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惡魔,是氣氛

真正的惡魔,是氣氛

真正的惡魔,是氣氛

1

我昨晚去看了《少年的你》。

演技的話,我不想捧一踩一,但說句易烊千璽的演技在線,想必看過電影的人都會認同。從流量時代的“鮮肉”到用作品說話的實力派,這哥們兒不能說出道即巔峰,但是你想讓我噴他演技拙劣,也不可能。

畢竟我也不瞎。

當然,巧合的是電影中小北說“沒事,我未成年,判得輕”的時候,總能讓我想起這兩天大連那個13歲殺人犯的新聞……

很諷刺不是麼?

看電影的時候我其實在想,要是最後陳念反手補了小北一刀,這電影的劇本可能就更完美了,對於人性的詮釋可能更到位,當然,純屬我個人喜好,不必在意。

我並不是專業的電影評論者,無法從很專業的角度寫出我自己的看法,只能寫寫我在看完電影后想到的一些東西。

這些年生,只要電影掛鉤“青春”兩個字,我總是生理性地抗拒著去看。

導演們總是覺得與青春有關的詞彙,排在第一的便是墮胎,但是天地良心,我活到現在,都還沒遇到過這種情節。

總是讓我覺得我沒有青春。

而關於校園霸凌,其實我以前也寫過(文末有鏈接,要看的自己去看),這絕對是值得每個人都重視的事情,畢竟人在潮水中。

而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2

如果你上網搜關於校園霸凌,各個搜索引擎、社交軟件都會給你彈出很多觸目驚心的新聞,不僅有圖片,而且有視頻。

但大多數人都不明白這究竟意味著什麼。

就像今天有家長還跑來問我,校園霸凌真的像電影裡說的那麼恐怖麼?

我一時之間都不知道怎麼說,真實的校園霸凌當然不是《少年的你》裡面那樣座位上有墨水、下樓梯絆你一腳、拿廁所裡的紙砸你這樣的行為。

電影弱化了許多,現實恐怖得多。

真正從現實搬上去的,應該只有拍裸照的行為。

我之前關於校園霸凌的文章裡舉了一個例子,汶川大地震那會兒,隔壁班有個從綿陽回來借讀在我們學校的男生,那會兒屬於兄弟學校幫扶。

那個男生可能家境不錯,所以說話總帶著些許優越感,但你要說他飛揚跋扈是談不上的,後來想想其實他也不怎麼惹事。

但這個男生的結局,是被活生生打轉學了。

真的,每節課下課都要捱打,回到寢室也要捱打,最開始是他們班男生打他,到後來是一層樓的男生見著他就開始打。

有理由嗎?真的沒有。

你問打人的暴徒,他們給的答案最多就是看不慣他而已。

他爸媽來學校找過領導和老師,但是有什麼辦法?動過手的人實在是太多了,畢竟一個班一共才30多個男生,動手的可能就有10來個。畢竟一個年級20多個班,每個班找4、5個混賬是輕輕鬆鬆的事情。

家裡實在沒辦法了,只能轉校。

最關鍵的是,那會兒,我們才初二,也就14、5歲的樣子。

這種例子,我相信你或者你家小孩隨手都能給你舉出很多,真的很多。

青春期的躁動隨著信息化時代的降臨,更把幼小的野獸心中的獸慾無限放大。這個時代裡,無論哪個社交軟件,隨便一搜都充斥著人類社會最扭曲的觀念體現。

成年人在經歷過社會錘打與現實思考過後,尚不能做到剋制,你憑什麼就覺得你家小孩不會被荼毒?

這個笑話真的不怎麼好笑。

3

關於校園霸凌,我其實思考過很多。

無論是施暴者的心路歷程,還是被害者長大後的心理陰影,我都思考過。

想得最多的,可能是怎麼辦?

從下往上說。

如果你正遭受到校園霸凌,那麼我能給出來的建議是:

首先,你絕對不能隱瞞起來自己硬扛,不要以為自己能解決。

該告訴家長就告訴家長,該跟老師說就跟老師說,如果你覺得你受不了了,但是老師學校都沒有重視,那麼你應該選擇報警。

學校遇到這種事兒其實也不好管,一個班的班主任就那麼一個,班主任也只是個普通人,那麼多學生不可能管得過來。

但是報了警過後,站在學校立場上,這事兒影響就不一樣了,重視程度自然也就不一樣,那麼解決問題的力度也就不一樣了。

其次,可以加入霸凌你的人,這是沒什麼道理但是卻很現實的自保做法,而且比較有效,風險是你能不能保持初心,不變成當初你討厭的霸凌者。

而且坦白講,你還不一定能加入進去。

如果上面的方法都不管用,那你就離開,轉校,惹不起躲得起這個道理我希望你能明白,別想著什麼去剛正面,且不說你剛不剛得過,你讀書的跟玩命的有什麼好剛的?

除了這些,我還不知道有什麼好的方法去面對校園霸凌。

如果你是家長,我就說一個點,不要覺得這是小事情,不要覺得就是孩子打鬧,這種事輕點影響幾年,稍微重點就是一輩子的心理陰影。

一定要引起重視。

至於那些校園施暴者,我並沒有什麼話要對你們說,我也不會去想要喚醒你們什麼,我只能說你不能一輩子都飛起來吃人。

有的是人在後來飛起來吃你,這一點你的父輩,你的那些江湖大哥大姐都知道,輪到你知道的時候,希望你明白,這些都是你該得的。

4

上面大概就是在我看過《少年的你》後的一些感悟,關於“校園霸凌”是一個其實老生常談的話題,甚至我很多時候覺得寫這樣的文字沒有什麼用處。

霸凌者不會看,看了也意識不到他們做了什麼,意識到了也不會因為這樣一篇文字就去改,不然他從這一開始就不會成為一個霸凌者。

這是一個很噁心的邏輯,但是這是事實。

而現在我想說說一些其他的東西,關於“霸凌”的本質,關於“校園霸凌”衍生開來的東西。

日劇李狗嗨裡面,也有關於“校園霸凌”的案件,而主角古美門律師在處理完這個案子過後,說了一段話:

“說起來,欺凌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呢?作為加害人的學生、老師、學校?不,這些都不是本質。本質是更恐怖的東西,那不止存在於教室裡,也存在於辦公室、公司、家庭裡,存在於這個國家的各個角落。我們平時不得不察言觀色、隨波逐流。多數派自然地被認為是正義,意見相悖的就會被排擠。”

“欺凌的本質,是氣氛。

真正的恶魔,是气氛

這是值得人反覆咀嚼的一段話。

“霸凌”真的無處不在。

  • 職場裡,領導會告訴你要拼命加班,不求回報,因為大家都是這樣的;同事會告訴你我們組織了聚會你一定得來,不然就是不合群,看不起他們;老人會告訴你你是新人,就必須要做一些本來不是你分內的工作,要有個新人的樣子。


  • 家庭裡,親戚會問你收入多少,收入低的就是爛工作,收入高的就是好工作;爸媽喜歡的你就必須喜歡,爸媽討厭的你就必須討厭;女孩子就別想著靠自己出人頭地,學得好不如嫁得好;不許你早戀,也不許你晚婚。

這些都是霸凌,只是很多人連這是霸凌都沒有意識到。

而霸凌最多的地方,就是網絡,因為沒有人看得見,你到底在手機這邊或者電腦這邊說了什麼,做了什麼。

前幾天,韓國一個女星自殺了,而之前她上熱搜,我記得是因為她“放飛自我”。

那些曾經群嘲她的人,留下了一堆一堆充滿戾氣的文字,變成了一把一把刺向她的刀,最後甚至在她去世過後,我都還能看到她的微博下有很惡毒的留言。

更恐怖的是,在新聞曝出來之後,無數人湧到她好友的微博裡,去質問別人為什麼不傷心?

這些人,和當初群嘲那女星的人,是一群人。

他們拿著死神的鐮刀,卻從不自知。

他們欺凌著別人,還以為什麼事都沒有發生。

5

我們每一個人都別想往外摘。

氣氛,是所有人共同創造出來的惡魔。

  • 從學校開始。

你對著被欺負的同學冷漠相望,生怕惹禍上身。

畢竟被欺負的始終是少數,甚至你為了獲得大多數的認可,還用你的方式欺負過別人。

老師、領導都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眼不見心不煩,為了升學率與好評,不僅沒有花費心思去杜絕,而且是在事件曝光出來後第一時間去遮掩。

  • 再到工作。

你想著是怎麼融入群體,學會了你本來很厭惡的嘴臉,然後讓這樣的霸凌循環下去,到你也會去指使實習生做他們不該做的事,因為你也變成了老人,或者是你從來都沒有想過去改變這些噁心的職場現象。

你或許從沒有這樣過,但你面對著比你資歷更老、職位更高的人,你始終也沒有為那個被他欺負的人說句話。

明哲保身這個詞就是霸凌的搖籃。

  • 接著到社會。

你不敢逆著主流評論說出你想說的話,生怕被罵。

朋友在你面前說另外一個朋友的不好,你也沒有用自己的腦子去判斷他說的到底有沒有道理,只是一味的幫腔。

都在喝酒你就不能拒絕,都在玩樂你就不好意思工作,不能正視自己想要什麼,於是大家覺得好的東西就是好的,大家覺得爛的事情就一定很爛。

  • 最後到家庭。

你不敢說出你想做的事情,你想要去的地方,你想要在一起的人,面對著長輩,你從來都是當面迎合著,背後又痛苦著堅持著自己。

作為父母的你,一定要讓孩子承認孩子的喜歡和討厭就是不值一提的,孩子就是孩子,沒有你牛逼。

霸凌在家庭中最直接的體現,就是那句從小到大我們都在聽的話,後來又變成了我們說給別人的話:

“你要聽話。”

霸凌的本質,確實是氣氛。

氣氛這個惡魔從你出生到死亡,都如影隨形,讓你不能保持獨立的思考,獨立的判斷,讓你變成了人群的傀儡。

人群厭惡什麼,你就厭惡什麼,人群喜歡什麼,你就喜歡什麼。

真相是什麼?

無人關心。

6

霸凌的本質,是氣氛;那霸凌的救贖是什麼,是尊重。

這也是我一直在跟你們說的事物。

什麼是尊重,見面說你好,散場說再見?

這並不是。

打個比方,有人覺得我寫的東西很好,也有人覺得我寫的東西很爛,這是很正常的。

但是覺得我寫的好的人,不能去要求覺得我寫的很爛的人也覺得好。

這就是尊重。

尊重是理解並且承認這世界上存在著你不能認同的事物與想法,尊重是不要強迫別人去改變自己的想法順從你。

再舉個例子,我覺得還挺好笑的:

《少年的你》這片子一上映以來就在朋友圈什麼的廣受好評,但是這個片子的基石小說,是看過東野圭吾的人所不能接受的。

如果是故意抹黑,那就算了,關鍵有理有據的。

而微博上放眼望去,都是這片子的好評,而幾乎所有的差評,都受到了無論易烊千璽的粉絲也好,周冬雨的粉絲也好,還是主創宣傳的把控也好的大肆攻擊。

到現在差評幾乎看不見了。

這就是霸凌,這就是缺乏尊重。

電影批判了霸凌者,轉頭就上演了霸凌別人的戲碼,反正我覺得挺好笑的。

7

這個世界會好嗎?

可能不會,但我依然希望這個世界會變好。

最後,請持續相信你關注我是因為你愛我。

真正的恶魔,是气氛真正的恶魔,是气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