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古國,情仇交錯的漢匈博弈,催化斬首行動

樓蘭古國,情仇交錯的漢匈博弈,催化斬首行動

歷史上,有一個小國名為“樓蘭”。古怪的雅丹地貌,漫天的風沙,沒有迴音的空洞構成了一個死寂的世界,這就是樓蘭。

樓蘭像個蒙著面紗的神秘女子一般,關於它的出現,關於它的滅亡,我們總找不到恰當的說法去解釋它。

在這片塞外的神秘土地上,發生了許許多多為人知抑或者不為人知的神秘故事,愛恨情仇交錯在一起,隨著風沙掩埋在歷史的塵埃裡,今天大白就跟大家聊一聊樓蘭發生過的斬首行動。

一、 搖擺不定的樓蘭

樓蘭也曾是上天的寵兒,在滿是風沙的沙漠裡誕生的奇蹟國家,在西域三十六國中也算是個排的上名號的“大國”。

樓蘭古國,情仇交錯的漢匈博弈,催化斬首行動

可是很遺憾的是,所有的東西都存在著相對物,比起漢朝以及匈奴來說,樓蘭簡直是個不值得一提的“小國”。

很不幸的是,樓蘭的地理位置是夾雜在漢朝和匈奴中間的,從大國的立場來說,讓小國站隊是有利於自己國家的威望和統治的。

公元108年,正處於漢朝時的鼎盛時期,此時大漢命運的掌權者是漢武帝。漢武帝是一個名垂青史的人物,關於他的事蹟,大家應該也多有了解。

就在這一年,漢武帝派遣大將軍趙破奴攻打西域小國,其中就包括了樓蘭,彼時的樓蘭全城只有人口13000多人,這個微小的數字怎麼可能抵抗來自東方強國的攻擊呢?

於是乎,在與大漢的較量中,樓蘭簡直是不戰而降,就連他們的樓蘭王也被漢軍抓住。迫於無奈之下,樓蘭選擇向漢朝稱臣,並送了一位王子作為人質到長安。

樓蘭古國,情仇交錯的漢匈博弈,催化斬首行動

匈奴也是個事多的民族,眼看著樓蘭向漢朝投降,他們也開始了攻打樓蘭的行為。結果可想而知,樓蘭戰敗,也向匈奴送了一位王子當人質。

二、 漢匈博弈

漢朝是個大國無疑,但是大國也會有疲倦期。漢武帝晚年時期,朝廷上下爆發了巫蠱之案,被牽涉其中的官員人數眾多,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飛將軍”李廣,李廣在家人被殺之後決定叛逃匈奴。

朝廷的混亂會帶來社會的不安定和統治的薄弱,儘管如此,漢朝還沒到了大廈將傾的地步。為了緩和社會的緊張感,漢朝拋棄了對外擴張的政策,而是沿用回了“文景之治”時的修養生息政策,對於附屬國的管理也逐漸鬆懈下來。

樓蘭古國,情仇交錯的漢匈博弈,催化斬首行動

匈奴是個會見針插縫的國家,眼見漢朝勢弱,便加緊了對西域各國的滲透。他們利用兵力壓制掠奪西域小國財產,本來這是一件國家博弈之間常有的事,關鍵在於這些被掠奪的財產多數是來自於漢朝的物品回贈。這就相當於拿著漢朝人的錢去貼補匈奴。

其二,本來錢財乃身外之物,仇恨還不至於上升於打戰地步,但是西域許多小國是不知廉恥,只知利益的小國。他們在匈奴人的教唆下,搶劫並殺害漢朝過路商人,截取他們的財物。

三、 斬首行動

一為尊嚴,二為性命,樓蘭等國的所作所為已經觸犯到了漢族人的底線,出兵成了不二之選。在漢昭帝的支持下,傅介子即將完成大漢史上一次絕無僅有的刺殺活動。

樓蘭古國,情仇交錯的漢匈博弈,催化斬首行動

傅介子在西域的第一個落腳點是龜茲,剛好碰上匈奴使者團在龜茲“做客”,傅介子就毫不客氣地殺掉了匈奴使者,並修理的一番龜茲國王。

從龜茲出來後,傅介子帶領十三個勇士將去完成一場斬首行動。剛進樓蘭宮殿的傅介子和他的部下們就遭受到了樓蘭王的輕蔑態度,此時的樓蘭王是當初到匈奴做人質的王子安歸,毫無疑問,安歸是位親奴派。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句話在普通人身上成立,在國王身上也成立。傅介子面對安歸輕蔑的態度並沒有流露出不悅之情,反而對安歸說:“我這裡有著從漢朝帶來的絕世財寶,只能給你一個人看。”

樓蘭古國,情仇交錯的漢匈博弈,催化斬首行動

安歸一聽,馬上屏蔽眾人,單獨和傅介子及部下處在一個密室中。結果可想而知,安歸命喪刀下。

殺掉國王的傅介子鎮定自若地走到樓蘭朝臣前,大喊:“王負漢罪,天子譴我來誅王,當立更前太子質在漢者。漢兵方至,毋敢動,動,滅國矣。”

從此,樓蘭便重新歸順於漢朝。不得不說,傅介子真乃一介神人,憑著十三個人的力量也敢去刺殺一個國家的國王,哪怕樓蘭只是一個小國。

我們通常都會說以小見大,從傅介子身上,我們彷彿可以看到漢朝強盛的原因了,個個皆如此勇猛,豈有不力哉?

兩軍博弈往往犧牲的都是小國的利益,但是有時候利益的犧牲並不是被迫的,而是來自於小國自身的選擇,立場搖擺不定的國家常常會被歷史的潮流所拋棄。

就像今天的樓蘭故事一樣,我們只能通過風沙中的建築和寥寥的文字記載去窺探這座城的故事,去看漢匈之間多年的博弈,和那些熠熠生輝的人物。

作者介紹:大白,歷史研究者,帶你品古代之史,悟現代之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