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農村大學生畢業後回母校任教,與自己原來的班主任在一個教學小組,要處處讓著嗎?

村姑說村事


一個農村大學生畢業後回母校任教,與自己原來的班主任在一個教學小組,要處處讓著嗎?

對這個問題,至少有兩個方面需要引起注意:一是農村大學生,強調了“農村”兩字,二是處處讓著,突出了“讓”字。

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在大學生之前加上”農村”兩字,難道農村的大學生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農村的大學生好不容易考上大學,就要與所有人爭個高下嗎?農村大學生也是大學生,農村大學生考上學校的難度已經不像過去,基本與城市平等。因為,過去農村的學校教學質量較差,生活水平也不高,考上學校,確實很難。因此,強調“農村”二字情有可原。而今天的農村,已經與城市差距不大。至少,在學生層面,差距不是很大。很多農村學生,也都到好學校上學,處於相對平等的地位。因此,沒有必要強調農村大學生這個概念。大學生就是大學生,到機關也好,到企業也罷,到大學任教也行,都是靠能力、靠水平,而不是靠其他什麼的。

對要不要處處讓的問題,也切不要把“讓”字當作與原來的班主任相處的條件,如此,不僅自己彆扭,曾經的班主任也彆扭。對曾經的班主任、現在的同事,更多的是尊重。尊重了,也就行了,就不存在讓不讓的問題了。讓,是在有意製造雙方之間的關係隔合,製造矛盾。只有尊重,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所以,千萬別用讓這樣的心態,這是自己心理上存在一定問題的結果。


譚浩俊


我是一名高中老師,身邊有很多這樣的師生同在一個組的例子。不過我好像沒發現有什麼大的矛盾存在。不過這個問題可能與個人的人生價值觀以及情感有關。

一、很早之前,我在湖北一所高中任教,同組的張老師是備課組長。除我之外,雷老師和文老師都是張老師的學生,我和雷、文年齡差不多大。我感覺我們組相處非常融洽和睦,到現在都還懷念。

我們都是那種對榮譽不是特別在乎的人。張老師年齡大,高級早評了。我們都很尊重他,凡是出去開會、跑腿、印卷子之類的活我們都主動給他承擔了。上級部門來聽課什麼的,也是我們來做。但我們組內經常組織教研活動,就會請他講課,我們去聽課學習,他也樂意。

然後,張老師也很照顧我們,有時學校的工作安排或其他利益關係對我們不利時,他作為一個老教師就會站出來替我們說話。市裡有什麼賽課活動,張老師也會極力向學校推薦讓我們去,並給我們出謀劃策,聯繫市教研員。

我們組內經常在一起吃飯,差不多一個星期一回,輪流做莊。每逢春季開學,我們都相互約好去給張老師拜年。現在回味那個氛圍真是太舒服了。

後來,張老師向學校申請不做教研組長,說應當讓年輕人做,就讓給文老師了。再後來,雷老師當了副校長,這種氛圍也一直沒變。

二、10年我來到四川之後,發現組裡氛圍也很好。組內老師有什麼問題,都是積極想辦法,互相幫助。沒出現過背後使絆子、拆臺的現象。

這裡組內很多老師之間也是師生關係。有意思的是,我們選擇辦公桌位置的時候,都是師生關係的老師要求坐在一起。

象我們組的鄧老師就是宋老師的老師,廖老師是李老師的老師。老師對自己的學生比對其他人要照顧得多,除了教學上經常高考的考點高法,知識處理技巧之外,就是幫他們處理學校人際關係以及處理學生問題事件。真的從未發現出現你所說的問題。

當然,整個組內也很和睦啊。一旦有某個老師臨時有事不能上課,根本不需向學校報告,組長馬上在組內安排解決了,老師們也都很樂意幫助。學校有什麼事情時,互相之間也會通氣。

所以,有一個真誠的團隊很重要。

三、如果碰到個別小肚雞腸的人怎麼辦呢?

我認為在一些非重大的事情上,學生可以對老師多尊重一些。例如,打掃辦公室衛生、試卷的領取、改卷任務的分配等小事上,多承擔一點,我認為沒什麼,畢竟從年齡上講,老師也大一些。

但如果碰見評優,尤其職稱進級等,那就公平競爭。我認為在評優上衝突也不會大,一般老師不會特別執著,另外指標也不會只有一個。但評職稱可能存在衝突,那隻能公平競爭,我想老師也不會有意見。再如果是工作上的衝突,涉及到多人利益的,只能按工作原則辦。

當然,如果碰見特別擰的,斤斤計較的,那隻能維持表面的尊重了,自己當怎麼做還是怎麼做。

謝謝。以上是我的親身經歷和想法。我是一個高中老師。





小屋聽雪


跟自己曾經的班主任或者是曾經的老師在一起共事,這個現象在農村或者是鄉下還是很常見的,畢竟農村和鄉下現在的人也不多。我覺得這是一個挑戰,更是一種緣分。

我在去年的時候,就回到了自己的老家,農村老家,去支教了一年。就是和自己曾經的老師一起共事的。老師們還是像當年一樣,對我工作和生活進行照顧,感謝他們。在工作中,他們會教我要對學生怎麼管理,對課堂的秩序,學生的作業等等遇到的一些問題,將他們的經驗毫無保留的交給我。在生活中。他們也經常問我是否有生活中的困難需要幫助,真的很謝謝他們。

也許是因為我只回家支教一年。不是常年長久的跟他們共事,所以他們對我的態度是非常的不一樣的。我沒有遇到過像您說的這種問題。但是我也有我自己的做事的方法。並不是說他是我的老師我就要處處聽他的。畢竟我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一個做事方法。甚至還有可能我的學生,我的教學方法還要比他們的好。這個可以用學生的一個成績來說話。學生對你的一個喜愛程度也可以表現出來。

我認為在工作中,涉及到原則性的問題肯定是堅持我自己的態度。其他的生活上的事情,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一種處事的方法和態度,生活上的東西如果沒有交集的話,大家能夠和平相處那是最好了。不能夠和平相處的。就找個適當的機會提出來,大家溝通解決。或者,儘量減少兩人碰面的機會。因為上班的時候也就這幾個小時,下班之後各回各家,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圈子。真正在一起的機會還是不多的。


小城光頭哥


搞錯沒有,到底是你班主任關照著你還是你讓著他,真不知你班主任需要你讓他什麼?不管是你曾經小學、初中、高中的班主任,既然你大學畢業他還在工作崗位,說明他並沒有老到需要你讓著他。而相反你剛畢業參加工作,處處需要曾經的老師來幫襯你。下面以我自己的經歷來談談這個問題,我也是大學畢業回到自己家鄉的中學任教,和當年的班主任、任課老師都在一起工作,其中一個老師已經是校長,一個老師是教務主任,一個老師是政教主任。



雖然我讀初中時我的老師中沒有一個是大學生,他們當時的學歷都只是中師畢業,有些甚至只是高中畢業的代課老師。但是他們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我也得到他們的關照,特別是我當年的班主任對我更加關照,不管是教學方法上,還是為人處事方面經常給予我指導。雖然我學歷比他們高,但工作上學歷只代表過去,能力才代表現在。剛工作時,不懂的太多,教案怎麼寫不知道、上課時遇到突發事件不知怎麼處理、聽課到底是聽什麼不知道……所以我在工作中很多地方一直還在向我的老師學習,由於我對老師們的尊重和虛心請假,老師們也願意把他們的各種方法教給我。



在家鄉工作兩年後,我考調的城裡任教。從內心非常感謝我的各位老師對我的關照,也幸運剛工作到自己家鄉的學校。可以說我後來工作中所用到的方法及處事模式,基本來源於剛工作的兩年中我老師對我的指導。想想假如我剛工作時不是到我家鄉的學校,也沒有遇到曾經的老師做同事,我不知會遇到多少障礙,可能工作中只能靠自己摸石頭過河。

再次感謝我初中的班主任、各位老師。


玄冰教育


亞里士多德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柏拉圖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可他不是什麼都聽,只有對的話亞里士多德才會接受,如果老師說的不對即使他是老師也不會聽他的。

我覺得你也應該是這樣,你與昔日班主任在同一個教學小組,在禮貌上你應該尊敬他,但是在工作上不一定要處處讓著他。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相信作為你昔日的班主任他會理解的。

說說我的經歷吧。畢業多年後我也回到母校,和初一時的班主任同一個級組,剛開始我什麼都聽他的,也一直對他尊敬有加,但沒多久便發現他講一套做一套,他的很多觀點和做法我也不認同,有一次開會之前他提前教我們說套話,很多人都按他教的說,唯獨我沒有,這令他有點惱羞成怒,後來故意給我穿小鞋。這以後我就沒在公開場合跟他對著幹了,但我也不聽他的,我有自己的想法和原則。除了工作上的必要交流,私底下就沒什麼來往了。但平時見了面還是要主動打招呼的,畢竟是曾經教過的老師嘛。

現在我們仍在同一個級組,他有他的圓滑,我有我的踏實,不過我的成績和排名都比他好。彼此沒有很深的交情,但也算相安無事。



哲媽說教育


跟自己曾今的老師同在一個單位上班,甚至成為自己老師的領導,這種情況在農村中小學是很常見的。那麼,碰到這樣的情況,該如何跟老師相處呢?


身份發生了變化,對老師的尊重不變,但是原則,底線應當堅持。

我在一群鄉村小學任教二十多年,跟自己的老師做過同事,也跟自己的學生做過同事。師範畢業後,我分配到家鄉任教,應該說,同事大多數都是我曾經的老師。他們大多對我一如既往低關心,照顧。畢竟當年能考上師範的都是學霸級別的,在老師們的印象中,我還是那個刻苦努力的學生。

在工作中,他們耐心指導幫助我,在生活中,他們無微不至地關心我。但是,也有和別的老師在我面前擺資格,對我的工作指手畫腳,頤指氣使。只要不觸犯原則,不碰到底線,一般的小問題我也就忍了,不去計較,但是涉及到原則底線,絕不退讓。


記得有一次,學校評選區級優秀老師,最後入圍的就是我和我的一個老師。老師要求我放棄競爭,這次我並沒有聽他的,大膽走上演講臺,最後如願以償,評為區優秀老師,對此這個老師耿耿於懷,但是我認為公平競爭,並沒有什麼問題!

作為老師,如果和自己的學生同事,也應該轉變身份,調整心態

現在,我的學生也和我一個單位,成為我的下屬,我對他仍然關愛有加,把機會盡量留給年輕人,他對我還像以前一樣尊重,見面必先喊老師好。

我多次跟他說,現在身份改變了,雖然我們還是師生,但是在單位就是同事,如果我有什麼不當的地方,不要顧忌面子,直接提出。見面也可以不那麼拘束,微笑點頭即可,不要每次都鞠躬叫老師好,搞得有點尷尬。他每次都說好,但是轉頭又是一樣的,可能對年輕人來說,適應還是需要一段時間吧。


結束語:不管是和以前的老師還是曾經的學生成為同事,要記住的是,身份發生了改變,那份感情還在,但是不能影響到正常的工作開展,在涉及到原則,底線的問題上應當當仁不讓,方法理念不同的時候應該大膽辯論。


周老師的工作室


為什麼用一個讓字呢?我教書時和我小學班主任在一個教研組!老師非常支持我的工作因為我是他們組長!沒有誰讓著誰的想法!他是我的恩師!我非常尊重他。有什麼事都找他商量他非常高興和樂意幫我這個學生做好組裡的工作!那時年級十四個班事很多但是有老師的幫助我很快樂順利地完成各項工作!評先進時他主動找我說:別為難,老師老了讓年青當吧!所以說我沒有被讓字發愁!放心吧!老師永遠愛自己的學生!


用戶9585480775850


這個問題提的很外行,莫名其妙。三十年前我師大畢業,儘管沒有回母校任教,但也是在一個區裡,不管是校領導還是教研組裡,都有我的老師,但我從來都沒有刻意“讓著的”想法和做法。老師的工作具有極大的個性,基本都是各自工作,沒有太多的業務需要合作,有什麼事情需要誰讓著誰?最大的合作就是集體辦公的辦公室衛生了。一般組長都會排班輪流打掃衛生,即便不當班,上班到的早,不當班主任不需要早早去教室的老師都主動搭把手,也談不上誰讓著誰。當然,現在好像存在職稱評定競爭,這似乎也不用誰讓誰,也沒法讓,因為職稱不是單獨一個教研組評定的,而是上級教育部門評定的,即便讓一下,也未必就能讓給哪個具體的人。


雨軒品茗2


處處讓著,是怎麼個讓法?是忍讓、謙讓還是禮讓?既有師生情誼,又有同事關係,自然是比普通同事親近許多。就算是熟人,也早認識幾年十幾年吧!

剛好跟我同一個辦公室的,既有我的高中老師(返聘的),也有我的高中學生,師生三代!作為“中間人”,感覺很幸福也很自豪。

會跟老師或者學生一起重溫當年的高中生活。甚至會八卦一下,交流當年作為“師”、“生”所瞭解的情況,對多年前有些不明白的事情都豁然開朗。工作方面互相關照。總之,老師有老師的樣子,學生有學生的樣子,相處甚歡!

師生是私人情分,同事是職場關係。切記公私分明,不要攪和在一起。學生尊重老師,老師關愛老師。遇到什麼誤解或者矛盾,學生應該積極與老師溝通,做到禮讓、謙讓。但如果老師以長者自居卻為老不尊,學生則無須忍讓!


你且看他


一個農村大學生畢業後回母校任教,與自己原來的班主任在一個教學小組,要處處讓著嗎?

首先,需要指出的一點,我有點誤會題主是不是對曾經的班主任有什麼看法?

讓與不讓,首先要“以生為本”!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過一個段子,一個交警查到曾經的老師違章,然後這老師說:想想當初我是怎麼對你的?希望交警能免除扣分罰款,最後這交警真的免除了,然後讓這老師抄交通規則一百遍!

當然這是一個段子,只為博人一笑!

能回到農村的學校任教,想必多為小學或者初中!而又有教學小組這樣的概念,應該初中的可能性大!

怎麼說呢?如果是剛入教師這個行業,還是虛心學習一些才好,因為這個讓著意味著自身的所學從理論到實際的轉化!

這個過程中需要藉助前輩的指點!畢竟,你曾經的班主任代表了至少十年的教育教學經驗!

當然,在教學小組進行交流討論的時候,也沒必要藏著掖著,有想法就大膽的表達!


如果題主在大學裡確實為自己將來的教師這個身份,認真打磨過自己的話,相信題主的教育理論知識要更加的深厚,學科的專業知識也更加的豐富!這是題主當前的優勢!

像我們八零後那一代人成長起來的時候,小學、初中的老師,現在多以退休,而且還多是教過父母那一輩人的老師,他們那個時候根本沒有上過正兒八經的大學,尤其是師範院校!

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說的話,在教學小組展開教育教學討論的時候,有必要將自己的觀點和意見表述出來,既然是小組,這就是一個團隊,一個奔著學生天天向上的團隊!不能有任何的個人情緒在裡面!



如上所說,曾經教過你的班主任,至少有領先你十年的教學經驗,這個教學經驗包括了學生的身心特點、學科的知識細節甚至是一節課的具體環節劃分等等,剛到崗的新教師,在這一方面是劣勢!

教育教學,這是教師有內化到外化的一個過程。

現代教學理論裡面首要的一點就是——“以生為本”,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這個就決定了教學任務的安排必須以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及發展階段來定位!

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尤其個性心理方面有很多的問題需要教師的正確把握!

很明顯的是,曾經的這位班主任即便之前毫無教學經驗,領先你的十年必有可取之處,題主還是虛心受教,用句老話說就是: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

如果除去教學,其他如工作生活方面,還是尊師重道一些,不是也有句俗話說:一日為師,終身為師!

教師的教育行為可不光是教書,更有育人,育人對於學生的直接之處就在於言傳身教、以身示範!

當你的學生再回到母校的時候,你就會更深刻的懂得了!

願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