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野火引發霧霾危害 蘇門答臘村落反思傳統農法自主禁燒

過去的三個月間,印尼南蘇門答臘省野火肆虐,導致該省大部分地區籠罩著濃濃的霧霾。由於擔心船隻碰撞發生危險,穆西河上濃煙瀰漫時,船伕會暫停工作。煙霧不但會沾在衣服上,更會影響航行方向的能見度。

“野火讓我們難以生活。”9月初,該省首府巨港外穆西河上Upang Ceria村村長哈米德(Abdul Hamid)告訴Mongabay記者:“霧霾使我們感到不適,而且寸步難行。”

9月巨港機場的能見度下降到只有幾百米,印尼飛航當局重新安排了許多國內和國際航線。新學年剛開始不久,這座城市的學校就關閉了好幾天,影響了孩子們受教育的時間。

世界資源研究所(WRI)火災衛星資料顯示,9月南蘇門答臘共有22,000多個火災警報,佔全印尼警報總數的9.3%。三個月前旱季開始後,這裡就陸續發生火災。

大火在印尼廣闊的泥炭沼澤地區很容易擴散,該地區許多積水地已被排幹供農業使用。儘管這種做法是非法的,許多農人還是使用火來清理土地和施肥。

雨林野火引發霧霾危害 蘇門答臘村落反思傳統農法自主禁燒

Upang Ceria居民展示他在穆西河支流Demang Lebar Daun所捕獲的蝦子。地方上希望透過溪流之旅等活動,吸引觀光客造訪。照片來源:Nopri Ismi攝,Mongabay提供。

不過,2015年厄爾尼諾現象釀災後,該省不少村莊已開始設法避免用火。當時由於旱季特別長,超過50萬的印尼人因霾而生病。“這三年我們沒有發生任何火災,”哈米德說,“幾乎每個人都不再燃燒草和稻杆了。現在這些材料會被堆肥,製成肥料。”

Upang Ceria位於穆西河岸邊,土壤主要是泥炭土,2500名居民生活在面積25平方公里(10平方英里)的土地上。穆西河往海口流向蘇門答臘島東海岸外的邦加錫採礦島。

過去這裡許多村民用火焚燒土地以種植農作物和樹木,但哈米德說,現在人們怕被警察或軍方逮捕,不再這麼做。

野火造成的連鎖反應之一影響當地食品供應鏈。不過,Upang Ceria穆西河附近沒有火災,社區仍然可以在河岸紅樹林沼澤中捕魚。

Gelebak Dalam村位於Upang Ceria下游約50公里(31英里)處。2,000名村民生活在稻田和橡膠園之間。

Gelebak Dalam村長桑尼(Hendri Sani)也觀察到,用火造成的風險讓村民有所警覺。桑尼說,自從2015年發生東南亞霧霾危機後,這裡的人們已經開始互相警告不要露天焚燒。

“我們必須放棄這個傳統,因為它不利於環境。現在情況不同了,政府已禁止這麼做。”桑尼解釋,對Gelebak Dalam的農民而言,用火是一種根深蒂固的農法,直到最近才有所改變。

有重型機具提高工作效率,讓社區有餘力將草、稻杆和其他農業剩餘物埋入臨時的垃圾掩埋場。桑尼說:“我們只要用挖土機將這些物料全部堆到洞裡就行了。”

在Upang Ceria的上游地區,由於有Banyuasin地區政府的支持,長者們正在將該村規劃成生態旅遊目的地。哈米德希望向觀光客介紹近期的環保措施,以及Upang Ceria身為古國室利佛逝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在一千年前是如何蓬勃發展。“我們將主打Demang Lebar Daun河和Sekoci島導覽,”哈米德說。

雨林野火引發霧霾危害 蘇門答臘村落反思傳統農法自主禁燒

在穆西河紅樹林旁捕魚的居民。照片來源:Nopri Ismi攝,Mongabay提供。

另一個想法是覆育穆西河沿岸的紅樹林。

“這裡的大多數紅樹林都已經消失了,因此我們將在Banyuasin區政府的幫助下重新種植,”哈米德說。Gelebak Dalam地方政府也希望將這裡打造成旅遊景點,同時繼續改革當地的農業規範。

桑尼說:“如果可以提供農民技術和科學方面的支援,我們的農業會更先進,而且不用火。所以我打算以信貸的方式購買挖土機來幫助社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