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持磚將老師砸進ICU:父母放棄不管的孩子,也會被社會唾棄

初中生持磚將老師砸進ICU:父母放棄不管的孩子,也會被社會唾棄

因為對老師的日常管理不滿,10月24日,眉山市仁壽縣15歲學生顏某在教室用磚頭連續狠擊老師黃某頭部9次,黃某當場倒地,隨後被送進了ICU。

很多老師看到這樣的消息,第一反應是:我怕以後也捱打。

據說,受害者是一名非常負責的老師,而這次事件的導火索是顏某在校內騎自行車違反校規遭到了黃某的批評。

那今後學生犯錯,到底還管不管,又該怎麼教育學生,維護正常的學校教學秩序?看到學生如此兇殘,招招往死裡痛擊,真是隔著屏幕也會不寒而慄。

初中生持磚將老師砸進ICU:父母放棄不管的孩子,也會被社會唾棄

一位心理老師說:"從事心理諮詢工作以來,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涉案未成年人,在他們的意識中有一個很可怕的想法:我還沒有成年,殺人不用償命。"

甚至一些家長也覺得有空子可鑽,對孩子平日的暴力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採取縱容的態度。

當孩子的行為已經危害了社會,必然會遭受社會的唾棄。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大家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一定會遠離他,孤立他。

前幾天還有一位13歲少年對同一小區的10歲女孩強姦未遂,竟朝其連揮7刀將她殘忍殺害,引起了大家的強烈憤怒。

初中生持磚將老師砸進ICU:父母放棄不管的孩子,也會被社會唾棄

是什麼導致了他們如此大的戾氣,如此冷酷無情?

表面上看起來,讓孩子有恃無恐的是法規的漏洞,但真正原因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嚴重的教育缺失。

據磚砸老師案中,一位老師透露"這名學生的家長是在仁壽經商的,平時他在屋頭媽老漢都不管,也管不到,他被公安帶走了,他還說,很恨這個老師,就要把這個老師弄死。"

從中可見一斑:平日父母嚴重忽略管教,任由孩子野蠻生長。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父母關愛與管束,長大後很容易成為一個有人格缺陷的和危險的人。

首先,一個在被父母嚴重忽視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會覺得自己活著沒有價值。孩子必須在與父母的親情連接中獲得關愛,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並從中學會愛的能力。一個長期缺乏與父母情感連接的孩子,他的感受需求被忽略和壓抑,為了擺脫這種需求無法滿足的痛苦,最終只能冰封自己的情感,變得冷漠、甚至冷酷無情。

初中生持磚將老師砸進ICU:父母放棄不管的孩子,也會被社會唾棄

其次,一個孩子長期沒有內在價值感,就會對外界的聲音格外敏感,常常表現為心理脆弱,情緒控制能力差。他們還有著嚴重的低自尊,規則感和道德感也會比較薄弱。

再者, 一個長期缺乏管束的人,是沒有邊界感的。沒有邊界感的孩子,常常言行舉止比較極端,缺乏底線。

總有一些家長覺得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其實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且是對孩子影響最為深遠的終身老師。

童年是孩子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這段時間裡孩子的主要生活環境是在家庭,父母的言行態度都對他影響巨大,甚至伴隨他的一生。

初中生持磚將老師砸進ICU:父母放棄不管的孩子,也會被社會唾棄

什麼樣的孩子容易產生暴力的危險行為?

一、父母本身就有暴力行為的孩子

有些父母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方法簡單粗暴,覺得打罵是一種見效最快的方式。在這種暴力教育中,孩子會把暴力行為合理化。因為,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會把父母的言行合理化,他們會本能地認為父母這樣做是為了自己好,是對自己負責的一種表現。

同時,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強,在父母的潛移默化下,也習得了用暴力的手段來解決問題。

那些在暴力中長大的孩子,還會崇拜暴力,認為這是一種有力量和能力的表現。

二、 從小缺乏父母關愛的孩子

這種孩子與父母之間缺乏正常的溝通,情感與價值感缺失,久而久之,忽視自己感受,漠視他人情感,長期親情欠缺而變得麻木冷血,冷漠無情。他們對人漠不關心,與人溝通的方式簡單粗暴,只知道強制或服從。

初中生持磚將老師砸進ICU:父母放棄不管的孩子,也會被社會唾棄

三、 父母溺愛的孩子

父母溺愛孩子,其實是種缺乏界限感的表現。他們對孩子付出過多,替孩子做太多事,讓孩子喪失了自己的界限,也就喪失了為自己負責的能力。這樣的孩子,因為很多感覺體驗與經驗被剝奪,人格與認知發展殘缺,又因為缺乏界限感,行為很容易失去控制力和底線,產生危險行為。

四、 缺乏管教的孩子

缺乏管教的孩子,同溺愛的實質是一樣的,行為缺乏界限感和底線,很容易對他們造成危害或威脅。

五、 周圍環境的影響

如果孩子常看暴力片或暴力視頻,也會誤導孩子的認知,讓他們崇拜暴力,並模仿暴力。另外,同伴的影響也很關鍵,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影響最大,到了青春期,他們受到的更多是同伴的影響。甚至有的孩子為了獲得同伴的崇拜與認可,做出極端的暴力傷害行為。

初中生持磚將老師砸進ICU:父母放棄不管的孩子,也會被社會唾棄

其實,孩子是永遠忠於家庭教育的結果,無論你的教育是怎樣,孩子是一定會如你所願的。

有人說,孩子不是也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嗎?

是的。

但是,父母給孩子的人生底色決定了孩子在外選擇什麼樣的環境和跟什麼樣的人為伍。所以,從小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與美好的人生底色很重要。

初中生持磚將老師砸進ICU:父母放棄不管的孩子,也會被社會唾棄

讓孩子從小學會遠離暴力。

暴力的最初來源,是攻擊力。攻擊力是人的生命力來源。2歲以下的孩子語言能力不足,第一反應是肢體語言來表達需求,這種並不算暴力,但我們必須引導他們增加語言表達能力,學會正確表達。那些語言表達能力越強的孩子,打人行為也越少。

從這點看,打人其實是無能的一種表現。

初中生持磚將老師砸進ICU:父母放棄不管的孩子,也會被社會唾棄

當孩子再大一些時,為了維護自己利益會產生肢體衝突,這也是正常現象。我們需要做的是引導孩子合理表達自己的需求,告訴孩子不要欺負他人,但是如果別人欺負你,你要反擊回去。因為容忍別人欺負就是縱容他人的暴力,而且也會讓他人覺得你軟弱可欺。學會保護自己,有力量捍衛自己,是孩子保證與他人和平相處和贏得尊重的正常手段。

因此,在孩子小時候,一定要給予他們關愛,讓他們學會關愛自己和他人,教會他們行為界限,保護自己的界限,也尊重他人的界限。

人是社會的人,社會在進步,如果父母的觀念沒有進步,是對孩子成長的最大障礙。因為孩子是一定會沿著父母的規劃而走的。如果父母整日忙於賺錢,把養孩子當成一種負擔,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給社會與學校,在你拋棄孩子的同時,即選擇了他要被社會所唾棄。

初中生持磚將老師砸進ICU:父母放棄不管的孩子,也會被社會唾棄


[素質教育觀察]

致力於教育領域優質圖文創作,與大家一起成長,讓孩子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今日推薦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