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的“天使之城”:壁畫中的天使是愛神嗎?是羅馬人的作品嗎?

樓蘭古國已經在19世紀就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昔日絲路上那個繁花的都市展現在人們面前。但是還有一座古城遺址也在漫漫黃沙中露出了面目,用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吸引著人們的眼球,它就是距離樓蘭遺址一百多公里的米蘭遺址。

西域的“天使之城”:壁畫中的天使是愛神嗎?是羅馬人的作品嗎?

米蘭遺址

一、米蘭遺址長什麼樣?

在若羌縣城向東八十公里處的米蘭河畔有一座古城——米蘭,又被音譯為磨朗,也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鎮。據考證,這裡就是古鄯善國的國都伊循城,也是漢唐時期重要的屯田之地。

毫無疑問,米蘭古城最早的發現者還是斯坦因,他在1906年12月去往羅布泊的路上發現了這座古城,在綿陽四公里左右的土地上散佈著十四處大小佛寺、佛塔和古代耕地屯田的遺址。主要的遺存有城廓、兩座佛寺及墓地,在孤獨的荒原裡默默接受著時間的侵蝕,無聲的訴說著曾經絲路上的輝煌。

在對米蘭古城考察的過程中,一座外方內圓的土坯佛塔的環形過道里斯坦因見到了彩繪的護壁壁畫。他驚歎道:“在崑崙山南北各處所見任何古代美術繪畫作品中,以這些壁畫的構圖和色調最近於古典的作風,完全睜開的大眼靈活地注視,小小微斂的唇部的表情,把我的心情引回到埃及托勒美同羅馬時期木那伊墓中所得畫板上繪的希臘少女以及青年美麗頭部上去了。”

到底是什麼樣的壁畫讓見多識廣的斯坦因如此刮目相看呢?正是現存於英國倫敦大不列顛博物館的七塊“有翼天使”的壁畫。當時的這座佛塔已經塌毀,很多壁畫已經破碎,在這還不得不感謝斯坦因,要不是他將較為完整的七副壁畫割下拿走,世人可能就見不到這些精美的藝術品了。

西域的“天使之城”:壁畫中的天使是愛神嗎?是羅馬人的作品嗎?

有翼天使(現藏於大不列顛博物館)

二、“有翼天使”是誰?

在斯坦因探索之後又過了八十餘年,1989年秋新疆文物考古研究員王炳華一行四人才來到若羌的米蘭遺址考古,並幸運的發現了另外兩幅“有翼天使”的畫像,與斯坦因帶走的很是相似,可以斷定出於同一畫師之手。

令人意外的是,這些發現的“有翼天使”畫像並不是壁畫的主要部分,因為它們都處在護壁的下方,而上方所繪製的佛傳、本生故事畫才是主要部分,但是很可惜現在已經看不到了,也只能從這些活靈活現的“有翼天使”的目光裡來感受主要部分壁畫的魅力了。

這些“有翼天使”的有著展開的漂亮雙翼,穿著披肩的紅色衣衫,西餐濃重的雙眉加上大大的雙眼,專注的看著左右兩個方向,透出一種歡樂明快的神情。特別神奇的是,但你從迴廊經過的時候,不管是向左還是向右看這些天使,他們的目光都會與你形成對視。

每發現一個藝術品都要探究一下人物是誰,那麼與你對視的“有翼天使”又是誰呢?

斯坦因給出的答案是“有翼天使”就是希臘神話中的愛神厄洛斯,也就是古羅馬神話中的丘比特。在古老的西方藝術中,厄洛斯被被描繪成長著翅膀的美貌青年,直到後來猜猜亞歷山大的作品中變成了一個淘氣的孩子。

要想考證米蘭遺址中的“有翼天使”到底是不是愛神厄洛斯,就要從造型風格及繪畫技巧談起。

西域的“天使之城”:壁畫中的天使是愛神嗎?是羅馬人的作品嗎?

有翼天使

首先,在造型風格上,斯坦因曾經驚歎在一個荒廢了十幾個世紀的中亞佛教廢墟里居然有古希臘風格的肖像畫。這些天使的面部明顯有著歐羅巴人種的特點,尤其是眼睛,所以天使應該就是厄洛斯。

蛋彩繪在一種薄薄的一層帕里斯泥土,這層泥被嫻熟地鋪在黃圖背襯上。在白色的帕里斯泥表面,塗有用氧化鐵製成的淺紅色顏料。是在泥層未乾時塗上的,以充作底色。這種薄薄一層塗有氧化鐵顏料的帕里斯泥作為背襯的方法,在和田地區一直沿用到唐代。——斯坦因《路經樓蘭》

其次,斯坦因推斷這些壁畫的畫法為一種叫做“蛋彩畫”的繪畫技巧,就是用蛋清代替水或其他材料當做媒介的一種作畫方式,這種繪畫技法在古希臘和早期基督教藝術中常常用到,所以也就說明畫師有可能受到西方藝術的影響,把愛神畫下來。

但是對於斯坦因的看法,國內的專家卻持不同的觀點。著名考古學家閻文儒先生完全排除外來造型風格的說法,他認為“有翼天使”的繪畫技法是來自於中原的“彎弧挺刃”、“其勢環轉”、“勾綽縱掣”等,並且“有翼天使”其實就是一種源於漢代畫像石中的“羽人”迦陵頻伽,也就是敦煌壁畫中的飛天。

西域的“天使之城”:壁畫中的天使是愛神嗎?是羅馬人的作品嗎?

壁畫

“有翼天使”到底是誰的爭論一直在進行著,直到意大利藝術史家馬里奧·布薩格里提出“有翼天使”壁畫的造型風格受到犍陀羅造型風格影響的觀點,天使的身份推斷才有了新的方向。他還認為“全部出自同一畫師之手,或者無論如何也是同一個巡迴畫家小組(可能是由一個畫家和他的弟子們組成)。

此種明暗對照法是藉助於一層塗於強光處的弱而清晰的顏料層所取得。這種發放以前在一些希臘繪畫和鑲嵌圖畫中曾被採用過,而在拜占庭藝術和大馬士革鑲嵌圖中則沒有。”

馬里奧·布薩格里的這種說法得到了國內外學界的肯定,國內的學者也認為“有翼天使”的造型是受到了希臘文化式犍陀羅藝術的影響。那麼,“有翼天使”壁畫其實是一個“混血兒”。可犍陀羅藝術是如何影響到這個中亞腹地的絲路重鎮呢?

西域的“天使之城”:壁畫中的天使是愛神嗎?是羅馬人的作品嗎?

壁畫

三、犍陀羅藝術究竟是什麼?

為什麼說米蘭遺址的“有翼天使”壁畫和犍陀羅藝術有關呢?我們就從犍陀羅開始說起。犍陀羅國是公元前六世紀位於現在阿富汗東部和巴基斯坦西北部興都庫什山一帶的古國,在一些古籍文獻裡還被叫做“乾陀羅”、“犍陀衛國”等,是印度大陸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犍陀羅國曾被波斯征服,成為邊區的一個省。公元前338年時,馬其頓國家建立,腓力二世的兒子亞歷山大東征,攻滅波斯,他的征服慾望並沒有得到滿足,而是繼續向東遠征印度。經過海達斯佩斯河會戰之後,印度國王波拉斯宣佈效忠。亞歷山大調轉馬頭開始了西歸。但是許多希臘人奉命來到這片土地上安家落戶,希臘文化藝術的種子也就播撒到了這裡。

西域的“天使之城”:壁畫中的天使是愛神嗎?是羅馬人的作品嗎?

貴霜武士

隨著一個名叫旃陀羅笈多揭竿而起,推翻了馬其頓人和難陀王朝的統治,建立了孔雀王朝。

後來又被擊敗大流士的亞歷山大大帝的希臘所征服。公元前四世紀末併入孔雀王朝的版圖。公元前三世紀被大夏國統治,後來才到了貴霜帝國統治時期。在阿育王的支持下,佛教成為了孔雀帝國的國教,開始鼎盛發展。但那時候的佛教多為小乘,並不提倡造像崇拜。

孔雀王朝之後,公元一世紀,由大月氏人建立的貴霜王朝興起,犍陀羅也在其統治範圍內,這裡的佛教在迦膩色迦王一世的支持下興盛,此時的佛教已經進入大乘,逐漸出現了受到希臘寫實藝術影響的高大佛像,在這些佛像上可以看到諸多希臘雕塑的影子,而在馬其頓人統治時期定居於犍陀羅地區的希臘人就起到了很大作用。

隨著佛像的建造,這種經過本土化的藝術擴展到建築、繪畫等領域,經過幾個王朝的統治,犍陀羅藝術中吸收的不僅僅是希臘藝術,還有波斯、印度等文化的元素。

這種獨特的犍陀羅文化在全世界的影響巨大,比如在我國的莫高窟、麥積山石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中的雕像就是中西合璧的古代藝術瑰寶,另外還有舉世聞名的阿富汗巴米揚大佛等。

西域的“天使之城”:壁畫中的天使是愛神嗎?是羅馬人的作品嗎?

早期佛像

四、米蘭“有翼天使”和犍陀羅藝術的關係

米蘭遺址的“有翼天使”到底和犍陀羅藝術有著怎樣的聯繫呢?

犍陀羅藝術在印度產生之後,一方面隨著佛教的向北傳播,貴霜王朝的駝隊商旅首先來到了西域地區;另一方面隨著迦膩色迦王時候,貴霜王朝出現內亂,在政治鬥爭中的失敗者流落到了于闐和鄯善等地。而米蘭古城作為絲綢之路上的重鎮,這裡的佛教建築和壁畫受到犍陀羅藝術影響是必然的的。

藝術文化的傳播是永不止步的,經過米蘭,犍陀羅藝術又傳到了西域的佛教中心龜茲,在現在發現的蘇巴什佛寺、克孜爾千佛洞的塑像和壁畫中,無論是構圖還是藝術手法上都用犍陀羅藝術的痕跡。犍陀羅藝術甚至影響著隋唐時期的中原繪畫,可見其影響力之大、影響面之廣。

在米蘭遺址的“有翼天使”壁畫上還有一個細節充分說明這些壁畫與希臘化犍陀羅藝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那就是在壁畫中白象身上用怯盧文的一個簽名。簽名的意思是“此畫是提塔(Tita)的作品,酬勞為般摩伽錢三千”,斯坦因曾說這個提塔(Tita)很可能就是羅馬人名提塔斯(Tiuas)本地化了的譯名。

西域的“天使之城”:壁畫中的天使是愛神嗎?是羅馬人的作品嗎?

大孥太子本生圖局部

雖然不知道提塔到底是不是羅馬人或者希臘人,但是至少是一個已經希臘化了的犍陀羅人吧!而當時鄯善國的人民是多民族集居的,有中原漢人、也有犍陀羅人、有印度人,還有當地的西域人。所以,文化也是混合型的,在米蘭遺址的壁畫中還能找到受漢文化影響的雲氣紋等紋飾圖案。

結語

在古絲路上的繁花已經落盡,昔日的佛塔、城牆也成為了黃沙裡的斷壁殘垣,留給我們的只有那些精美的壁畫雕像,還有那超脫的微笑和篤定。但是在今天的世界格局發展中,不同的文化還在交流交融中,共同構建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