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之“變”】一個豐都兩座城,記憶之城與發展之城滋養一方人!

【豐都之“變”】一個豐都兩座城,記憶之城與發展之城滋養一方人!

【豐都之“變”】一個豐都兩座城,記憶之城與發展之城滋養一方人!

豐都有兩個縣城,

一個在水下,塵封著記憶;

一個在陸上,承載著希望。

漫步今天的豐都新城,

移民廣場上,歡歌笑語連片;

濱江大道旁,山水美景成趣;

工業園區內,高樓廠房錯落……

美麗家園煥然一新的背後,

是成千上萬豐都人淚別往昔、

奮進今朝的故事。

憑藉壯士斷腕的勇氣和鳳凰涅槃的決心,豐都用20年時間,打磨出一個顏值美、大道闊的新城。接下來,這方人將繼續凝神聚氣,修煉城市氣質,演繹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盛大蝶變……

【丰都之“变”】一个丰都两座城,记忆之城与发展之城滋养一方人!

豐都新舊縣城隔江相望。鄭瑞舜 攝

重構骨架

“壯士斷腕”舉城南遷

73歲的陳朝芳,出生在豐都長江北岸樹人鎮。20年前,三峽工程蓄水,她揮別老屋,舉家搬遷來到南岸新縣城。

多年來,沿長江走一走,俯瞰江水滔滔,遙望名山蔥鬱,已成為她的習慣——河對面,有陳朝芳的大半生的回憶和眷念。

“新中國成立時,老縣城只有上河街、下河街兩條街,街上一間公共廁所。”談及豐都老城,陳朝芳印象最深的,是“方便”問題。小時候和父母進城玩,公共廁所外的長隊和排隊人的窘迫,常引得陳朝芳哈哈大笑。

實際上,除了基礎設施配套匱乏、規劃落後,豐都老縣城也相當狹小侷促——總面積不到一平方公里。

【丰都之“变”】一个丰都两座城,记忆之城与发展之城滋养一方人!

豐都古城城標。鄭瑞舜 攝

“三峽工程動工後,老城建設就基本停止。差不多2000年開始,就有人陸續搬走了。”陳朝芳回憶。

2001年9月8日8時30分,豐都舊縣城人民廣場19響禮炮轟鳴。喧囂過後,浩浩蕩蕩的人流、物流湧過長江一橋……這座千年老城如“壯士斷腕”,一路南遷。

此時的豐都南岸,幾乎是一片“白紙”。從主要種植菸葉等農作物的阡陌山野,搖身變成描繪現代化都市的圖紙,需要規劃先行。

“新城依山傍水,沿江岸呈帶狀規劃。由三合鎮所轄的王家渡中心區、龍河工業區、丁莊溪工業區和名山鎮所轄的新城小區組成。”豐都縣規資局工作人員楊勁松介紹。

新縣城規劃了“六橫十縱”主次幹道,商業中心、產業園區、居民生活區、城市休閒區等功能組團一應俱全。

“其中‘六橫十縱’中的名山大道和平都大道,寬度都修到了40米,成為了新縣城兩條靚麗的待客風景線。”楊勁松說。

【丰都之“变”】一个丰都两座城,记忆之城与发展之城滋养一方人!

豐都縣城新貌。陳勇 攝

落後的城市骨架雖然被重新構建,但城市精神和千年文脈卻在賡續中傳承下來。通過古城修復工程,千年豐都的歷史文化、原老城中的重要建築物等,都將重新恢復,並與名山景區一起,形成文化旅遊大景區。

精耕管理

“火眼金睛”瞄準城市亂象

如今的豐都城區,林茂花香,綠擁翠繞。和所有現代化城市一樣,這裡有集商業、休閒為一體的中心廣場;道路兩旁是比肩爭高的銀行大樓和星級酒店,玻璃外牆和LED屏幕一面比一面耀眼。

截至目前,豐都新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16.8平方公里,縣城人口達17萬,城鎮化率達到47.36%。

【丰都之“变”】一个丰都两座城,记忆之城与发展之城滋养一方人!

新城高樓比肩。何良樹 攝

隨著城市設施配套逐步完善,“一座城市,三分建,七分管”的問題浮上眼前。

“2000年,豐都只有兩名城管執法人員,加上臨時聘請的人員,也不過10來人,專業隊伍十分匱乏。”豐都縣城管局副局長陳祥龍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這已經明顯跟不上“城長”的速度。

“老縣城只有一個公園供人們休閒,新縣城公園和休閒廣場多達10餘個。”陳祥龍介紹,2001年,豐都縣城管辦公室正式成立。

【丰都之“变”】一个丰都两座城,记忆之城与发展之城滋养一方人!

名山街道。何良樹 攝

到如今,不僅城管隊伍擴大了十倍,管理水平也不斷提升。

“隨著居民素質的提高,大家參與城市治理熱情高漲。”除了城市面貌的直觀改變,陳祥龍最有感觸的還是城市文明的提升。

他拿出手機,由出租車司機、社區網格員和城管志願者組成的微信群中,不時有新消息彈出:“濱江路12號一扇窗戶懸在高空十分危險,請及時處理”“移民公園一張休閒長椅遭到損壞,請安排人員前來更換”……

“諸如此類細枝末節的城市管理問題,每天可以收到近十條,我們看到就可以立即交辦。”陳祥龍說道,豐都縣城管局將這個微信群命名為“火眼金睛”。

【丰都之“变”】一个丰都两座城,记忆之城与发展之城滋养一方人!

灑水車清掃街道。藍光明 攝

正是在成千上萬市民的“火眼金睛”監督下,豐都的城市面貌越來越美麗。

近年來,豐都城市主次幹道、背街小巷及支路車行道油化率達98%以上,新建城市廣場10餘萬平方米,改造城市廣場20餘萬平方米、鋪設人行地磚50餘萬平方米。更新改造城市主次幹道、背街小巷照明燈飾4000餘套,城市路燈安裝率達100%。先後通過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驗收。

【丰都之“变”】一个丰都两座城,记忆之城与发展之城滋养一方人!

提靚氣質

圍繞“山城、江城、水城”定位闊步向前

長江濤聲攜來豐都昨天的記憶,千年名山見證豐都今天的崛起。

濱江公園濃蔭遮碧水、綠樹抱白樓,是貫穿城區的綠色長廊;站在名山高處眺望,則可以將豐都的城市新姿盡收眼底。

身處這樣一幅充滿魅力的城市畫卷,讓人很難想象,這座現代化城市畫卷的起筆之處,在20年前卻幾乎還是一張白紙。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丰都之“变”】一个丰都两座城,记忆之城与发展之城滋养一方人!

數字城管系統。豐都縣委組織部供圖

“如今豐都城市的變化已經翻天覆地,無論是城市建設品質的‘硬環境’,還是城市管理水平的‘軟實力’都得到了巨大提升。”陳祥龍有感而發。

在這張“小而美”的畫紙上,16.8平方公里的嶄新城區,正圍繞“山城、江城、水城”定位,以“一江兩岸六組團”城市發展格局闊步向前。

據統計,豐都縣城已經建成自來水廠6個、汙水處理廠4個、大型垃圾處理場2個;共有全日制中小學11所、大型醫院5家;體育場、體育館、電影院、圖書館等城市大件一應俱全;朝華文化公園、濱江公園、宏聲文化廣場、八一廣場、移民廣場、濱江長廊、體育館等休閒健身娛樂場所如珍珠散落。

【丰都之“变”】一个丰都两座城,记忆之城与发展之城滋养一方人!

長江二橋下的豐都夜景。陳勇 攝

“當前,豐都堅持‘東進、西拓、南擴、北優’的城市發展方略不動搖,山水、山地城市的發展風格不動搖,城市聚氣的發展路徑不動搖,以人為中心,載人接財,經營好城市。”新時代豐都將加快營造美麗環境,提升城市資源價值,全力打造濱江魅力城市。

【丰都之“变”】一个丰都两座城,记忆之城与发展之城滋养一方人!【丰都之“变”】一个丰都两座城,记忆之城与发展之城滋养一方人!
【丰都之“变”】一个丰都两座城,记忆之城与发展之城滋养一方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