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初心、擔使命 奮力走好岳陽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守初心、擔使命 奮力走好岳陽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全省人居環境整治現場推進會上,省委副書記烏蘭等在市委書記劉和生的陪同下觀摩屈原管理區。

守初心、擔使命 奮力走好岳陽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我市農業產業化特色小鎮的辣椒文化節現場。

守初心、擔使命 奮力走好岳陽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羋月故里,詩畫河市。

守初心、擔使命 奮力走好岳陽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G240“鄉味長廊”開園系列活動的火爆現場。

今年初,我市在20個農業產業化特色創建鎮中,首批授予臨湘市羊樓司“竹器小鎮”、華容縣三封寺“芥菜小鎮”、君山區錢糧湖“龍蝦小鎮”……

果蔬採摘、農耕漁樂,蝦蟹美食、舌尖誘惑,麋鹿追逐、江豚嬉戲,四季花海、珍禽約會,龍窖山莊、瑤族情意,張谷英村、旺無不極……“北京市民遊岳陽”“百萬武漢市民遊岳陽”等活動中,遊客們情不自禁地說,如詩如畫的G240“鄉味長廊”才是令人嚮往的詩和遠方!

“婚事新辦,喪事簡辦,餘事不辦。”“村(居)的事情村(居)辦,屋場的事情屋場辦,村民的事情村民自己辦。”“有章理事,有錢辦事,有人管事。”

……

這是我市農口戰線銳意改革、創新發展取得的部分階段性成果。壯麗七十年,奮鬥新時代。70年來,我市 “三農”工作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輝煌燦爛的成就。農業總產值從1949年的1.44億元到2018年的538.14億元,增長372.7倍;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58年的40元到2018年的15513元,增長386.8倍。

近年來,市農業農村局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岳陽發展“一三五”基本思路和上級部門決策部署,團結帶領全市農口戰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研判形勢、搶抓機遇,按照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方針,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打出了一套農業產業、人居環境和基層治理的“組合拳”,成功走出了一條具有岳陽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如今,我市農業產業越來越強了、人居環境越來越美了、基層治理越來越優了,全市農村面貌更是煥然一新了。我市農村“空心房”整治新模式獲評全國“改革開放40年地方改革創新40案例”;人居環境整治等相關經驗,《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等國家級權威媒體先後重點推介;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現場推進會在我市召開,會議向全省重點推介了“岳陽模式”……

農業產業越來越強了

2月13日召開的市委農村工作暨市縣鄉負責幹部大會,首批授牌了“竹器小鎮”“芥菜小鎮”“龍蝦小鎮”三個農業產業化特色小鎮,這標誌著全市20個創建鎮第一批成功創建3個,也宣告我市農業產業化特色小鎮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去年9月,我市出臺了《農業產業化特色小鎮建設工作方案》,要求3年內,創建10個左右產業強、環境美、品牌響、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的農業產業化特色小鎮。為此,市農業農村局不斷創新工作的方式方法,以農業產業化特色小鎮建設為抓手,按照“一縣一特、多縣一特”的思路,強化市場需求導向、質量效益導向,突出基地建設、品牌培育和園區打造,強力推進糧油、蔬菜、茶葉、畜禽、水產、楠竹等6大百億產業,成效顯著。

——特色小鎮各展其長。平江縣加義鎮被納入2019年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華容縣三封寺鎮被評為全省特色農業小鎮,汨羅市長樂鎮、臨湘市雲湖街道被納入省特色產業小鎮建設名單。截至目前,20個創建鎮主導產業產值佔比農業產值均超過三分之一,帶動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92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55家,特色小鎮成為全市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現代農業持續發展。2018年,全市糧食總產321萬噸,比1949年增長4.4倍;水產品產量達52.2萬噸,比1949年增長63.4倍,並從1989年開始連續28年居全省第一位;農業機械總動力達650萬千瓦,比1978年增長11倍;全市2714家農產品加工企業總產值達1622億元,居全省前列;現有省級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55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2個。

——基礎設施持續改善。截至2018年底,全市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317千公頃,比1949年增長203.6%;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317.2萬畝;農村用電量6544億千瓦時,人均用電量0.27萬千瓦時,比1978年分別增長51倍、79倍。1978年以來,全市新改建農村公路10784公里。截至目前,行政村光纖通達率100%,4G覆蓋率99.8%; 23個鄉鎮政府駐地已建汙水處理廠,105箇中心村汙水處理設施與美麗鄉村同步建成。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由“糧豬獨大”逐步向糧經飼統籌、農牧漁結合轉變。到2018年底,全市高效經濟作物達373.5萬畝,產值佔比種植業超過60%,牛羊等草食動物和水產品也快速發展。2019年,全市生態高效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80萬畝、產鮮蝦8萬噸,華容、臨湘、君山入圍2018年全國小龍蝦養殖產量前30名;全市芥菜種植面積達30萬畝,華容縣成為全國最大芥菜生產區。

——綜合改革持續推進。1982年,我市開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016年,全面推動農村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2018年底,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農村土地承包的政策得到落實,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進一步鞏固和完善。截至2018年底,全市流轉耕地總面積達248.7萬畝,佔家庭承包耕地的56.1%,累計發展家庭農場3007個,登記註冊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6086家。

人居環境越來越美了

公路油化,沿線綠化,建築美化,幹道亮化,小遊園、小廣場恰到好處地“點化”,一批批屋場和村(居)先後示範化……美麗鄉村,如詩如畫,如此“花”“畫”世界誰不向往?!

看麋鹿追逐、觀江豚嬉戲,玩飛行體驗、宿房車營地,賞四季花海、與天鵝親近,擊鼓龍舟賽、激戰“藍墨水”,背《岳陽樓記》、誦《九歌》《離騷》,饞蝦蟹美食、飽舌尖誘惑,才果蔬採摘、又農耕漁樂……天下洞庭,樂遊岳陽,如此激情熱遊,誰能抗拒?

難怪“北京市民遊岳陽”“百萬武漢市民遊岳陽”等活動中,遊客們總是情不自禁地說,如詩如畫的G240“鄉味長廊”才是令人嚮往的詩和遠方!

近年來,我市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鄉村振興的第一仗來打,用半年時間集中攻堅,做到全員發動、全民參與、全域覆蓋,基本實現了村莊“乾乾淨淨、整整齊齊、清清爽爽”的目標,有的還漂漂亮亮,甚至成了美麗鄉村遊的網紅打卡新熱點。

——大搞小困難、小搞大困難。周密部署,年初全市三級幹部大會專題動員部署,隨後組織鎮村主職攻堅培訓和大規模、高頻次的外出學習取經。高位推動,堅持四級書記共同抓,市委書記和市長負總責、親自抓,市裡成立高規格的工作指揮部具體抓;縣、鄉、村緊跟步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創新方法,市委選派150名優秀幹部,組成50個工作隊蹲村帶鄉,81個省市駐村扶貧工作隊就地接受任務,縣、鄉、村同步跟進,強化督查考核、定期通報講評、公佈排名、獎優罰劣。

——全方位覆蓋、常態化推進。重點突破,以拆促建、以建促管,全市共拆“四房”2566萬平方米,騰退土地12.7萬畝,建成30棟以上集中建房點258個,完成農村改廁8.2萬戶。全域覆蓋,在G240 、G107等6條交通幹線實行路(段)長制,示範帶動、多點開花,全市1835個村(居)到組到戶無空白,亮點變景點、景點連景區。常態長效,創建衛生保潔、規範建房、移風易俗等三大機制,強化制度管控,實現常態長效。全市村(居)均建立了衛生保潔、規範建房、紅白喜事等理事會。

——向群眾交卷,由群眾評判。明確“四不準”要求,依法依規推進,確保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堅持以群眾為主體、讓群眾當主角,做到民事民定、民辦、民管、民評,把群眾變成了“永遠不走的工作隊”。群眾自發參與“投一個工、做一餐飯、捐一點款”,平江縣三里村貧困戶主動繳納可免繳的環衛費;全市鄉友鄉賢捐資達2.6億元,群眾籌資投勞5億元。村民都說:“人居環境整得好,整出農村新面貌;如今鄉村顏值高,城裡老往鄉里跑!”

——找準小切口,做出大文章。與鄉村旅遊相結合,紮實做好農旅、文旅融合文章,讓鄉村旅遊熱起來、村民口袋鼓起來。與“三大”攻堅相結合,統籌抓好風險防控、治汙拆圍、脫貧攻堅、集中建房、基礎建設等工作。與隊伍建設相結合,把攻堅作為檢驗幹部的“試金石”“賽馬場”,引導黨員幹部大力踐行“一線工作法”,錘鍊一支“一懂兩愛‘三農’”隊伍。今年來,市委先後提拔了12名優秀鄉鎮黨委書記和工作隊長,解決了10名村總支書記事業編制,樹立了鮮明的用人導向,各方面反響良好。

基層治理越來越優了

“廢電池屬於有害垃圾”“舊書包屬於可回收垃圾”……湘陰縣金龍鎮望星村環保理事會主持的“四點半課堂”上,小朋友們對垃圾分類知識對答如流。

81歲的龍振武無償清掃臭水溝8年、76歲的葉軍四無償清掃金桂園社區至4個月後成立物業……汨羅市歸義鎮友誼河社區 “五老”理事會長廖建國說,該社區龍振武、葉軍四式的“五老”很多,任奇智、楊建勳、任升凱、周翠玲、徐正平等都做出了優異的成績。

“‘綠色銀行’搞得好!這可是傳為佳話的新鮮事!!我們都非常擁護!!!”屈原管理區的幹部群眾無不嘖嘖稱讚。

……

這些都是市農業農村局創新基層治理、創建常態長效機制的一個個生動場景。近年來,我市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探索基層治理的有效途徑,通過一系列“組合拳”,不斷打造我市農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注重黨建引領。按照“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要求,成立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任常務副組長的領導小組,市委書記親自謀劃、部署、推動、指導農村創新治理工作。市委在湖南理工學院成立岳陽鄉村發展研究中心,常年開展專題培訓和課題研究;市委組織部制定了《岳陽市紅色頭雁建設工程》《岳陽市推進鄉村組織振興實施方案》,市直相關部門第一時間組建了工作機構,縣、鄉、村及時建立了相應的責任體系,全市迅速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倡導共建共享。大力倡導農民群眾“自己的事自己幹”,讓農村汙水治理、垃圾清運、綠化美化成為廣大農村群眾的行動自覺和日常習慣。平江、屈原管理區等地建立汙水、垃圾處理群眾付費機制;華容縣蓮花堰村洋鴨嶺屋場,群眾自主自發建設美麗屋場,堅持屋場建設佔用土地零補償、工程建設零利潤、投工投勞零報酬;臨湘市馬壠村村民,自己的家園自己建,自願“投一個工、做一餐飯、捐一點款”,通過“三清理”“四拆除”“三提升”,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多方籌措資金。我市已形成人居環境整治的五種籌資途徑:財政安排專項資金,今年來縣級投入已達5.5億元,平江縣按每個村5萬元左右安排,岳陽縣按每人30元安排;將農村“空心房”整治復墾複耕新增耕地指標交易資金用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如岳陽縣投入1.5億元、屈原管理區安排3000萬元;整合項目資金;收取村民衛生服務費,平江向群眾每人每月籌集環衛費5元,貧困兜底戶免收;發動鄉友捐資,汨羅市桃林寺鎮三新、玉林等村引導鄉友出資1000多萬元,屈子祠鎮伏林村湯家屋場能人帶動三天籌資83萬元。

——治陋習樹新風。2017年,我市把“剎人情歪風、治婚喪陋習、樹文明新風”等移風易俗工作作為鄉風文明建設重要抓手;2018年,全市大力推行“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事項不辦”,廣泛宣傳“六提倡六反對”,集中開展“四大整治”行動。截至目前,全市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勸導“無事酒”4萬餘起,人情開支同比減少60%以上。農村民風淳了、環境美了、負擔輕了,幸福感和獲得感明顯提升了!這項工作入選了2018年全國思想文化工作創新案例,《人民日報》、央視專題報道,《湖南日報》、湖南衛視更是全省推介。

“做好新時代農業農村工作,必須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以產業振興為重點,統籌推進‘五大振興’,重點抓好全力‘穩增長’、全域‘提顏值’、全線‘強實力’、全面‘增活力’四項重點工作,為我市加快建設湖南發展新增長極、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和大城市奮力譜寫市農業農村局的嶄新篇章。”市農業農村局長孫志誠對岳陽特色鄉村振興工作信心滿滿!

執筆 李美軍 李丹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