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股東增持,我們跟著買入,對嗎?

如果大股東增持,我們跟著買入,對嗎?

一,

錯誤。雖說大股東增持有可能是股被低估的信號,但通過今天課程的學習,我們瞭解到大股東增持也有可能存在其他動機。如果看到大股東增持我們就買入,而不去深入的研究增持背後的動機,也不關注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等其他情況,那被套的可能性就會加大。例如最近暴雷的康美藥業,去年10月19日,康美藥業在前一天一字跌停的情況下,披露了控股股東的一致行動人增持的計劃,準備增持不低於5億人民幣,不超過10億人民幣,並未給出參考價格。今年4月13日,康美又發佈了一份增持進展暨延期報告,將增持計劃延期6個月,對於增持進展的說明是“尚未增持”,此後股價一路跌停,還爆出了長期財務造假的醜聞。

此外,有時候大股東為了戰略目的的增持有可能是不計成本的,那麼增持的價格就沒有參考的價值。另外我認為,在某些情況下的增持我們反而應該警惕風險,例如大股東質押比例太高時為了防止質押爆倉的增持。此時一般伴隨的是股價下跌,而股價下跌有可能是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走壞,或者是突發的利空消息。若是這種情況,這隻股票或許我們應該暫時遠離。總之,辯證地看待大股東增持,要及時發現其中賺錢的機會,也要注意利好背後的坑,我們才能在股市中走的更遠。

二,

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因為大股東增持,有可能是被動增持,有其他的目的,不一定是看好公司的未來發展。如果公司大股東增持是由於1.防止公司股票質押爆倉2.為定增順利實施而穩定股價3.為了爭奪公司控制權4.消除公司負面消息影響這幾種情況的話,那大股東增持並不代表看好公司基本面。那麼即使公佈增持後股價會有所上揚,但是沒有基本面的支持,股價依然會從哪裡來,回到哪裡去,與其真實基本面對應的估值相吻合。盲目買入,股價短時衝高回落後,甚至還會繼續腰斬。 大股東增持應該作為經過基本面研究後,所考慮的加分項,而不是必須項。另外增持事件要看是否主動增持,還要考慮其增持金額或佔股比,以及實效性。 所以大股東增持事件不代表可以跟著買入,而是值得關注,應進行深入分析研判。

三,

這種說法不一定正確。因為要弄清大股東增持背後的動機,是主動增持還是被動增持。如果是基於公司基本面向好,未來業績向好,或者所處行業發展迎來向上的趨勢的主動增持,那此增持可以作為買入參考,但並不一定必須會買入,因為自己對於公司基本面或者行業性質,沒有深入瞭解,買入會存在潛在風險。

另外,大股東的增持為被動行為時,我們得加倍小心,一是大股東質押爆倉,增持是為了穩定股價,防止觸及平倉線;二是護航增發,為了確保增發順利進行,大股東要確保股價儘量保持相對高的價格,以稀釋更少的股權獲得更多的錢;三是股權爭奪戰爭,大股東和一致行動人的總股佔比被其他股東逼近,特別二股東三股東,這樣會影響控股權力,為了保住控股位置,增持會不計成本,也不確定何時結束,如果跟著買入,會有很大風險;四是消除負面影響,突發有關公司的負面新聞,大股東增持,是為了穩定股價,穩定股民的信心,如果負面新聞惡化,影響基本面,增持意義不大,買入參考概率很低。

除此之外,大股東增持的價格和金額,佔股比,都會影響買入參考的意義大小,買入價格比現價高,越高,同時,佔股比越高,說明大股東的誠意,那買入參考意義增大。不管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增持,都只是作為是否買入參考的一個方面,我們應該從基本面,技術,政策,或者其它因素,綜合分析,然後做出買入決定。

四,

錯誤,大股東作為最瞭解公司情況的人,對股價高估還是低估確實最有發言權,但實際上並不是每次大股東增持的動機都是因為其看好公司後續發展,有時候是為了防止質押爆倉、為定增護航、爭奪控制權、消除負面影響等而進行的被動增持,此時大股東即便增持了,也未必能託舉股價,因為背後沒有公司基本面好轉為支撐。而且即便是大股東主動增持,其利好程度也受增持價格、增持金額、佔股比、增持時效性等的影響。 所以,並不能簡單的根據大股東增持來買入股票,而是要綜合分析公司基本面情況、本次增持原因、利好程度等再做決定。

五,

這種說法不對,大股東的增持動機分為兩種,一種是主動增持,一種是被動增持,最終還是需要回歸到基本面等五碗麵的分析來判斷是否買入,具體如下:1.主動增持:當大股東認為目前公司的價格比較低,公司的基本面將會好轉,估值處於較低的水平,這個時候大股東屬於主動增持,但是投資者也不能跟著買入,需要回歸到五碗麵的分析最終來判斷,這個僅僅是一個加分項而已。2.被動增持:為了質押的股票觸及到平倉線導致爆倉的增持,定增為了不稀釋股權的前提下取得更多的投資款的增持,為了爭奪控股股東的控制權的增持,為了消除負面信息帶來的影響的增持都是屬於被動增持,這類增持的動機都是趨於與業績無關的目的產生的,所以不能跟著買入。總之,不管是主動增持還是被動增持都不能跟著買入,增持事件的發生僅僅是作為一個選股的篩選條件之一,最終都是要回歸到五碗麵的理性中來。

六,

這種說法不夠準確。 要對上市公司的增持行為進行分析: 1.看增持的金額是否足夠大,大公司看金額是否低於億元,百億以下公司看佔股比是否在1%以下。 2.看增持的價格是否遠低於現價。 3.看是否存在質押股權面臨爆倉問題。 4.看是否最近有增發動作,且現價接近或低於增發價。 5.看最近是否有股東之間爭奪控制權的明顯動作。 6.看最近上市公司是否發生醜聞或負面事件,對其造成不利影響。 如果上市公司有以上一項或多項的答案為是,則其增發行為不足以成為買入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