先的基因,你的內在活躍著祖先的精神。那麼你會感覺到什麼呢?你會感覺到有強大的力量在支持你,在庇護保佑著你。那麼你還會感到孤單嗎?你已經歸屬於一個強大的集體了。

人從來到世上,孤單就是最好的朋友,那麼尋找歸屬感,是每一個人的,強大的渴望和需要。所以從現代心理學的角度,我認為,寒衣節,正是滿足內在歸屬感的一種方式。

4,根深葉茂

我們中國人是重視家庭的一個民族。家庭不僅是一個經濟單位,更重要的是一個情感功能單位。有了家你才有歸屬感。最重要的是有了家,你的精神才有所寄託。你可以從家庭當中汲取到精神的力量,得到能量的補充。

那麼不忘祖先呢?就是把自己納入到一個大的體系當中,大的家族系統當中。在這個系統當中,你不是孤立的,你是跟祖先一脈相承的。

不僅是傳承祖先的生理基因,更重要的是傳承他們的精神。

就像我們國家建國70週年大典。我們緬懷先烈。鼓舞鬥志。

作為一個人,我們緬懷先人也是如此。可以獲取無窮無盡的精神力量。

所以,祖先是我們的根,只有根深才能葉茂。

5,推陣出新

但是一提到家庭,很多人有一種欲說還休的味道。那是因為家庭給他們帶來了很多的傷害。但是我要說,任何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從家庭當中,家族當中汲取到個人的營養,也會吸收一些糟泊不好的東西。

關鍵是要學會揚棄。

推陳出新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把那些合理的,有新意的東西,尋找出來,發揚光大,把那些糟粕不合理的東西拋棄掉。個人成長也就是這樣的。

不能超越自己的先人,那就會一直記恨先人(父母)。因為他們沒有給你提供適當的,必要的發展資源。但是我想要讓你從這種欠缺感當中,找到自己奮鬥的動力,這樣你才能超越你的先人,才能活出你自己。

所以,你可以在這個寒衣節,回到父母的墳旁,梳理一下你的情感,尋找一下自己可以傳承的家祖精神。你的人生可以在來年春天,得到奮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