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多彩的茶文化活動,著實反映出宋代北方飲茶之風熾盛的情形

北宋到南宋,長達319年之久。由於受歷朝特別是唐朝的影響,朝茶文化留下了輝煌的一頁,且不論宋朝的茶,制種茶、製茶、飲茶以及茶葉的內外易,只就北宋徽宗皇帝趙估所著《大觀茶論》來看宋朝的茶事活動,窺見一。《大觀茶論》於宋大觀元年(1107),也就是徽宗皇帝登基六年後成書,僅一包括序言和二,不共只有3500字左右,單就篇幅字數來說,實在少得可憐、然其內容意義來說,則不可輕視。

繁華多彩的茶文化活動,著實反映出宋代北方飲茶之風熾盛的情形

製茶

宋代是我國茶業大發展的歷史時期之一,茶在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貿易中佔有重要地位。宋代的種茶地區比較廣泛,與《茶經》所記述的產茶區域差不多淮水以北諸路外,南方諸路皆產茶。據成書於公元987年前後的《太平寰宇記》載宋初期,產茶區主要集中在江南廣大地區,大約有60個州240多個縣均產茶葉西部的川陝地區也是盛產茶葉之地。據《茶葉通史》記載,北宋元豐七年,全國產茶約400萬擔。

繁華多彩的茶文化活動,著實反映出宋代北方飲茶之風熾盛的情形

《茶葉通史》

宋代基本上沿襲了唐代的茶制。早在北宋前期,為了解決軍需和財政因難,行了榷茶制度。北宋中期以前,川陝地區邊境比較安定,無大規模戰事,在東南地茶,川茶得以通商。宋熙寧年間,河用兵,東南地區茶葉可通商,茶則禁榷。南宋時期,國勢日危,國用日貧,川秦買馬,對少數民族的羈靡,皆仰賴茶。宋代實行茶馬互市。因為宋王朝轄區內缺馬,而少數民族地區缺茶,所以當廷就用茶葉到邊境地區換取馬匹,故稱茶馬互市,或茶馬貿易。

繁華多彩的茶文化活動,著實反映出宋代北方飲茶之風熾盛的情形

茶馬互市 繪圖

宋代茶文化,是在唐代茶文化的根基上發展起來的。晚唐時期的茶文化由於仕族的積極參與而達到空前的地步,以至對後來的五代南方閩、吳地區產生極大響。宋代的茶文化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日趨繁榮起來的,及至普通老百姓也開始興趣。在北宋初期,《茶酒論》的出現及流行,標誌著當時茶文化的善及相格,成為宋時民間文娛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茶酒論》的作者以民間喜樂見茶之口,表達了民間對茶的認識已達到相當深刻的程度,使人們感到,風茶行茶道;茶貢帝王,萬國來求,茶業興盛飲茶陶冶情操奉獻於佛,供養彌茶為佛珍供,飲茶羽化成仙。

繁華多彩的茶文化活動,著實反映出宋代北方飲茶之風熾盛的情形

茶文化

宋代鬥茶風的興起,推動了製茶的改進和提高。研膏茶和蠟麵茶的面市,也許正是鬥茶最早也是最好的用茶了。後來又出現了“北苑龍焙茶”。宋太平興國二年,宋太祖為了顯示皇帝的尊嚴,遂詔命在蠟麵茶的茶餅上作了改進,將象徵天子和皇后的龍鳳與花草圖案印在上面,這就是所謂“龍鳳茶”的來歷。值得一提的是,在茶餅的面上印上具有政治象徵的圖象,這在中國茶文化史上尚屬首次,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宋代茶文化向多層次發展的趨勢。經丁謂改進的北苑茶有十多個品種,奠定了宋代貢茶的基礎。

繁華多彩的茶文化活動,著實反映出宋代北方飲茶之風熾盛的情形

宋太祖 繪圖

到了宋代慶曆年間,接任福建轉運使的蔡襄,努力改進北苑茶,不使北苑茶的數量、質量及其影響都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階段,而且在理論上也有所提那麼,這位大名鼎鼎的宋代茶人蔡襄,又是如何改進北苑龍風茶的呢?主要有兩點一是採用嫩芽做原料,以提高其品質;二是在製造上使茶餅力求嬌小,改8餅一斤為餅一斤,俗稱由大團改為小團,外形更顯精雅。從而使北苑茶聲威日盛,博得各階層士的喝彩。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有詩稱:“摘處兩旗香可愛,貢來雙鳳品尤精。”梅堯詩云:“碾破雲團北香,口甘神爽味偏長。”特別是蔡襄所著《茶錄》,從理論上對北茶事進行了總結和規範,成為研究宋代茶文化的經典之一。

繁華多彩的茶文化活動,著實反映出宋代北方飲茶之風熾盛的情形

茶餅

由於宮廷的倡導和文人墨客的推波助瀾,宋代茶事之風大盛。當時作為北宋首的開封,其繁華多彩的茶文化活動著實反映出宋代北方飲茶之風熾盛的情形。據京夢華錄》記載:“開封朱雀門外以南東西兩教場餘皆居民或茶坊”從前朝承襲下的以茶室作為品茗和交往的風習,受到人們的重視,大有發展。南宋臨安(今杭州)飲茶之風更盛,茶肆林立,鄉鎮茶館也有很大發展。《水滸傳》中的王婆茶坊,就有茶、薑茶、泡茶、寬葉茶,煮茶處叫茶局子,燒茶用風爐子,給客人上茶謂之點茶。綜上所述,從徽宗皇帝的《大觀茶論》到范仲淹的《鬥茶歌》丁謂的《北苑別錄》襄的《茶錄》等一大批茶事專著的問世,確實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宋代茶文化的盛況,中也可以窺見宋代茶業的概貌。

《大觀茶論》

《北苑別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