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究竟有幾千年:5000年還是8000年?

中華文明究竟有幾千年:5000年還是8000年?

中華文明5000年的說法可謂婦孺皆知,耳熟能詳。近年來,一種新的說法見諸報刊:中華文明具有8000年的歷史。

提出中華文明有8000年曆史觀點的根據是:在距今8000年前,中國的史前文化已經取得十分顯著的進步,進入了文明。

大約1萬年前已經出現的稻作農業在經歷了2000多年的初步發展後,在人們生活中所佔的比重有所增加,各種手工業技術有很大提高,原始宗教、祭祀等精神層面的活動都取得了顯著進步。

在距今8000年的河南舞陽賈湖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中,發現一定數量的栽培稻,一些墓葬墓主人的腰部發現隨葬多個骨甲,裡面裝有多粒小石子,被認為可能是系在腰間,在舉行祭祀時發出響聲,類似於後來薩滿身上繫著的銅鈴。在少數龜甲上還發現了刻畫的符號,其結構與商代的甲骨文不乏相似之處。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在少數墓葬中,還隨葬了用鶴類的翅根骨製作的七孔骨笛。經過音樂家試吹,音階相當準確,完全可以演奏樂曲。這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笛子。

在距今約8000年的內蒙古赤峰市的興隆窪文化遺址中,出土了一定數量的栽培粟和黍,表明粟作農業同樣在經歷2000年的發展之後,取得重大進步。在這個遺址少數墓葬的墓主人頭部附近,出土了玉製的玉玦(耳環)和一件條形玉吊墜。這些玉器玉質為軟玉,表面十分光滑。表明當時的人們已經能夠辨認出這類玉料,並且掌握了琢玉的工藝和技術,開啟了中華民族愛玉傳統的先聲。

那麼,是不是有這些考古發現就可以認為當時已經是進入文明瞭呢?

關於文明,國內外有各種見解。我們對“文明”的理解是:

文明是人類文化和社會發展的一個新階段。這一階段的特徵是:物質資料生產不斷髮展,精神生活不斷豐富,社會分工和分化加劇,由社會分工和階層分化發展成為不同階級,出現強制性的公共權力——國家。文明是在國家管理下創造出的物質的、精神的和制度方面的發明創造的總和。

物質文明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體現,包括文明賴以存在的物質資料的生產以及科學技術發展狀況,主要是指農業、畜牧業、手工業生產技術的發展和自然科學知識的進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們認識物質世界和改造物質世界的能力。

精神文明是文明社會的觀念和意識形態,是物質文明和制度文明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包括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和理解,主要表現為宗教信仰、意識形態、倫理道德以及文化藝術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制度文明是文明社會的組織形式,包括國家政體、社會的權力結構、管理系統、政治制度等。

文明形成的標誌是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達到一個新的水準。更為重要的是,社會的組織和結構也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即進入文明社會。其特徵是:社會的階層分化加劇,出現階級和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王以及為維護其統治服務的職業官僚階層,社會各個階層的等級及其人們的行為規範被制度化,出現強制性的、以社會管理為主要職能的公共權力——國家,國家的出現是進入文明社會最根本標誌。

文明形成在考古學上可以找到表徵。我參與領導、進行了15年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結合中國的實際,提出了辨識的標準:農業和手工業取得顯著進步,部分手工業尤其是高等級的物品的生產專業化,出現了需要組織大量勞動力修建的大型公共工程(通常是作為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的巨型都邑,也有些地方是防止水患的大型水利設施),都邑中出現權貴階層居住的高等級的建築區——“宮殿”,出現了規模超群且有大量隨葬物品(特別是表明墓主人高貴身份的物品——“禮器”)的大型墓葬,王權控制重要的資源,戰爭和暴力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出現比較穩定的區域性政體等等。

在8000年前的中國史前時期,雖然在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層面取得了顯著進步,但是社會整體上還是一個較為平等的原始社會。剛剛出現了社會分工和分化的端倪,遠遠沒有達到明顯的階層分化,更不要提階級的出現和國家的產生。所以,當時的社會只是開始邁向文明社會的進程,也就是文明起源的開始,距離進入文明社會還相當遙遠。

在距今5500至5300年前後,在長江中下游、黃河中下游和遼河流域等一些文明化進程較快的地區,出現了明確的社會分工和嚴重的階層分化,形成金字塔形社會結構。位於社會最頂層的首領——王,掌握軍事指揮權和祭祀神靈的權力,掌控高等級手工業(如琢玉業)的生產,佔有大量社會財富,他們組織動員數以萬計的人力修建大型公共設施(如城池、大型水利工程),住處與一般社會成員居住區相隔絕,他們的墓葬往往有著數以百計的珍貴隨葬品(一般是製作精美的玉器),尤其是一定隨葬表明其高貴身份的禮器。他們控制住較為固定的區域,區域內有若干臣屬被他們的下級貴族分別掌控,這些社會已經進入文明階段,形成初期的國家。在中國古代文獻中,稱這些政體為“邦”或“國”,如“禹會諸侯與會稽,執玉帛者萬國”,據此,可稱各個區域的這些初期文明為“邦國文明”。從這些區域性的初期文明的形成時期算起,中華文明有5000多年的歷史。

文明起源與文明形成是兩個階段。我們說中華文明有5000年的歷史,是實事求是,是尊重歷史真實。她是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之一,又是其中唯一未曾中斷、延續至今的文明,為世界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持續而獨特的貢獻。

王巍,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教授、博士生導師。第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第七屆國家學位委員會委員兼考古學科評議組組長、國家社科基金考古學科評審組組長。德國考古研究院通訊院士、美洲考古研究院終身外籍院士。“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總負責人。《中國考古學大辭典》和第三版《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卷》主編。人民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