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滾:為教育而生 為教師代言

作為一名教師,他愛教育、能鑽研、重育人,把自己鍛鍊成一個“全能型”教師,教書育人,孜孜不倦;作為一位校長,他盡責任、善管理、講奉獻,盡最大努力幫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改變命運;作為一名人大代表,他為人民代言、替人民行權,依法履職盡職盡責。他就是南陽市第六屆人大代表張玉滾。

張玉滾:為教育而生 為教師代言

堅守初心,山區執教十八年

2001年8月,一次偶然的機會,剛從師專畢業的張玉滾走進自己當年就讀的河南省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破桌子,破水泥臺子,裡面坐著十來個土孩子”的現狀,讓他鼻子為之一酸。“出去闖一闖,比窩在大山裡受窮強”的念頭瞬間被現實改變。就這樣,21歲的張玉滾放棄了“高大上”的個人夢,轉而成為一名最初每月拿30元錢補助、年底再分100斤糧食的民辦教師,直到2012年6月才轉為正式在編教師。

黑虎廟小學位於鎮平縣北部伏牛山深山區,距離縣城70公里,位置偏僻,交通閉塞,張玉滾在這裡一干就是18個年頭。18年來,黑虎廟小學的老師換了一茬又一茬,只有他一直堅持在這偏遠的山區,固守一份淳樸與清貧,無怨無悔,用無限的師愛陪伴鄉村孩子們成長。學校師資力量不足,張玉滾就把自己打造成“全能型”教師,小學五門課程,他樣樣“精通”:語文課上,他優化教學環節,減少自己“說”的時間,留給學生“思”的空間,鍛鍊他們獨立思考和學習的能力;數學課上,他和孩子們一起製作鐘錶錶盤、正方體、長方體等教具;科學課上,他帶領孩子們去野外考察,自己動手做實驗,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興趣;學校缺少體育設施,大課間時,他就和孩子們圍成一圈玩抵羊鬥雞,活動課還經常領孩子們去爬山;英語課上,他一邊播錄音一邊教,有時候一個發音,就反覆練上幾十遍。

“我的幸福、我的初心,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山區的孩子們走出大山,改變自己的命運。”由於張玉滾和其他老師的執著堅守,黑虎廟小學不僅頑強地“生存”著,而且孩子們從這裡源源不斷地走出大山。至今,從黑虎廟小學已經走出了25名大學生和1名研究生。

無私奉獻,大愛無言顯真情

作為校長,張玉滾愛教育、愛學校、愛孩子,這種愛未必蕩氣迴腸,卻是貼心貼肺。18年來,他利用微薄的工資,相繼資助了300餘名兒童,沒有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而失學。

2001年至2006年,學校到山外不通車,要想走出大山,得沿著山脊上牛羊踩出的小道,翻山越嶺,走到最近的鎮需要10多個小時。學習教材、生活用品,樣樣都得從鎮上用扁擔挑回來。張玉滾肩不離擔,擔不離肩,風裡來雨裡去,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汗。5年間,張玉滾就是這樣把自己“鉚”在大山深處,靠著一根扁擔,為孩子們挑來學習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們的希望。

2006年,學校要蓋新校舍,運材料格外難。又趕上農忙季,建築隊的民工都回家搶收搶種去了,搬磚運料就落在張玉滾身上。他駕駛一輛摩托車,鎮上學校兩頭跑。上山撬石頭,下河挖砂土,運水泥、搬磚頭、平地基,起早貪黑,沒日沒夜勞作,等到新校舍蓋好時,他已瘦得脫了相。

2003年,食堂雖然建好了,可是給的工資少,沒人願意來做飯。萬般無奈,張玉滾勸說妻子張會雲來學校給學生們做飯。2014年5月的一天,張會雲在軋麵條時,右手四個手指不幸被機器軋折,鮮血淋漓,等趕到縣醫院,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落下了殘疾。望著丈夫那張因自責而滿是痛苦的臉,她輕輕地嘆了口氣,沒過幾天就重新出現在學校。只不過,她炒菜、做飯都換成了左手;見到生人,也悄悄地把右手藏在身後。就這樣,張玉滾和相濡以沫的妻子用無私堅守和奉獻精神,守護著山村裡的孩子們。

在張玉滾心中,孩子們上課是天大的事,無論如何都耽誤不得。有一年秋季剛開學,由於學校還缺十幾套書,當時學校也比較忙,張玉滾就讓妻子帶著9個月大的女兒,坐個機動三輪車到高丘鎮拉書本。回來途中,因山高路險,迎面過來一車輛,三輪車躲閃不及,不幸翻倒,張玉滾的女兒瞬間從妻子懷抱中“飛”了出去。當張玉滾聞訊趕到現場時,看到女兒臉色鐵青,已停止了呼吸,他一下子癱坐在地上。2013年10月,張玉滾騎摩托車到鎮上,由於摩托車剎車失靈,撞上一塊大石頭,張玉滾摔暈過去,差點掉下懸崖。在醫院住了沒幾天,他就急著回學校,在妻子的攙扶下站上講臺。望著講臺上頭裹紗布的張老師,憨厚朴實的山裡娃喊出“老師好”後,禁不住哭成一片。

別人家的孩子上學都是家長接送的,而自己的一兒一女上學,他卻騰不出時間,因此,他不得不把兩個孩子全部送到縣城寄宿學校,兩週接一次。他的父親教育他要信守承諾、忍住孤獨、扛起責任;他的母親臨終時還瞞著他不讓他知道,不願耽誤他的工作……每每想起這些,張玉滾都心存愧疚,覺得虧欠家人太多。

為民代言,辦學條件大變樣

張玉滾從當選市人大代表的那一刻起,就樹立起忠誠履職、為民代言的理念。“我特別珍惜代表職務,我要努力把基層教師的心聲傳遞上去。”張玉滾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張玉滾:為教育而生 為教師代言

作為一名深山區教師,張玉滾比誰都瞭解教師的清苦。在南陽市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他提出“優化改善農村辦學條件,提升貧困山區的教育教學質量”的建議;在2019年全省教育工作座談會上,他向省領導反映了農村教師緊缺問題,並提出了提高農村教師待遇方面的建議;在南陽市六屆人大二次會議上,他和其他10餘名代表聯名提出“開設農村體、音、美學科,使農村學生也能享受到優質教學資源”的議案,他還向市人大提出了“就近連片教學”的建議。件件與教育有關,次次與教師有關,這些建議也引起了鎮平縣政府和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縣教體局加大了農村學校的硬件條件改善力度,同時對全縣山區的59個教學點“四室”(多功能室、圖書室、綜合器材室、科學實驗室)分類先後進行改建;與上海真愛夢想基金會合作,籌資140萬元,再建設7個“夢想中心”,搭建學習交流平臺;對深山區師範專業中專以上畢業生,自願終身在本村任教的,優先給予財政全供編制;在山區教師待遇方面,增加深山區教師崗位補貼和深山區教學點教師生活補助。這些都極大地改善了山區學校的辦學條件,黑虎廟小學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舊有的教學樓被粉刷成鮮嫩的明黃色,“樹百年報國志做世紀棟樑材”幾個燙金大字泛著光;學校蓋起了新食堂,孩子們再不用蹲在地上吃飯了;校園外,嶄新的塑膠跑道成了孩子們課外活動的天堂……

張玉滾:為教育而生 為教師代言

人大代表為人民。每次人代會結束後,張玉滾都馬不停蹄地為學校、村裡和社會各界人士傳達會議精神,既當代言人,又做宣講員,第一時間把黨的惠民政策傳遞到大山深處,傳遞到千家萬戶。自2018年以來,張玉滾多次參加市、縣人大常委會會議和市、縣人大常委會組織的各類調研、視察、執法檢查等活動,提出高質量的建議12件,其中有關改善山區辦學條件、解決師資緊缺問題、提高偏遠地區教師待遇等建議被重點督辦。

張玉滾:為教育而生 為教師代言

張玉滾先後榮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師德標兵”“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時代楷模”“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五四青年獎章”“全國道德模範”“最美奮鬥者”等多項榮譽稱號。中共河南省委、南陽市委先後作出了向張玉滾同志學習的決定。①

河南法制報記者 楊勇 通訊員 李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