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助力循環經濟未來發展方向

當前,發展循環經濟已經是國際社會廣泛共識,並且是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領域和重要路徑。10月20日,由中國循環經濟協會主辦的2019中國循環經濟發展論壇在江蘇省南京市召開,並同期舉辦“2019中國國際循環經濟展覽會”。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認為,目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面臨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和優美生態環境的“攻堅期”,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的“窗口期”。

針對我國循環經濟發展面對的困難和挑戰,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解振華建議:一是要注重協同增效,二是要推動技術創新,三是要建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四是要完善法律和政策環境,五是要加強國際合作。

經濟發展模式亟需向循環經濟轉變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諮詢委員會顧問科拉多·科利尼指出,第三次工業革命以後,線性經濟發展模式主導了經濟發展,造成了大量資源的消耗和環境汙染,經濟發展模式亟需向循環經濟轉變。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諮詢委員會對歐洲循環經濟發展進程研究發現,在線性經濟向循環經濟轉變過程中存在許多的阻礙,並以2015年歐盟發佈的《循環經濟行動計劃》為例進行說明。因此,需要全球合作來實現循環經濟發展轉型,中國政府、中歐循環經濟合作備忘錄、意大利-中國循環經濟項目在推進循環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我國循環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併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資源保障、為轉型升級提供了模式借鑑、為改善民生提供了產業載體、為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有效路徑。” 解振華認為。

我國汙染防治攻堅戰已經取得顯著的成效,循環經濟將有力地助力汙染防治攻堅戰。王金南建議,通過採取協調循環經濟的相關法規標準、建立面向循環經濟的費用效益分析方法、確定循環經濟汙染減排的時空分佈等措施,提升循環經濟在汙染防治“攻堅戰”的作用。

明晰未來循環經濟的發展方向

“我國循環經濟發展面臨保護與發展、理論與實踐、中央與地方、中國與世界等多方面的機遇和挑戰。”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副院長王毅建議,從統籌制修訂循環經濟相關法律法規、落實循環經濟重點制度、壯大循環經濟產業、加強循環經濟領域的國際合作等方面入手,優化我國新一輪循環經濟發展的總體設計,明晰未來循環經濟的發展方向。

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司長任樹本指出,“十四五”期間,國家發改委將組織實施重點行業資源效率提升行動、園區綠色循環化改造行動、循環型城市建設行動,發展工農複合型農業循環經濟,建設資源效率型、環境質量型社會,推動循環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要以提高資源產出率為核心,通過效率提升和產品結構優化提升一次資源利用效率,通過促進資源循環利用提升二次資源保障能力,構建區域、城市、園區多層次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協同體系,推動建立以法規、標準、制度、政策建設為基礎的激勵約束機制。

東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譚侃表示,東江環保將持續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積極推進科技攻關項目,推進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著力企業標準化建設,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

科技創新助力循環經濟發展

“發展綠色工業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實施綠色製造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要求。”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巡視員李力表示,在今後的工作中,工信部將繼續堅持新發展理念,通過不斷加快推進綠色製造體系建設、大力發展培育綠色新動能、深入推進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加快實施綠色製造工程,全面推行綠色製造,助推工業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具有重大意義,需要從強化頂層設計、實施工業綠色生產、推行農業綠色生產、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提升風險防控能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六個方面入手。生態環境部固體司司長邱啟文認為。

寶武集團環境資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在根介紹,當前,寶武環科大力響應國家號召,正積極助力創建“無廢工廠”、“城市鋼廠”,積極參與“無廢城市”試點建設,並展望了未來實現“產城融合、協同處置”的美好願景。

“科技創新將是助力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的不懈動力,新時期發展循環經濟將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創新驅動、全民參與。”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民建中央副主席吳曉青建議,儘快啟動對《循環經濟促進法》的修訂,加強法治保障;進一步加強資源循環利用領域技術的攻關,發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引領帶動作用。

來源:中國機床網 http://www.machine35.com/news-2019-34502.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