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作高深,實則平庸——評範曾書法

範曾大名可謂婦孺皆知,畫確實不錯,有水平。

書法作品也不少,水平呢也就那樣。說句大實話,我認為他的書法也就書法愛好者中的中等偏上水平。

故作高深,實則平庸——評範曾書法

範曾書法作品

書法愛好者中的中等偏上是個什麼水平呢?

書法是中國傳統藝術,在我國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能寫上幾筆的大有人在,過年時寫個對聯,寫個福字啥的也是揮灑自如。談起王義之柳公權這些個書法家們,很多人都講的頭頭是道,可以說是最靠近百姓的藝術形式。

活躍在有名的書法網站、論壇上的網友非常多,曬作品、評名家、論書風等等,每天熱鬧非凡,不亦樂乎。這其中很多人書法水平是不錯的,有一定基礎,一看就是寫了好多年。

在這些愛好者中也分高中低檔,低檔的也就是信筆由性寫,也沒怎麼臨過帖,也想寫的像那麼回事,也往古人上靠,因為沒有基礎,寫出的字博大家哈哈一笑,全當娛樂。

中檔的呢有點基礎,一看也練過幾年歐顏柳趙,多少有點古人的影子。也就是俗話說的"有點體"。當然技法,結構和章法啥的有不少毛病,可提高的地方還有許多。

高檔的愛好者水平就很不錯了,其中一部分介乎愛好者和專業水平的邊緣地帶,有不錯的臨帖功底,具備較好的書法功力,對書法藝術也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和認知,只要走對了路子,其中有的人會達到專業水平。

範曾的水平呢比中檔愛好者稍好一點,但距離高水平愛好者還很遠。有多遠呢?靜下心來臨個三年五載帖吧,以範曾的藝術天賦來說差不多能趕上。

故作高深,實則平庸——評範曾書法

範曾書法作品

我想有人會說我胡說八道,範曾那樣的鼎鼎大名的大師,書法水平怎麼在你嘴裡就那麼不堪?

藝術這東西本不好評價,因為沒啥具體標準,你愛陽春白雪,他愛下里巴人。有人拿個坐便器擺在藝術展館裡,有人還就管那叫藝術,說"好"!說"有創意!"

所以呢有人就利用了藝術的這一特點,弄些個東西來裝模作樣唬人,故作高深。 有些名家在某一方面搞的挺不錯,比較擅長,在另一藝術領域本沒下過功夫鑽研,但是呢也想涉足,也想露一小手,以顯示他的博學全才。

可是基本功太差,太一般,按理說搞藝術也好,做事情也罷,都要講實事求是,這是藝術家該有的坦蕩胸懷,也是毛主席他老人家一貫教導我們的做人道理。

可有些人不這樣認為,他們覺得我在這個藝術領域已經是名家大師了,藝術感覺和藝術天賦一定比常人高一大塊,在另一領域我自然也行,不用像普通人一樣從頭開始苦練,就能達到很高的高度。

然後呢,他們感覺良好,以自已的方式改造藝術固有的東西,他們因為沒有下過功夫苦練,寫不上來的東西,他們就說那是不好的,守舊的。他們自以為是,搞的不倫不類的東西,叫開拓性的,美其名曰為"創新、求變"。 他們覺得站在了藝術的制高點上,起點就比別人高,可以不走尋常路,信手一揮就是經典大作了。

但是他們忘了一點,就是有些東西是唬不住人的,好就是好,不好不能非說好。

有人捧你嘮,說你不但是大畫家,還是大書法家。你在書法上下沒下過功夫,有多高水平,夠不夠格,自己應該有正確認識,不能人家捧你,你就認。

書法和其他藝術不同,有它獨自的特點和特徵。不通過勤學苦練掌握這些特點和特徵就想憑地起高樓,自建空中樓閣是行不通的。

那書法的特點和特徵是什麼呢?

我們知道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經過上千年的發展,一代代流傳下來的,古代的書法家們經過不斷的繼承、發展將書法這一古老藝術形式發展到了極高的水平,達到了藝術頂峰,後人們學習它,只能踏著先賢們的腳印向上攀登,去領略他們的精華,去感受書法的魅力。

一代代的書法家們無一不是在繼承學習先人傳統精髓基礎上,再變化發展新風格的。

所以說繼承、學習傳統就是書法藝術的特點和特徵。

人們通過臨摹古代書法家的名帖,在臨帖苦練中提高書寫功力,從帖中感受藝術魅力進而在創作實踐中尋找靈感,才能寫出"不錯"的書法作品。

請注意我使用了"不錯"這一詞語。因為我覺得在古代名家眾多經典書法作品面前,當代的學書者的作品稱得上"不錯"已經是很高的讚揚了。

所以現在稍懂書法的人都明白一個道理:評價一個人的書法作品的好壞,書法水平的高低,要看他是否有紮實的書寫功力,而書寫功力來自於臨帖功底。

要看其字的線條質量。從線條質量上能看出學書者書法水平的高低。

那我們就從這些方面來看看範曾的字,評判一下他是否就是我說的愛好者中的中上水平。

範曾的書法作品有很多,在網上一搜一大片,可這麼多的作品幾乎一樣,也看不出哪些是早期作品,哪些是中晚期風格。 這也從一個方面看出他書法學習上的不足,也就是不像其他書家那樣,早期在某一家或幾家上下過功夫,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的深入,書法功力逐漸老道,風格逐漸成熟,中晚期作品和早期作品區別變化比較明顯。

故作高深,實則平庸——評範曾書法

範曾書法作品

範曾的作品風格始終變化不大,顫顫巍巍的筆畫,平正的結構,毫無變化的墨色,中規中距的章法。

其中辨識度最高的是顫顫巍巍的線條,這個特點可以理解為他對書法藝術的個人探索,也是"求變"的最大體現,因為他的字在結構上、章法上乃至墨色濃淡變化和用印、題款上都沒有什麼特點,更別說什麼新意和不同。

很顯然,古代書法家們在書法的結構上的藝術精華:或險峻,或俯仰,或顧盼生趣的結構安排,範曾大師還沒有領悟到,他的字結體上四平八穩,一層不變,不以勢取人,不在結構上巧妙安排,採取以不變應萬變之勢,或稱為順其自然的天然之勢。

他的作品章法上亦平淡無奇,沒有值得注意的神來之處,也可以稱為取順其自然之法,懶得布白或還沒學會怎麼弄險。

按理說,範曾是國畫大師,在用墨上應當非常有心得功夫,可在他的書法作品中,他全然忽視了墨色濃淡自然變化這一重要書法藝術表現手段,整幅作品光亮油黑,一般無二,頗得館閣體遺風,也算是沾上點傳統。

故作高深,實則平庸——評範曾書法

範曾書法作品

所以看來看去只能在他的書法筆畫上,也就是線條上來討論他的書法作品。

書法已然被古人們所研究透,可以說古人們留給後人的已經是一個完全密不透風的藝術形式,能變化創新的空間已被填滿,一根針都難以插入,以至於後人被逼迫得另起鍋灶,搞什麼現代書風,因為搞發展創新實在是難以入手,所以只好另闢蹊徑。

範曾的書法作品也能看出他想搞出點與眾不同之處,估計也是無處下手,想來想去只好在筆畫線條上作作文章,試圖有點新意,以抖筆作法,不論橫、豎還是轉折筆畫均抖動變化,以不規則鋸齒狀展示於人。

這個是否具美感,是否在藝術表現力上是加分項實在是不好妄言,因為筆者才疏學淺,是否有出處也難考證。不過這種用筆方法範曾實算不上創新,因為早有人已用相同方式實踐過,這人就是書法家康殷,他的晚年的一些作品在用筆上就用抖動之法,不知範曾是否借鑑了他的經驗。

故作高深,實則平庸——評範曾書法

康殷書法作品

範曾的字很多筆畫纖細如發,但卻難尋褚遂良般的靈動堅韌之氣,顯得呆滯脆弱,似乎隨時會折斷,寫不出那種高質量的線條質感,這也是他書寫功力不足的表現。

在以古為師上,他的作品也看不出有哪位先賢書家的影子,有人說他的作品中有魏碑的痕跡,但有生拉硬靠之嫌,因為實在是感覺江湖氣更多一些,自以為是的東西更多一些。

所以範曾的書法作品格調不高,水平功力也就一般般,更沒有達到某些人吹噓的什麼高深莫測的境界,在書法愛好者中也難以算是佼佼者。

他的書法既無傳承也缺少功力,有的只是他多年的藝術實踐中總結的經驗,但因為缺少書法功力的支撐,這些經驗也沒能得以很好展現。

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厲聲斷喝:"範曾乃堂堂藝術大師,他的書藝豈是你等無名之輩所能領悟,貶低的?"

我們評價一個人和他的作品只看他的藝術成就,看他的作品是否符合藝術的基本規律,是否能給人帶來藝術享受。

我們只用藝術的眼光去衡量品評其水平和作品的高與低、優與劣,與其職位權利、地位影響等其他因素無關。

不論是皇帝貴族,還是平民百姓在藝術面前人人平等,只要你寫出作品就要任由他人評頭品足,開放性本身也是藝術的一大屬性。

中國書法的歷史長河源遠流長,川流不息,流淌了二千多年,想在其中翻點浪花,搞出點名堂必須靜下心來,遠離名利,刻苦練習,才能有所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