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七八千,相當於二三線多少錢?在二三線生活水平如何?

忠武魂


要看居民的水平,不能簡單地看人均GDP水平。國際上在晉級經濟發達國家水平標準時,最早也是採用人均GDP的水平指標。可還是發現了一個問題,有些國家居民可支配收入佔GDP經濟總量的70%以上,而有些國家僅30%左右,而我國也是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佔GDP比重相對偏低的行列,2018年只佔GDP總量的43%。

在沒有第三季度各城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的情況下,還是採用相對完整的2018年主要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表。通過可支配收入與工資收入的比較來折算出各線城市的比較情況!


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四大一線城市的收入水平標準也不是相同的,雖然只看人均可支配收入還是不太完整,可也側面反映了平均收入水平。顯然,廣州是最低的,其次是深圳,北京和上海基本相當。上海北京的7000元/月等於深圳的6500元或者廣州的6000元。

以此類推,北京上海的7000元/月等於蘇州、杭州、南京、寧波等地的6000元,廈門、佛山和無錫的5500元/月,如長沙、溫州、常州等地的5000元/月。也基本上等於貴陽、南寧、昆明等地的4000元/月。

而2018年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8228元,其中,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也就是按照工資收入比較,上海北京的7000元/月,摺合全國平均收入水平的3500元/月的水平,而且農村人口的收入水平差距更佳巨大。

最後,上海和北京等一線城市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在63000元/年左右,換算成月可支配收入是5250元/月,對比7000多元每月的工資是比可支配收入高了差不多50%。按照40%的較高收入人群佔總收入的60%,而餘下的60%的人群只佔40%。這40%的人群剛好可以達到1.5倍即7000多元的收入。那麼7000多元/月的收入可以擊敗60%的工薪階層,也算是一份相對穩定的收入。

同樣,其他城市也可以用這種方法,當達到相當於一線城市7000多元/月水平的地方,也不是工資收入最低的部分,而是可以佔到了40%的相對較好收入的人群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