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孩子快樂的自我教育

幾乎每個孩子到了兩三歲左右都會痴迷於繪畫,他們在一切能找著的地方作畫,牆壁上能找到他們亂七八糟的塗鴉;在沙灘上玩的時候,他們會拿起樹枝或者用手指不停地畫;孩子會在他們能找到的任何地方,紙上、床上、身上……畫完後,他們還會高興地向父母展示他們的傑作。

繪畫,孩子快樂的自我教育

孩子用畫畫表達內心世界

兩歲左右的孩子置身於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他們想要認識世界,歌頌自己所愛的事物。於是孩子就會拿上一張紙若有所思,然後嚴肅認真地畫來畫去,畫出一些疏密不均、長短不一的線條。儘管父母看不懂孩子到底畫的是什麼,其實這就是孩子用來表達他們內心世界的文章,是孩子的詩句與心曲。

孩子到了3歲左右,開始有意識地學著畫畫,興趣和興致都很高,儘管他們畫得天馬行空,但是興趣盎然,畫完這個畫那個,給書中看到的插圖隨意塗上顏色,在書的扉頁或最後一頁畫上一些臨時想到的內容……孩子的這些行為,充分顯示了他們對美的渴望和追求。

繪畫,孩子快樂的自我教育

繪畫是家庭教育中十分重要與特殊的一部分

孩子學畫畫並不是為了將來能成為畫家,而是繪畫能讓人發現生活中的美,讓人更熱愛生活。

繪畫是眼、手與腦緊密配合的智力活動,它通過對具體形象的觀察、思考、記憶和比較來發展認識能力,讓人通過分析、概括和取捨來發展思維,為孩子過渡到抽象思維、發展智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外界條件作用下,1歲的孩子喜歡看顏色比較鮮豔的東西;2歲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偏愛的顏色;5歲的孩子能夠欣賞大自然的美麗風景。可見孩子對美的感受表現得強烈而深刻。孩子的幼兒期不僅是智力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產生美感、形成美的觀念和行為的重要時期。

繪畫,孩子快樂的自我教育

引導孩子繪畫,允許孩子亂畫

孩子與父母有不同的視角,在父母看來孩子也許是亂畫,可是孩子自有他的理由與審美標準。繪畫有著發揮無限想象力的空間,而每個孩子的腦海裡都有一幅美麗的畫卷,父母要允許孩子自由表達,對於孩子的“亂畫”我們不要一味阻止,只需要引導孩子,告訴他們畫的地方不對就行了。

孩子畫畫的時候可能會碰到想畫某樣東西,卻不知道如何表現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多看看實物,鼓勵孩子模仿,如果沒有實物,也可以找出一些網絡圖片、相關書籍給孩子看,告訴他們這些東西的主要特徵是什麼,讓孩子去發揮想象,慢慢孩子就會畫得越來越像了。

繪畫,孩子快樂的自我教育

豐富孩子的生活體驗,認真欣賞他們的畫作

豐富的生活經驗有助於孩子在藝術天地中更好地表達自我,父母可以帶孩子多出去體驗生活。如逛公園、動物園、海洋館,去爬山、野餐,參觀博物館、展覽館等等,這些親身體驗無疑會給孩子帶來豐富的創作靈感,讓他們描繪出更生動、充滿感情的作品,而不是總畫一些莫名其妙、讓父母不知所云的畫作了。

孩子畫畫的時候父母千萬不要在旁邊指手畫腳地點評或建議,我們要讓孩子自由發揮,充分發揮他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當孩子把畫好的作品拿給父母看時,我們要認真欣賞,當孩子畫得不好看或不成熟的時候,我們千萬不要諷刺他,也不要拿孩子與他人作比較,而是要欣賞孩子畫得好的地方。例如:云云剛開始經常畫一些天馬行空的作品,我實在看不出她畫的是什麼,很怕說錯,便鼓勵她說:“你的畫顏色真豐富,搭配得很漂亮。”而侄兒圖圖畫出來的作品明顯傳神多了,我則針對畫得好的細節點評,我對他說:“這隻貓頭鷹的爪子,你畫得好傳神啊,就像活的一樣。”如此一來,她們兩人都感覺非常受用,對畫畫也一直有著莫大的興趣,時不時就展開比賽。我覺得對於孩子畫畫,父母只需要多給孩子繼續畫下去的信心就可以了,其他指正與點評都是多餘的,孩子越畫越多,自然會去挖掘細節,也會越畫越好。

最後,父母引導孩子畫畫的時候,千萬不要用成人的思維去束縛孩子,教學的方法與順序一定要與孩子的心智相吻合。如果我們自己也搞不清東南西北,那就不要管孩子,讓他自己畫好了。

文|劉文獻 審校|趙倩 排版|紅珊瑚 本文選自《幼兒園比大學更重要——如何開發孩子的智力與潛能》朝華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定價35.00元,劉文獻著

繪畫,孩子快樂的自我教育

《幼兒園比大學更重要——如何開發孩子的智力與潛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