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有人體測過程受大傷,有人體測不及格照拿MVP,到底該不該測?

10月26日,上海久事俱樂部的球員張兆旭在進行2019-2020賽季的CBA球員體測過程中,在參加深蹲測試時腰部受傷,隨即送往醫院就醫。

意外發生後,群眾一片譁然,各執己見。

有人說,100KG的負重卻讓CBA球員產生了腰部挫傷,這明顯是休賽季疏於鍛鍊,偷懶導致;有人從圖片分析,發現張兆旭的深蹲動作十分不標準,處處存在問題,認為這是導致傷病的主要原因,跟球員平常努力程度無關;還有人說,CBA體測根本就沒有存在的意義,它根本代表不了什麼。

CBA有人體測過程受大傷,有人體測不及格照拿MVP,到底該不該測?

在這裡首先跟大家科普一下CBA體測的內容。

2017年之前全員需要體測,姚明上任籃協主席之後改為每個俱樂部抽測兩人。

它分為三個項目:沿著中線折返跑4組,一組跑17次;強度投籃,球員分別站在內線和外線投籃,自投自搶,以球員2分鐘內的投籃次數和命中率作為評判標準;100KG深蹲和80KG臥推,根據球員在40S內做出的負重次數再加以計算評定得分。

CBA有人體測過程受大傷,有人體測不及格照拿MVP,到底該不該測?

其中若折返跑不過則整個體測不過,體測不通過必須在CBA前5輪聯賽結束之後補測才能拿到上崗證。而最終能不能上場打比賽則是由俱樂部說了算。

相比較NBA高競爭性引發的球員普遍高自律性,CBA體測的目的則是為了約束球員在休賽季莫要荒廢,要保持訓練。

近年來在體測上發生的怪事不少,2016年的遼寧男籃大前鋒李曉旭在測試折返跑的過程中,導致跟腱撕裂,整個賽季直接報銷;2018年福建男籃中鋒王哲林在投籃強度測試不及格,後面補測之後才能拿到了上崗證,但是卻拿下了當個賽季的MVP。

CBA有人體測過程受大傷,有人體測不及格照拿MVP,到底該不該測?

這麼一看,好像CBA的體測並不能反映出一個球員的真實實力,甚至它和球員在場上的表現一點關係都沒有?

之前因為“王哲林事件”之後,CBA體測在2019年再度做了調整,有國家隊參賽任務的球員都有免測的政策,郭艾倫和方碩此前就中了籤,因為這個國手條例可以免測。但今年世界盃中國男籃的成績讓網友再度把這件事挖了出來,一度引發輿論的質疑。

或許,這並不關CBA體測的事情,深究其根,還是球員的態度問題。

CBA有人體測過程受大傷,有人體測不及格照拿MVP,到底該不該測?

在世界盃之前,CBA常常被拿來和NBA比較,加之一些媒體的炒作下,讓我們認為我們的頂尖球員即使去到了NBA這個大舞臺,也能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世界盃過後,很多人都傻眼了。

對於所有體育競技比賽來說,身體素質是一切的根本,之後才能談到競技技巧、奪冠精神等。對比NBA裡的職業球員,他們大部分普通球員的平均職業壽命在5年左右,一旦水平下滑立馬被淘汰出局,所以NBA的球員不得不保持極高的自律性。而體測就是一個很好的工具,讓你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是否保持在一定的高度。

反觀CBA的球員們,以往被詬病最多的便是身材看起來不如歐美運動員那般健壯,有的人甚至贅肉層層可見,不否認有人會有約基奇一般高超的籃球技巧,但這樣的球員堪稱九牛一毛。

CBA有人體測過程受大傷,有人體測不及格照拿MVP,到底該不該測?

當然在中國男籃我相信這樣的事情只是個例,大部分球員都是積極進取且刻苦訓練。體測測不測?我覺得還是要測,CBA體測也許能督促一些球員養成努力訓練的習慣,但這依然不夠,我們的目標是大洋彼岸世界最頂尖的聯賽,我們還要更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