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習慣》: 起於始,行於終,讓你的孩子更接近理想中的孩子

塑造你生活的不是偶爾做一兩件事,而是你一貫堅持做的事。——安東∙尼羅賓

前言:

對於很多人來說,堅持某件事或者想要達到某個目標非常難。其實真的有那麼難嗎?答案是否定的。在孩子的成長中和教育中,我們會遇到很多難題,比如說幫孩子從小養成鍛鍊身體、熱愛閱讀和主動學習等的好習慣總是半途而廢。這個時候,你是否想過,孩子沒能長久堅持,沒能實現目標,也許並不是孩子懶惰,而是採取的行動策略出了問題。如果你想改變,不妨試試微習慣:一個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微習慣》一書是美國斯蒂芬∙蓋斯的代表作,全書詳細詮釋了微習慣策略,並從腦科學和心理學的角度,解釋了人們無法長期養成很多習慣的原因,進而告訴我們養成好習慣的策略:1天1個俯臥撐,1天2頁書,1天寫50字,每天只做一點點的無負擔的習慣養成法。微習慣體系的基礎在於“微步驟”,小到不可思議的一小步,堅持到一定時候,小步的積累可能是一次巨大的跨越,收穫意外的驚喜,也就是所謂的“量變引起質變”,父母從小培養孩子的微習慣,設定一些微小的積極行為,確保它每天完成,持續行動,激發動力,感受成功,提升意志,提升自信,最終養成好習慣,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同時也會對孩子的未來有很大的價值主導作用。

《微習慣》: 起於始,行於終,讓你的孩子更接近理想中的孩子

也許每個父母都在試圖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好。可是讓孩子信心滿滿的立個Flag,卻陷入無法堅持的悔恨當中。長此以往,到最後好習慣也沒有養成,卻對自己失去信心,行動受阻。其實,要想讓你的孩子培養好習慣,始終不渝的堅持下去,請去讀《微習慣》吧,今天我先帶你一起分析一下,如何運用微習慣,才能讓你的孩子更接近理想中的孩子。

作者斯蒂芬∙蓋斯闡述了運用微習慣培養習慣的方法,因為沒有什麼比習慣更重要了。杜克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我們的行為中大約有45%源於習慣。習慣其實遠比45%的比重代表含義重要,習慣是不斷地重複行為,大部分每天都在重複,長遠看,要麼形成好的行為要麼反之。然而養成新習慣的形成時間並不是21天,也不是30天,因為養成的習慣不一樣,每一個人的認真程度就不一樣,刻苦程度也不一樣,所用的時間肯定也不一樣,習慣養成的平均時間應該是66天。比如作者舉例說每天喝一杯水可能屬於21天養成的習慣,但是像100個仰臥起坐這樣具有挑戰性的行為則要幾百天甚至更長時間才能變成習慣。

微習慣是一種微小的習慣,你必須每天強迫自己完成它。微習慣源於少量的意志力,因為往往邁出第一步相當重要,只要給生活不斷注入好的微習慣,壞習慣就會逐漸被邊緣化。

我們仔細想一下,為什麼很多孩子沒有養成好習慣或者是在培養好習慣的路上停滯不前?培養一個習慣真的有那麼難嗎?為什麼孩子不能持之以恆的完成它呢?

在我看來,培養好習慣並非難於上青天,而是我們沒有養成培養好習慣的策略,今天,本文就分析一下《微習慣》的運用以及我對微習慣如何靈活應用到培養孩子的好習慣當中及其所發揮的作用。

一、當你試著開始用微習慣的步驟和方法按照大腦的規律做事時,持久改變其實是很容易的。

作者斯蒂芬∙蓋斯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給我們提供了培養微習慣的好方法,簡單到不可能失敗。作者強調當人們無法堅持某項事情時,往往認為原因在於自己,歸根於意志力薄弱,自己不夠聰明,但其實有問題的並不是他們自身,而是他們行動時採用的策略和方法。

因此,作者認為想要把好習慣堅持下去,我們需要的不是意志力,而是養成習慣的方法。

而微習慣正是作者提供的一套全新策略和方法,運用少量的意志力強迫自己做一件事,幫助人們養成好習慣,用更好的行為方式取代原有的行為方式,從而達成預期目標。

作者提到大腦的前額皮層是個可以理解成長遠利益和結果的管理者,有抑制基底神經節的能力,處理短期思維和決策。習慣的改變就是由基底神經節和前額皮層決定,反覆重複微步驟,獲取正面反饋,增加更多的行動能力,提升自我效能感,持久改變也是很容易的。

父母及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可以運用微步驟,運用少量的意志力認真完成它,再難做到的事情也會變得迎刃而解,長期的堅持就是一種好的習慣,才是通向成功的王道得前提。

二、如果你想持久改變,動力並不是可靠策略。

《微習慣》一書是一本很好的自控力手冊,我們要了解大腦如何工作,培養習慣時,動力策略遠沒有意志力策略有效,通過意志力策略每天只做一點點的方法一定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作者提到動力不可靠是因為它以人的感受為基礎,感受受很多因素影響,比如健康、血糖水平等,所以動力並不是可靠策略。

微習慣的意志力策略可以幫助人提升動力。強迫自己用意志力採取行動比努力激發意志力好很多,因為意志力可以像肌肉一樣可以被強化,動力卻可能在實施計劃中的某一步被削弱,因此無法預測,不適合制定計劃。而運用意志力策略可以安排具體的時間表,然後行動起來。

事物總是各有利弊,作者提到損耗意志力有5個因素:努力程度、感知程度、消極情緒、主觀疲勞和血糖水平,這5大障礙可以根據動力激勵、自控力任務訓練和補充血糖做法提升損耗人們的自控力,如果可以成功克服,我們就可以走向成功。

如果作者在一步步完成自己的微計劃時是運用動力的,也不能成功,正因為他在實踐中給我們剖析了意志力策略比動力可靠,才能幫助我們持久改變,達到想要的結果。

《微習慣》: 起於始,行於終,讓你的孩子更接近理想中的孩子

三、怎樣開始培養微習慣?

作者用8步教我們如何一步步選擇和執行自己的微習慣,請你現在就把自己的習慣用紙和筆下下來,分解成單一的微計劃和多項微計劃,把它們變成小到不可思議的一小步,每天重複小到不可能失敗,實現了微目標,意味著離完成目標更進一步。

具體培養微習慣方法如下:

《微習慣》: 起於始,行於終,讓你的孩子更接近理想中的孩子

四、培養微習慣的過程需要注意什麼?

微習慣的策略就是強迫自己每天完成1-4個小到不可思議的計劃,如果你發現微習慣很難取得進步,很可能就是違背了以下中的任意一條或者若干條規則。

《微習慣》: 起於始,行於終,讓你的孩子更接近理想中的孩子

五、談談微習慣運用到怎樣培養孩子的習慣及其重要性。

美國著名教育家曼恩說:習慣彷彿是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

父母幫助孩子培養好習慣要用加法,矯正壞習慣則需要用減法,逐步減少不良行為的次數。

習慣不是一般行為,而是一種定型性行為。

兒童時期是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即幼兒時期養成的習慣就像天生的一樣,將伴隨人的一生。

父母要知道應該培養孩子養成哪些好習慣呢?我認為孩子幼兒時期應該培養6個微習慣,具體如下所示:

1、鍛鍊身體的微習慣及其所發揮作用。

父母要幫助孩子樹立運動意識,不過養成運動習慣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和監督。把目標每天跑3圈縮減到每天跑0.5圈,一個月、半年、一年之後,鍛鍊身體正在變成慣性,而且越來越簡單。孩子就會感覺到自己的身體明顯發生變化,精神爽朗,容貌煥發,不在生病。

經常參加運動對孩子大腦具有保健作用,可促進智力發育。因為孩子在運動時,通過肌肉中的神經將各種刺激傳到大腦,從而促進大腦各種功能的發育。運動還有利於孩子對營養的攝取,從而促進腦細胞的正常發育。

經常參加運動的孩子體質一定很棒。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抗病能力,增強免疫功能,長期培養孩子喜歡運動的好習慣。

運動不僅是身體和大腦的鍛鍊,也是意志和性格的鍛鍊。適度的運動能使孩子變得開朗樂觀,此外,運動還能鍛鍊孩子克服困難的毅力。對於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孩子,要多鼓勵他們參加體育運動,與其他孩子多接觸,可改變其孤僻性格,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微習慣》: 起於始,行於終,讓你的孩子更接近理想中的孩子

2.按時作息的微習慣及其所發揮作用。

有的孩子晚上睡覺太晚,要麼是因為完成作業的時間太晚,要麼是因為玩得太晚,結果導致睡眠不足,第二天精神不振。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從每天10:30睡覺逐步改正10:20睡覺的習慣,這樣容易很多,每天提前10分鐘,直到提前到規定的時間點。

因為長期熬夜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機體免疫力下降。要想提高免疫力,必須保證充足的睡眠,兒童每晚大約需要8小時高質量的睡眠。良好的睡眠可以恢復免疫系統的功能,還有助於孩子長個子。如果孩子有熬夜的習慣,父母應及時幫助孩子糾正這個不良習慣。

3、行為微習慣及其所發揮作用。

知行合一是對孩子教育的重點。雖然很多孩子都明白自己應該做什麼,但是到真正要做時,他們的行動往往跟不上語言與思想,造成“知”與“行”的脫節。如孩子知道應該把作業寫完再看電視,但是他們大多會把作業扔在一邊,等到看完電視節目或者是晚上睡覺前才想起寫作業。父母可以從每天看1小時電視縮減成每天看30分電視,並給予讚賞,讓孩子改掉拖延習慣,及時完成當日作業。

父母要從小杜絕孩子這種壞習慣,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孩子今後的成長奠定基礎。

《微習慣》: 起於始,行於終,讓你的孩子更接近理想中的孩子

4、主動學習的微習慣及其所發揮作用。

主動學習的習慣,本質上是視學習為自己的迫切需要,堅持不懈地進行自主學習、自我評價、自我監督,必要的時候進行適當的調節,使學習效率更高,父母引導孩子先從“興趣類學習”縮減成每天學習一個任務作業,這樣一個作業讓孩子簡單到匪夷所思。

具體地說,實現這個作業需要主動學習的習慣貫穿始終,主要包括6個方面的內涵:

01、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情。

這主要體現在處理好學習的每個細節,儘量不需要別人的提醒,做好自我管理。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是天生的“愛”學習者,所以培養主動學習的習慣,有時也需要別人的提醒和幫助。

02、隨時隨地學習。

魯迅說,他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了讀書上。他還說,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意擠總會有的。事實上,一個孩子如果養成了主動學習的習慣,他就永遠不會抱怨時間不夠用,因為隨時隨地,只要有空閒,他首先想到的事情總會是學習,這樣就能把零散的時間都利用起來。

03、對自己的學習及時有效地評價。

一個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學習水平在不斷變化,興趣和愛好也在不斷地變化。對這些方面進行評價和審視,不僅有利於保證學習的速度和質量,更重要的是能保證學習方向的正確,要孩子學會對自己當前的狀態正確評價。

04、主動調節自己的學習行為,以適應不同的環境和需要。

父母要培養積極樂觀性格,不受周邊環境影響,不抱怨,不影響學習,迅速適應不同的環境,不僅是主動學習的表現,也是鍛鍊多種能力和豐富人格力量的機會。

《微習慣》: 起於始,行於終,讓你的孩子更接近理想中的孩子

5、不斷探索的微習慣及其所發揮作用。

不斷探索,就是在未知的領域裡,憑藉自己的興趣愛好、憑藉自己的發現和尋找進行學習,多方尋求答案,解決疑問。把每天問孩子“5個為什麼”縮減成每天問“1個為什麼”,激發孩子探索的慾望。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產生了興趣,就會產生弄清楚事物的衝動。這種衝動並非曇花一現,當它指引著一個孩子堅持不懈地去努力尋求原因時,就成了真正的探索。

6、熱愛閱讀的微習慣及其所發揮作用。

閱讀可以拓寬孩子的知識面,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把每天讀10頁書縮減成每天讀2頁書,量少且容易完成。

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中沒有書籍,就好比鳥兒沒有翅膀。閱讀是孩子精神的食糧,同時也可以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格,對孩子的未來有很大指導作用。從小讓孩子培養閱讀的好習慣,將使其受益終身。

結語:

“墨菲定律”帶給我們的一些啟示,事情往往會朝著你所想到的不好的方向發展,而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不好的事情發生。同時好習慣是人生巨大的財富,壞習慣是人生高額的債務。

孩子個人成長的完美組合就是微步驟加意志力。微步驟幾乎是不需要意志力的,所以這就好像讓孩子完成了無窮的意志力,甚至完全可以隨意超越原定目標值,鼓勵孩子的同時讓孩子自我鼓勵,每天完成的目標就會遠遠超過原定目標,從而收貨超乎想象的驚喜。如果父母能用微步驟正確引導孩子,幾乎能讓孩子做到任何事情,起於始,行於終,讓你的孩子更接近理想中的孩子! 不信試試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