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獎閉幕音樂會今晚舉行


金鐘獎閉幕音樂會今晚舉行

金鐘獎美聲組獲獎選手為觀眾一展歌喉。記者 胡大田 攝

昨日下午,第十二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金鐘之星”走進郫都區戰旗村惠民演出熱烈舉行,本屆金鐘獎獲獎選手為村民們帶來了一場高質量的文藝演出,也真切感受到了“明星村”的好日子。經過8天激烈角逐,“放歌十月·盛世金鐘”第十二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頒獎典禮暨閉幕音樂會將於今晚在成都城市音樂廳舉行。

放歌戰旗村 我們的日子好紅火

“金鐘之星”走進郫都區戰旗村惠民演出舉行

金鐘獎閉幕音樂會今晚舉行

金鐘獎獲獎選手深情演唱

金鐘獎閉幕音樂會今晚舉行

“金鐘之星”惠民演出吸引眾多村民前來觀看

“放歌十月,盛世金鐘;戰旗飄飄,歌聲飛揚。”昨日下午,在全國鄉村振興樣本——成都市郫都區戰旗村,《鴻雁》《一杯美酒》《小路》《說句心裡話》等一首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在空中飄蕩。第十二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金鐘之星”走進郫都區戰旗村惠民演出舉行,本屆金鐘獎獲獎選手為村民們帶來了一場高質量的文藝演出,獲得了村民的掌聲和歡呼,也真切感受到了“明星村”的好日子。“水很美,田園也很美。戰旗村除了美麗漂亮,它更多讓我看到了中國農村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本屆金鐘獎民族組金獎、中國煤礦文工團的青年歌唱家趙越感嘆道。和趙越一樣,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歌手們,一起見證鄉村振興不斷走向“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一起唱響更加美好燦爛的明天。

火熱

“金鐘”歌唱戰旗村好日子

郫都區戰旗村是四川鄉村振興成果展示的重要窗口,目前已成為全國鄉村振興“網紅打卡地”。尤其是這一年多來,在產業振興上持續發力,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今年入選首批20個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成功創建國家AAAA景區。“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生活富裕了,環境變美了,豐富的活動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精彩、美好。”記者昨日在戰旗村採訪時,很多村民都這樣感嘆道。

與此同時,作為國家級音樂賽事的“中國音樂金鐘獎”來到戰旗村,更彰顯出它一貫秉承的服務人民、惠及社會的辦賽理念,更是以突出的大眾性和惠民性,發揮出新時代金鐘獎舉旗幟、展形象、育新人的重要價值功能。“藝術屬於人民,藝術要為人民服務。”主辦方表示,金鐘獎惠民演出讓金鐘獎走出了賽場,不僅能讓群眾充分參與、感受中國頂級音樂盛事,同時,這也能讓更多的人接觸到優秀的音樂藝術表演,讓金鐘獎更加貼近群眾的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自豪

獲獎選手獻上文藝盛宴

當天登臺獻唱的金鐘獎獲獎選手個個實力超群。他們用激情的歌唱,為村民送上了一場充滿歡樂、激勵人心的文藝盛宴。臺下歡快的笑聲和熱烈的掌聲此起彼伏,觀眾的熱情鼓舞了每一位歌唱家,他們紛紛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機會走進基層,將作品帶到人民中去。

記者在現場發現,走進戰旗村舞臺的金鐘新星們為這次演出做足了準備,無論是妝容、服裝還是表演都一絲不苟。第十二屆金鐘獎民族組獲獎選手馬小明率先登臺,一曲《鴻雁》贏得陣陣掌聲,本屆金鐘獎美聲組獲獎選手李鰲演唱的《我是中國人》,唱出了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本屆金鐘獎美聲組獲獎選手王一鳳高唱《一杯美酒》,她直言,特別榮幸獲得金鐘獎,更有意義的是來戰旗村與現場觀眾分享獲獎的喜悅。來自中國煤礦文工團的趙越獲得民族組金獎,他坦言此行收穫滿滿,“以金鐘獎獲獎選手的身份來為戰旗村的觀眾演出,很自豪。”

“見證和推動觀眾音樂素養的提高,是本屆金鐘獎最大的收穫。”主辦方相關負責人欣喜地說:“這屆金鐘獎,我發現觀眾很在行,音樂素質高。金鐘獎在成都舉行,其中一個很大的貢獻,就是能提升整座城市市民的音樂素養,懂得欣賞優秀的藝術。”

值得一提的是,昨日演出現場,在線的網友和位於寬窄巷子、東郊記憶等地的廣大市民和遊客們也通過5G 雲 VR直播,及時欣賞到這場精彩的文藝惠民演出。據瞭解,因為現場門票有限,本屆金鐘獎無論是賽事還是專場音樂會,都通過5G 8K、5G 雲 VR等技術全方位進行網絡直播,讓更多音樂愛好者欣賞到中國最高級別的聲樂比賽及演出,目前累計在線觀看人次已超過500萬。(記者 陳蕙茹 攝影 胡大田)

相關新聞1

“80後”老師帶領“60後”學生 唱響《黃河大合唱》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也是《黃河大合唱》誕生80週年。在這樣一個歷史節點上,四川交響樂團昨晚將這部不朽之作搬上了四川大劇院舞臺。此次音樂會由四川交響樂團青年駐團指揮司馬健楠和青年指揮家朱曦執棒,超300人的強大陣容共同演繹經典。其中,來自成都玫影合唱團的30位成員帶來了精彩的演出,值得一提的是,這支成都各界人士參與的業餘女子合唱團,在總監司馬健楠的指導下,從2015年至今已經多次站上音樂會的舞臺,並取得不少好成績。合唱團裡“80後”的老師是怎麼帶領一群多數人為“60後”的團員的呢?在記者的採訪中,他們解密了這支合唱團。

《黃河大合唱》排練

年輕老師先進行歷史教學

“怒吼吧!黃河,怒吼吧!黃河,怒吼吧!黃河。掀起你的波濤,發出你的狂叫。向著全世界的人民, 發出戰鬥的警號!”《黃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交響合唱作品,共有8個樂章,分別是《黃河船伕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水謠》《河邊對口曲》《黃河怨》《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昨晚的音樂會上,交響樂團與合唱團之間默契的配合,將整臺音樂會推向高潮。

司馬健楠介紹說,這次音樂會的合唱排練從兩個月前已經開始。儘管準備充分,但團員們最開始心裡都沒底。接受記者採訪時,團員李亞蘭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說到《黃河大合唱》,我們這一輩的人誰不知道,這麼熟悉的歌,唱起來應該沒什麼難度。但是司馬指揮畢竟年紀這麼輕,他可能對那段歷史都不熟悉,怎麼來調動我們的情緒?”

不過在排練中,大家的疑慮通通打消了,這才有了音樂會上高水平的呈現。“司馬指揮對這部作品理解和把握非常深刻。在對歌曲的細節上,比如他剖析《黃水謠》,他談到從歌曲中唱到的奔騰不息的黃河水,到家鄉被戰爭毀壞後的一片悽慘,而歌曲樸素低沉,就像充滿力量的控訴。所以歌唱的時候我們對情緒的把握更明確,唱歌也格外投入。”李亞蘭介紹道。

組建合唱團

人聲是最美的樂器

提到司馬健楠,熟悉他的人都會稱讚他年輕有為。“80後”的他是首位同時畢業於世界頂尖音樂學府德國柏林音樂學院和維也納國立藝術大學的青年指揮家,國際青年音樂家協會主席,International Music Education Centre(IMEC)客座指揮。現任青島音樂廳交響樂團藝術總監、四川交響樂團駐團指揮。“還在德國上大學的時候,我就與四川交響樂團有過合作,在大學畢業後就來到了成都繼續我的音樂事業。”

除了在指揮專業的發展,成立於2015年的玫影合唱團也是司馬健楠組建的,團員來自社會各界。“人聲是最美的樂器,它可以表達最美的情感。在生活中,即使有唱不好歌的人,但他們也喜歡聽歌。包括四川在內,全國各地都有數量眾多的合唱團。群眾有這樣的需求,我們也很樂意為他們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司馬健楠介紹道,雖然玫影合唱團不是專業的合唱團,但自己對團員們的要求嚴格,合唱團不僅有定期的排練,還會組織淘汰制的考核。“建團以來,我對他們的要求一直很高,主要是紀律和管理方面。所以,雖然這支合唱團是業餘的,不過我們的成長非常快,目前合唱團跟職業的樂團有多次合作。”

“他一站上指揮台,就能征服觀眾。我們都很服氣他,大家也都是衝著他來的。”說到合唱團的日常排練,團員龍友芳介紹說,排練的氛圍是快樂和幸福的,因為他們心中有對合唱藝術的執著追求與夢想,熱愛合唱,喜愛與司馬健楠指揮相聚在一起。“剛開始,我們團員和指揮之間確實有意見不合的時候,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大家的配合越來越默契了。”

玫影合唱團團長任軍介紹,合唱團成立以來,在司馬健楠獨到的訓練和指揮下,合唱團不斷成長進步,短時間裡訓練演唱了多首中外合唱精品,也不斷探索原創和改編合唱作品,深受團員的喜愛,其中有的作品參加了全省合唱展演,得到業內好評。近年還參演了斯美塔那的交響合唱《沃爾塔瓦河》及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大型原創交響詩《上善蜀水》,2018年6月在金沙遺址唱響《太陽玄鳥》夏季音樂會。今年9月9日,玫影合唱團在特侖蘇音樂廳參加了2019年成都市錦江區第二十屆合唱比賽,在參賽的18支合唱團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合唱的快樂和幸福,也帶入生活當中。通過合唱,我認識到的朋友越來越多。”龍友芳告訴記者。(記者 李雪豔)

相關新聞2

總導演肖鷹:

金鐘獎閉幕音樂會今日舉行 成都將交出一份完美答卷

“這是本屆金鐘獎的成果呈現,也是作為賽事主辦地——成都,交給大家的一份完美答卷。”經過8天的激烈角逐,“放歌十月·盛世金鐘”第十二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頒獎典禮暨閉幕音樂會將於今晚在成都城市音樂廳舉行。作為本屆金鐘獎頒獎典禮暨閉幕音樂會的總導演,成都樂團團長肖鷹一直在現場爭分奪秒地進行閉幕晚會的排練。昨日下午,肖鷹接受了記者的採訪,提前揭秘了今晚閉幕式音樂會的亮點。

在19日晚的開幕式音樂會上,肖鷹擔任了執行導演,鬱鈞劍任總導演。在今晚的頒獎典禮暨閉幕音樂會上,肖鷹獨挑大樑,擔任總導演。對於他來說,如何在很短的時間裡給大家呈現一臺完美的音樂會是最大的挑戰。“接到任務後,相關各方進行了多次協商、碰撞,藝術家們也踴躍參與,施展才華,力求展現出成都建設‘國際音樂之都’的實力。”

他還介紹,“經過8天的比賽,產生了金鐘獎的獲獎者。這些音樂界的新生力量將閃亮登場,集中展示這屆金鐘獎的成果。雖然比賽緊張,但獲獎選手都希望在舞臺上呈現最優秀的自己,選手都全力配合,抽出時間參加排練,非常敬業。”

記者瞭解到,整場音樂會將分為上下場,由國內一流的指揮家朱其元和張國勇分別執棒。迪麗拜爾、黃華麗、王宏偉等著名歌唱藝術家領銜,本屆金鐘獎的獲獎選手將與四川音樂學院交響樂團、貴州交響樂團,還有成都大學生合唱團、四川音樂學院合唱團、四川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合唱團一同為成都觀眾表演。

肖鷹表示:“開幕式音樂會盛大、隆重,令觀眾流連忘返、津津樂道,而頒獎典禮暨閉幕音樂會將更加精緻,著重呈現聲音本真的魅力。”他解釋,因為場館的不同,在收音、舞臺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的表達。“這次閉幕式在城市音樂廳舉行,音樂所呈現的說服力更打動人,現場觀眾將能夠聽到最真實的聲音。”

開幕式成都味十足,比如趙雷的《成都》,用管絃樂的形式進行創新,讓觀眾有共鳴感。那閉幕音樂會如何展現成都元素?肖鷹表示:“成都正在建設‘國際音樂之都’,金鐘獎的落戶無疑能起到極大的助力作用。我們在這臺晚會上展示本屆金鐘獎的成果,就是成都交給大家的一份完美答卷。”(記者 陳蕙茹)

金鐘獎聲樂(民族)組第一名獲得者馬小明:

建設國際音樂之都 成都實力強勁

金鐘獎閉幕音樂會今晚舉行


憑藉《上去高山望平川》《雪白的鴿子》等曲目的高超精準演繹,中國音樂學院報送的馬小明獲得了第十二屆中國音樂金鐘獎聲樂(民族)組比賽的第一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位回族小夥兒還有些靦腆,“從我學習聲樂開始,金鐘獎就是我追求的目標。”金鐘獎帶給馬小明的驚喜,還有此次舉辦地成都濃厚的音樂氛圍,“我們在城市音樂廳裡比賽,這裡的軟硬件設施都是一流的。”馬小明坦言,成都的音樂底蘊深厚,加上金鐘獎的推動,成都建設“國際音樂之都”實力強勁。

著名歌唱家 成都妹子李丹陽:

金鐘獎來到我家鄉 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金鐘獎閉幕音樂會今晚舉行


《紅月亮》《穿軍裝的川妹子》……著名歌唱家、成都妹子李丹陽的代表作充滿了家鄉的味道。這次她回到成都擔任了第十二屆中國音樂金鐘獎聲樂(民族)組評委。談到這次比賽的感受時,李丹陽表示,金鐘獎首次落戶成都,李丹陽的感受也是濃烈地道的“川味”,“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李丹陽是土生土長的成都人,金鐘獎能夠落戶到家鄉,她非常高興。“在成都建設‘國際音樂之都’的契機下,舉辦中國最高級別的音樂賽事,我非常開心、驕傲。在開幕音樂會上,大家強烈感受到這座城市濃厚的音樂氛圍撲面而來。”李丹陽也相信,“這屆金鐘獎在成都的成功舉辦,讓更多喜愛音樂、喜愛歌唱的朋友能夠了解到成都的魅力。在這樣的一種氛圍中,金鐘獎落戶在我們這座熱情好客的城市,特別有聲有色,有滋有味。希望更多人通過音樂瞭解我的家鄉,希望金鐘獎在成都越辦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