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器口:龍隱龍隱寺

磁器口:龍隱龍隱寺


北宋就有了的場鎮

早在北宋時磁器口就有了場鎮,因附近有一座唐代修建的白巖寺取名白巖場。那白巖寺始建於西魏年間,由西魏大都督尉遲炯所建。宋鹹平年間,白巖寺改名寶輪寺,香火旺盛。

卻說朱元璋不按規矩辦,將皇位傳給了孫子朱允炆,是為建文帝。叔父朱棣不滿,起兵殺進南京城,朱允炆只好化裝成和尚,倉皇逃跑,四處漂泊。傳說朱允炆來到重慶,投到寶輪寺“掛單”(行腳僧到寺院投宿)。某日晚上,可能是憋不住了,他走出寺廟,到白巖場街上打望。有人看見他身上纏著一條金龍,但一顯就不見了。還有人說,他到來後,寶輪寺的佛光更加耀眼,上至井口,下至李子壩,都可以看見。於是,寶輪寺又被稱為龍隱禪院,白巖場也更名為龍隱鎮。

上個世紀20年代,重慶設市,巴縣縣政府從重慶老城搬遷到此,有人認為用龍隱鎮作地名不好。民國《巴縣誌》說:“青草坡古窯所產之青花碗,施彩釉,鄉民樂用,遠近馳名,里人又呼磁器口。”因青草坡就在龍隱鎮附近,那當官的為避免嫌疑,下令改稱磁器口。

古人眼中的磁器口

發白崖(明)王廷相

霜青沙塞欺我衣,蠻方歲暮還思歸。

蒼山冥冥落日盡,古渡渺渺行人稀。

可憐生事尚羈旅,何日宦情真息機。

滄洲鷗鷺同蕭散,魏闕動華絕是非。

王廷相是明代中期人,為明代文壇“前七子”之一,做過四川按察司提學僉事,曾路過重慶,寫了這首詩。白崖即白巖,巖上有寺。那時,重慶人口不多,磁器口還有些荒涼蕭瑟,蒼山冥冥,落日欲墜,鷗鷺蕭散,霜霧蒼茫,古渡渺渺,行人稀少,與如今磁器口那一派熱鬧大相庭徑。

慈溪口(清)趙熙

塔尖遙望筍班齊,

白鷺群飛拂水低。

遠遠青山知隔縣,

棹歌聲裡過慈溪。

過飛浪子(清)趙熙

山樓盡處葦初花,

大段江程取勢斜。

行過慈溪秋更遠,

一叢林影退公家。

到了晚清,磁器口又是另一番景象。趙熙系四川榮縣人,號稱”晚清第一詞人“,多次來過重慶,留下了不少詩詞。飛浪子是磁器口附近的一處險灘,慈溪口就是磁器口。乘船路過,前往重慶(巴縣),趙熙看到的是山樓重疊,是塔尖高聳,是葦花飄蕩,是白鷺群飛,還能聽到高亢的棹歌(川江口子),顯示了磁器口的一片繁華。


磁器口:龍隱龍隱寺


嘉陵江邊的水陸碼頭

磁器口位於嘉陵江西岸,離重慶城30裡水裡,上水需要一天,下水只要半天,來往船隻都要在此停靠,嘉陵江中上游的農副土特產都運此集散。由此起岸,可以爬歌樂山三百梯,與成渝古驛道東大路相通,因而很早就成為水陸大碼頭。加上此地生產瓷器,重慶城的大商販紛紛在此開設分店,收購貨物,輸出棉紗、布匹、煤油、鹽糖、日用百貨之類,商貿業也就相當發達。

當年,那嘉陵江邊總是擠匝密匝停滿了柏木船,每天來往達兩三百艘。碼頭上,縴夫來往,力夫奔忙。退水月份,江邊沙灘也搭棚建房,作倉庫,作市場。場鎮裡有商號、貨棧和作坊上千家,攤販不計其數。除幾條大街外,還有專門的木竹街、鐵貨街、陶瓷街以及豬市、米市、雞鴨蛋市、鹽市口,茶館酒館都有一百好幾十家。一江兩溪三山的獨特地貌,使磁器口起伏有致,重屋累居。那臨江臨溪的房屋全是吊腳樓,那街上門面全部敞開。街市上終日熙熙攘攘,吆喝聲、號子聲以及酒館裡的猜拳聲不絕於耳。入夜後,船上、岸上到處點起汽燈、油燈、電石燈,把場鎮照得金黃一片。此處還有絲廠、制呢廠、鋼廠、兵工廠,抗戰時期就已經成為重慶一個重要的工業小區。


磁器口:龍隱龍隱寺


鍾家大院的風采

重慶的場鎮幾乎都住有大戶人家,磁器口也有好幾家大院,最有名的就是鍾家大院。晚清時磁器口出了個鐘雲亭,自幼聰穎,後來成了慈禧太后的外採辦。傳說那鍾雲亭到東北為慈禧生日大慶採購物品,迴歸時天降大雪,路途斷絕,眼看就要誤大事。一天晚上,鍾雲亭來到河邊,看見遠處燈光閃動,走近一看,是一座寺廟,那廟內供奉著一隻碩大的金雞。他暗暗稱奇,跪下磕了三個響頭。第二天幾聲雞鳴,他趕忙起床,發現一串雞腳印直通河對岸。既然雞都能走,人也能走。他招呼人馬,拉著採辦來的珠寶皮貨循著那雞腳印過了河,然後日夜兼程,終於提前趕回北京。慈禧聽說後,特賞賜絲繡褡褳一個、三寸金蓮繡花鞋一雙、象牙團扇一把及瓷器若干。

後來,鍾雲亭回到磁器口,選了這塊寶地,修建了這個院子。鍾家大院為一四合院,天井寬敞,軸線對稱嚴謹,其穿逗結構和所用的小青瓦又極具巴渝民居特色。天井的四個木柱上本來有兩幅對聯,一幅是“金雞引路,莫道因緣有蹊蹺;錦衣還鄉,仍需從頭做文章”,另一幅是“琴棋書畫,熟能生巧;之乎者也,勤可補拙”。可惜,原跡已毀。不過,大院尚存,依然可以讓我們走進去感受這座已有130多年曆史的民居建築風采。


磁器口:龍隱龍隱寺


華子良的傳奇故事

從嘉陵江邊上岸,穿過磁器口,就是烈士墓。當年,那是國民黨軍統的監獄,關押著好幾百革命志士。其中一人姓韓名子棟(解放後曾任貴州省委書記),裝瘋賣傻,騙過了特務,常常被帶到磁器口來買東西。某日,趁特務不注意,他立即飛奔,穿街過巷,趕到江邊,找到一隻小木船過了嘉陵江,竟然逃脫。《紅巖》中華子良的原型故事,為古鎮增添了一種神秘色彩。

如今,磁器口已經成為重慶一張名片,那被人腳磨得油光水滑的青石板街巷,那獨具特色的毛血旺、陳麻花之類的美食,以及那江邊的壩壩茶館,讓人流連忘返。外地人不去走走,肯定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