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東北大米比南方更好吃?聽我來跟你嘮叨嘮叨,以後別買錯

“一日三餐,米為糧”,大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我們老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在長期食用大米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東北的大米總是比南方的大米好吃。所以,在市場上,東北大米也佔據了重要位置,提起東北大米總是讓人讚不絕口。那麼,為什麼東北的大米要比南方的大米好吃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為什麼東北大米比南方更好吃?聽我來跟你嘮叨嘮叨,以後別買錯

1、 東北的黑土地,讓米質更好

我們知道,東北平原是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黑土地以深達40到80釐米的黑土層聞名,在黑色的土壤中各種有機物摻雜其中,包括適合大米生長的磷、鉀、氮等。這些有機物讓農作物獲得更加充足的原料,同時因為土壤的成分較好,可以減少氮肥的使用,這讓在這片黑土地中生長出來的稻穀品質更加。南方的土地因為氮肥的使用較多,和幾乎不使用氮肥的東北大米相比,高下立見,東北大米完勝南方大米。

為什麼東北大米比南方更好吃?聽我來跟你嘮叨嘮叨,以後別買錯

2、 東北的天氣更加適合稻穀的生長

稻穀要想生長的好,在水稻的灌溉期間溫度最好是21到25攝氏度之間。東北早晚的溫差較大,可以將更好的將溫差控制在21到25攝氏度之間,而且東北的日照更長,能為水稻提供足夠的日照,形成了稻穀生長的最佳氣溫。而南方的天氣早晚溫差不大,並且在稻穀生長期間,其平均氣溫在30度左右,遠遠高於稻穀的灌溉最佳溫度,由此就形成了東北大米和那方大米品質的差異。而東北因為溫度較低也有效地阻止了害蟲和病菌,讓東北的稻穀很少生病。南方的高溫卻滋生了害蟲和病菌,而不得不使用農藥來幫助驅趕、一個幾乎不打農藥,一個不得不使用農藥,所產出來的水稻哪個品質更高,我們不言而喻。

為什麼東北大米比南方更好吃?聽我來跟你嘮叨嘮叨,以後別買錯

3、 大米的澱粉結構不同

在東北大米有利的生長環境下,所產出的大米,和南方大米的澱粉結構有著最根本的不同。有時候我們吃大米,有的大米口感粘,有的口感硬,沒有彈性,而造成這種口感差異的原因就是大米中直鏈澱粉。大米中所含的直鏈澱粉高,做出來的米飯口感就粘,相反,直鏈澱粉低,做出來的米飯就硬,沒有彈性;東北大米的直鏈澱粉含量普遍在百分之20到百分之二十五之間,而南方大米的直鏈澱粉含量卻只有百分之15到百分之18。所以,我們有時候吃米飯會發現,有的大米黏黏的很有彈性,比較好吃,而有的大米則硬硬的,一點彈性也沒有,其根本原因就是直鏈澱粉含量的多少。

為什麼東北大米比南方更好吃?聽我來跟你嘮叨嘮叨,以後別買錯

東北大米在清朝的時候是特供給皇上的貢米,這就足可見東北大米的好吃程度,是連皇家都認可的。而隨著改革開放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再侷限於地域和身份的限制,在家裡就可以網購的到東北大米來作為我們的日常吃食。所以,有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享受到了東北大米的美味,而東北大米也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的認可贏得了更多的美名,我們期盼著東北大米能夠走進千家萬戶,讓家家戶戶都吃到品質高端、口感迷人的東北大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