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10公里的慢跑,中途不停、不走路,有很多人能做到嗎?

pi15131788784


一看就知道不曾跑過步,不曾接近當跑步的人,經常跑步的人,10公里只是個起步,是個短距離,60分鐘以內就可完成。我天天跑,沒10公里過不到癮。







風雲聚會滾滾狼煙


10公里慢跑,這個也屬於一個長距離跑,對於經常跑步的跑友來說,這個距離可以很輕鬆的駕馭。但是對於沒怎麼跑過步,或者是初跑者來說,十公里還是很難完成的。

一口氣跑完十公里,需要多久能夠練成?

我個人跑步快五年。我的跑步晉級之路其實是比較緩慢循序漸進的。這樣的跑步晉級之路,其實適合很多的跑友。穩紮穩打的晉級方法,在跑步的過程中不容易受傷。

我的跑步晉級路之路是這樣的:

  • 2015年春天開始跑步,因體重太胖放棄(近200斤)。
  • 2015年夏初,開始健走。
  • 2015年秋天,邊走路邊跑步。不到一個月,又丟掉了健走走光跑步。
  • 2016年10月,參加第一次馬拉松報的迷你5公里。
  • 2017年,跑步距離慢慢調到每次10公里。日照馬拉松跑半程。
  • 2018年,日照馬拉松,人生第一個全程(42.195公里)。
  • 2019年,西安和北京兩個全馬。

從我開始跑步到能跑十公里,大約用了將近快兩年。因為剛開始跑步的時候體重也比較重,所以基本上每次就跑個五六公里,當體重瘦下來之後,跑步的距離才開始慢慢調到十公里。那現在每次跑步基本上也是在十公里左右。

十公里對於很多朋友來說,可能大半年或者一年左右的時候基本都能達到這個跑步的距離。所以說我這個跑步的距離增長的還是比較緩慢的。當然,這個對於剛開始將近200斤的人跑步來說,雖然跑步晉級比較緩慢,但是顯而易見是非常有好處的,並沒有把膝蓋跑傷。因為有許多體重偏胖的朋友,剛開始跑量大,加上速度快的話,跑傷傷膝蓋的人真的不少。

剛開始跑步要注意哪些?

剛開始跑步的朋友,由於身體長時間沒有運動。剛開始跑步的時候一定不要跑的太快,尤其是體重比較胖的時候,更不能跑快。而且跑步的速度最好不要快。跑步的時候膝蓋承受力約是平常的2到3倍,跑步的速度過快的話,膝蓋的承受力會更重,這樣的話時間長就容易受傷。

一般情況下,適當的跑步,這個對膝蓋是沒有多大損傷,而且還是會因為運動讓身體得到鍛鍊,對膝蓋也是有好處的。所以如果跑步的過程中跑量跑的太多,再加上速度較快。這樣身體和肌肉會處於疲勞,一個疲勞的肌肉是沒辦法保護膝蓋的。所以說如果長時間下去,就會對膝蓋造成受傷。

跑步的時候,每個周可以休息2到3次

每次跑步5到8公里就能達到鍛鍊身體或者減肥的效果,最好不超過一個小時。大約也就是十公里左右。當然這個是針對大部分人來說的。每個人都會有適合自己的跑量,基本上不超過自己合適的跑量,都不會有太大問題。

如果跑步的過程中出現膝蓋疼或者是腳疼的時候,這個時候一定不要勉強自己硬跑,哪怕是在馬拉松的比賽中也是這樣。一定要暫停跑步,恢復好之後再開始跑步。當跑步過程中出現受傷的情況,不管是腳傷還是膝蓋傷好了之後,這時候就注意一下跑量和速度了,好量要適當的調少一些,速度要慢一點。

其實跑步中出現受傷的現象也是身體在向我們發出警告,因為這個已經超出身體的極限承受力。以後跑步的時候只要多加註意些,基本上沒有多大問題。

所以跑十公里,中間不走不停 。這個其實跑時間長的跑友基本上都能夠達到。跑步的時候注意跑量和速度,別讓自己受傷才是最重要的。


愛跑步的驕陽琪琪


有時候長久跑步,不僅僅是體力的支撐,還需要心理意志的堅挺。

本人跑過一次10多公里,是在幾年前晚上的海邊,

當時,根本沒想著跑這麼長,是在不間斷跑了5公里後,

突然想能不能跑10公里,中間不休息呢,結果想了就跑試試,

(圖片源於網絡)
戶外跑步


那會其實,跑到8公里左右已經不想再跑了,

本人習慣一種思維方式,就是想了必須強迫自己去做,

因為會想著,若是這次放棄了,日後再遇到相同的事情,

是不是還會放棄?所以,每當想到的想做的事情,就會去做,

一次次習慣於此,10公里也堅持了下去,跑完才發現——也就是那麼回事而已。

猶如,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沒做之前想的都快成了一部電影,等到做起來也就那樣。

(圖片源於網絡)



所以,10公里對於經常鍛鍊的人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

對於體力跟不上的,大概也不會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如今,生活如此,人們太缺乏運動,更缺乏合理的運動方式,

輝煌時,沒了好身體,怎麼享受?

落魄時,沒了好身體,怎麼東山再起?


(圖片源於網絡)

個人觀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更多健身內容,關注——書上沒有說,

健身與思想,有型有趣有態度。


書上沒有說


如果不追求速度的話,10公里慢跑還是比較容易做到的,尤其是對於有運動基礎的人,稍微恢復一下訓練,就能很快跑10公里。

01 合適的節奏

我一直堅持慢跑,配速大概6-8之間,偶然跑進5,但肯定距離不長。之前一直是每次跑5公里,一週跑5次,但從上週末起,隔天跑,每次跑10公里,完全沒有壓力。

我的體會是,長距離慢跑的關鍵是要找到合適自己的節奏,不要一開始沒有找到節奏的時候就跑得很快,這樣身體容易不適,感到疲勞,繼而產生自我懷疑。

辦法是從慢的開始,通過一段時間的慢跑逐漸瞭解到自己最舒服,或比較舒服以及不怎麼舒服的各種節奏,然後選擇其中舒服或比較舒服的節奏跑。

對於很久沒跑步的人來說,耐心一點給自己摸索的時間。開始跑並堅持跑,這就是很好的開始。

02 變速跑提高跑步能力

我平時都是獨自跑,每週參加一次聚跑。聚跑的時候,可以看到很多跑馬的高手,他們訓練時的配速基本在5.5以下,也有的在4以下,他們提供的經驗是,要提高跑步能力,跑得輕鬆,就要走出舒適區,嘗試一下提速。

我就是這樣從配速9到7再到6的,發現偶爾快速跑,提高心肺和肌力,對於平時慢跑是很有效的,經過5公里提速訓練,再以較慢的速度跑5公里,跑10公里就會變得很容易。

有人會說,既然可以快跑,為什麼還要慢跑了?因為慢跑的有氧代謝功能比快跑更好,更利於減脂,也更適合大眾健身。

03 跑量是基礎

說得再多,歸根到底,還是要多跑

之前每次跑5公里,然後過渡到偶爾跑10公里,再到現在隔天跑,每次跑10公里,已經沒有壓力。

但不得不說,對於我這樣體質平庸的中年人來說,如果沒有之前長期5公里跑的基礎,不可能現在隨便能跑個10公里不喘,這是量變到質變的結果。

跑團中一些跑瘋子,經常到處參加比賽,月跑量都是幾百公里,而且配速還挺快,對於他們來說,10公里真的是很菜了。

另外,10公里跑也算是長跑了,一定要注意飲食、休息與睡眠,這樣才能保證跑步時有好的體力與精力。


綜上,對於平時不怎麼鍛鍊的人來說,既便是慢跑,10公里也是令人恐懼的數字;但對於有跑步習慣的人來說,10公里在常規跑的範圍之內;對於跑馬的高手來說,10公里是毛毛菜,隨便一跑就是二十三公里,而且可以每天來一個

對於跑步小白的建議,要想輕鬆慢跑10公里,一是要慢,二是要堅持,有了一定跑量,慢慢地速度就會上來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一路慢跑


不跑步的你不知道,十公里可能只是一個起步價。

在沒跑步之前,我自己跑個五公里我都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了。在圍觀本地的一次半馬比賽時,一個老大爺問我平時跑步嗎?我還很自豪的說,我平時都跑五公里。再聊才發現,這老大爺平時都是十公里起步,跑了好多個全程馬拉松了。雖然速度不快,但是我這五公里跟人家比起來,簡直是九牛一毛。

後來我也加入了跑馬大軍,從五公里開始,慢慢的增加公里數,知道一次能跑10公里,15公里,20公里,半馬。

只有自己經歷了,才知道跑過馬拉松的人的不容易。在一些不跑步的人眼中,好像這些都是輕而易舉的。

當你開始跑步的時候,你會發現不僅僅是一口氣跑10公里的多,一口氣跑半程馬拉松的也多。這就是圈子的問題,當你接觸的跑步的多了,你會發現平時跑步的習慣的人真的好多。

如果您也想開始跑步,建議您先從短距離慢跑開始。如果是體重基數比較大的朋友,那麼建議先以減輕體重為目的,然後再追求距離。

跑步前應做以下準備:

1、買一雙適合跑步的鞋和一身運動服。我不是裝備控,我平時也就兩雙鞋替換著穿。不會建議您買多麼華麗的服裝。但是一雙合適的鞋可以減輕您跑步時的傷害。

2、堆好跑量,循序漸進。剛開始,千萬別追求跑的多麼快。一定是要以不受傷為前提的。可以跑跑停停,慢點也無所謂。只要你的體能跟上來,距離都是水到渠成的。

3、多學習關於熱身和拉伸的知識。在跑步初期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非常重要。


總結:跑步的目的是為了健康。跑跑停停不丟人,重點是能夠堅持下去。有的人堅持了一兩個月甚至一個星期就放棄了,那才是笑話。

我說跑者展少俠,歡迎關注,我們一起探討跑步的知識。也歡迎大家留言自己的跑步經歷。


跑者展少俠


這個不難,我跑步一個月,差不多都是五公里,突然有一次跑了一次十公里,沒停過的,後面就逐漸適應了,用6分配速,感覺不難受,很舒服。前後不到兩個月時間,現在五公里沒有感覺了,只有十公里跑完才會舒服,上個星期跑了一趟15公里,但是15公里有點難受,現在在逐漸適應,應該很快就可以半馬了。心肺沒問題,主要是腿怕受不了。


小蛋蛋2017


能做到的肯定不多。

我最初開始跑步始於2013年,我說的跑步是每天跑,跑步成為習慣。

在此之前,我喜歡游泳,蛙泳能連續遊兩千米,每星期也至少遊一次,還參加過冬泳。還每週兩次打乒乓球,乒乓球水平算是業餘高手吧,在大學拿過一次校冠軍,在高中的時候拿過一次市中學生比賽的冠軍,按理說身體素質不錯了,但跑起步來,卻全然不是那麼回事了。

2013年前那幾年,工作很忙,胡吃海塞的,體重長到了180斤。十一那天走進了健身房,是下定決心的,開始跑步,沒成想,跑步機上跑了五分鐘,就受不了了,當時的速度是6,渾身大汗,氣喘吁吁,第二天膝兩個膝蓋疼。但,第二天,我還是跑了五分鐘。剛開始真的是咬牙堅持,膝蓋疼了就噴點藥,繼續跑,在三個月的時間裡沒落下一天,天天跑。

大概一個月後就能夠跑五公里了,速度是8,在兩個多月的時候能夠跑七八公里吧。到12月底,也就是經過了三個月的練習,我能用每小時8公里的速度不停連續跑10公里。當然那時跑的很吃力,每次跑完如同洗個澡一樣,包括鞋子都被汗水打溼了。到12月,我瘦了30斤。

所以說,沒有過一個長時間的努力,普通人很難做到中途不停,跑十公里。努力到了,你說要的一切結果也會來了。

後來跑步一直伴隨著我的生活,經過幾年的鍛鍊,用10的速度跑十公里也是比較輕鬆了,但在2017年才第一次跑了一個馬拉松,在2017年鄭開馬拉松順利完賽,雖然成績一般,但也是完成了一個夢想。實現這個夢想我準備了三年半的時間。(圖片為2017年鄭開馬拉松完賽獎牌)

跑步距離絕對不是簡單疊加,如果覺得跑五公里很輕鬆,但加一倍,跑十公里卻並一定輕鬆,不是簡單的疊加,感受完全不同,10公里能跑了,20公里仍是挑戰,半馬能跑了,全馬還是巨大挑戰,在跑步過程中,需要循序漸進,不能一蹴而就。

現在看,跑步真的不是為了跑而跑,跑步會感覺很快樂,這種快樂不是其它運動所能帶來的,現在跑步對於我,沒有一點負擔,全部是享受,全部是放鬆,壓力大了,工作忙了,都很想拿出一點時間跑跑步,跑完了就完全放鬆了。就像充了一次電,滿血復活。

跑步剛開始肯定需要堅持的,還要面對一些傷病,遇到傷病可以緩一緩,可以用一些藥,可以用替代的運動修養一段時間,傷病好了,不妨繼續開始,肯定用不了多久就會感覺跑步很舒服,跑完步如同細胞更新了一遍,跑步會成為你一生的一個夥伴。(圖片為2018年鄭開馬拉松完賽獎牌)


大軍開拔


如果我沒有猜錯,問這個問題的你一定是個跑步小白,沒接觸過跑步或者剛開始接觸。

關於你的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回答:

一、10公里是什麼概念

一般跑步愛好者,我想他們平時跑步的距離一般是在5-10公里,在這個範圍的距離屬於一個家常便飯的距離,可以實現連續天天打卡,可以很好強健身體,保持健康。在跑圈,還有15、20、半馬(21.0975)、全馬(42.195)和超馬(超過全馬的距離)等距離,一般跑步愛好者平均每個月跑個一兩個半馬是沒有多大問題的,每季度(或者半年)跑一個全馬也不會出現什麼問題。有的亞大神(不算是真正的大神),在控制好速度的情況,每天一個15或者20公里,都是可以的。

所以,10公里的距離,我個人覺得只是跑步的一個基礎距離,並不算遠。

二、快跑和慢跑如何界定

快和慢是相對的,目前馬拉松打牢跑全馬的最快配速是2分50秒,國內馬拉松大佬李子成的配速大概在3分10幾秒的樣子,全國各地業餘跑團中一般大神的大概在3分30到4分30不等。就我所在的跑團來講,跑團大神全馬最快配速在4分55左右,亞大神在5分20左右,普通小白在6分左右。

所以,對別人來說的慢跑,可能對另一個人來說就是快跑。

對提問者來說,如果你是跑步新手,我建議你慢跑的速度控制在6-7分左右(每公里的跑步用時)。

三、10公里跑多少人能做到

對於剛接觸跑的人來說,如果以前沒有運動基礎,頭幾次嘗試10公里,可能腰痠腿疼等常見問題是無法避免的。但是通過相對科學的訓練,堅持一兩個月以後,一般人是可以比較容易跑下來10公里的。


所以,單就能否跑下來10公里,我認為每個人都是可以做到的,只是跑之後的身體體驗不一樣而已。新手跑完,腰痠腿疼;業餘愛好者跑完,不傷大雅;大神跑完,神清氣爽。


跑步強哥


大家好,我是老陳哥聊球。作為一名體育領域的原創作者,在這裡我想簡單的發表一下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可以對您所幫助。

首先10公里慢跑,是一種很強烈的有氧運動,也可以說是一種極限運動,對於經常參加運動鍛鍊的年輕人來講,應當問題不大,但是對於上了年齡,比如說40歲左右或者以上,不建議一次性參加10公里慢跑並且一口氣全程跑完

其次因為我們在跑步的過程中,人體肌肉會產生一種叫乳酸的物質,當乳酸到達一定程度之後,會容易使肌肉產生疲勞,而且對肌肉會有一定的損傷;

最後長距離10公里慢跑,對心血管和肺活量要求非常高,特別是對心血管血液循環的供應,長距離慢跑,使心臟,心肌都需要做高強度的運動鍛鍊,如平時不是經常參加鍛鍊,或者上了一定年紀的運動愛好者,對心臟心肌的活動能力要求非常的高,如果適應不了而又強行去堅持跑,很容易產生心肌痙攣,甚至有可能產生休克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我會定期的發表一些和體育相關的文章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老陳哥聊球


跑步是一項非常需要毅力的運動,長跑不僅需要體力,更需要意志力和耐力。

有人說,十公里很辛苦,比跑半馬還累。也有人說,十公里是跑步新手和老鳥的分水領。在我看來,十公里苦不苦累不累,主要取決於跑步的人選擇怎樣的速度來完成這段路程。多數人,在接觸跑步這項運動2-3個月後,完成十公里是沒有問題的。

記得剛接觸跑步那會兒,每次都喜歡把數據分享到朋友圈,有的人誇厲害,能跑10公里;有人說是瘋子,閒得沒事幹;有的人質疑,“這是一段不可能完成的數據,騎車刷出來的吧?”時間久了各種聲音逐漸變少,朋友圈求點贊滿足小確幸心理的行為也不再有。

剛接觸跑步那會兒,兩公里路跑的頭暈目炫、上氣不接下氣,後來加到三公里、五公里、十公里,還是認為半馬和全馬是個遙不可及的事兒。隨著接觸這項運動時間增加,對於運動知識有了更多積累,半馬也成為常態,全馬似乎不再是神話。

剛接觸跑步那會兒,跑少跑多都一個速度,每次都把自己折騰到氣喘吁吁,累了捨不得停,渴了不懂得補水,不知道熱身怎麼做,不瞭解拉伸是什麼。自我感覺良好,實際卻是什麼都不知道的小菜鳥。

如果說跑五公里是入門,那能跑十公里則是初級階段,跑完半程馬拉松就是中級階段,而能夠完成全程馬拉松就是高級階段。

十公里說難不難,但需要有跑步基礎和跑量的積累。常規跑者十公里用時約在50-80分鐘之間,根據個體年齡、性別、體能等情況,完成情況也各不相同。

初學者一開始運動應選擇適合自己的速度和里程,跑步過程微喘且能夠正常聊天為宜,跑完後感覺到輕鬆、舒適,沒有強烈的疲勞感。

在往後的跑步生涯,或許,十公里跑是一種常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